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两种土壤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3 09:48
  氮素是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水稻花后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花后的氮素吸收与分配,同抽穗开花期植株的氮素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受土壤类型、氮素水平、水稻基因型品种等因素影响。为了探讨这些因素对花后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响应,本试验于2017年在砂壤土和黄粘土两种土壤类型下实施,设置0、180、270、360 kg N·hm-2四个施氮水平,四个水稻品种南粳9108、扬粳4227、镇稻18号和南粳46,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构建两种土壤下水稻花后氮素吸收、分配和转运的动态模型,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中土壤部分的参数确定提供新的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土壤不同氮素水平水稻不同品种产量进行分析。随着氮素水平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加,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只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氮素水平下,黄粘土下不同品种产量均高于砂壤土,但砂壤土施氮增产效果显著高于黄粘土;黄粘土下穗数、结实率较高,砂壤土每穗粒数较高。土壤类型对产量和各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土壤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穗数、结实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土壤和品种对结实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2.对两种土壤...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两种土壤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研究


图2黄粘土下不同品种水稻齐穩后倒一1叶SPAD值??

模型图,水稻,齐穗,砂壤土


图3砂壤土下不同品种水稻齐穗后倒一叶SPAD值??水稻抽穗后叶片SPAD值呈倒S型分布,故此次研究用倒Logistic模型对SPAD值进??行拟合,倒Logistic数学表达式为:??y?=?c???—?(1)??1?+?ae—bx??⑴式中y为SPAD值,x为抽穗后天数,k、a、b为参数。其中:k为齐穗期SPAD??值,b为相对速率。对(1)式求一阶导,其一阶导数为:??dy?_?kabe^?(2)??(\?+?ae ̄bx)2??(2)式为生长速率相对于x的函数。对(2)式求二阶导,并令其为零,则可得到生长速??率的两个拐点,令其为//和0、G分别为:??㈣)??1?b?2?b??根据生长速率的两个拐点的时间,可以将S型曲线分为三个时期,即渐降期、快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和每穴苗数对双季杂交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段里成,吕伟生,方加海,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蔡海生,吴自明.  生态学杂志. 2018(10)
[2]基于SPAD值的水稻施氮叶值模型构建及应用效果[J]. 李杰,冯跃华,牟桂婷,许桂玲,罗强鑫,罗康杰,黄世凤,石欣,管正策,叶勇,黄佑岗.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4)
[3]不同氮效率水稻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关系[J]. 李娜,杨志远,代邹,孙永健,徐徽,何艳,严田蓉,蒋明金,郭长春,王春雨,马均.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4)
[4]基于高光谱的水稻叶片氮素估测与反演模型[J]. 张国圣,许童羽,于丰华,陈春玲,王洋.  浙江农业学报. 2017(05)
[5]基础地力对黄壤区粮油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J]. 黄兴成,石孝均,李渝,张雅蓉,刘彦伶,张文安,蒋太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8)
[6]改进CERES-Rice模型模拟覆膜旱作水稻生长[J]. 马雯雯,石建初,金欣欣,宁松瑞,李森,陶玥玥,张亚男,刘洋,林杉,胡鹏程,左强.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6)
[7]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素利用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从夕汉,施伏芝,阮新民,罗玉祥,马廷臣,罗志祥.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4)
[8]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王海月,李玥,孙永健,李应洪,蒋明金,王春雨,赵建红,孙园园,徐徽,严奉君,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1)
[9]氮素管理的指标[J]. 巨晓棠,谷保静.  土壤学报. 2017(02)
[10]土壤水氮动态及作物生长耦合EPIC-Nitrogen2D模型[J]. 朱焱,刘琨,王丽影,史良胜,杨金忠.  农业工程学报. 2016(21)



本文编号:3095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95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