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环境和遗传因素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粒形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7 23:56
  粒形是重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和品质都有密切关系;籼稻特别是早期典型籼稻粒形细长,籽粒长宽比大,这种差异是由籼粳遗传背景决定还是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至今尚未清楚。本文以沈农265和沪恢99杂交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试材,研究环境因子对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的影响及其与籼粳属性的关系,鉴定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调控粒形的QTL,同时分析了各地区粒形与稻米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关系。主要的结果如下:1.深圳的粒长显著的大于德阳、淮安、沈阳,德阳粒长又显著的大于沈阳和淮安,沈阳和淮安粒长差异不显著;沈阳的粒宽显著大于其他三个地区,德阳粒宽显著大于淮安、深圳,淮安和深圳没有显著性差异;深圳长宽比显著大于其他三个地区,沈阳的长宽比显著的小于其他三个地区,德阳的长宽比与淮安没有显著性差异;沈阳和深圳的粒厚显著大于德阳和淮安,沈阳和深圳的粒厚与德阳和淮安的粒厚两两地区间没有显著差异。RILs群体粒型分布为在沈阳长粒型株系显著少于其他三个地区,而深圳长粒型株系显著多于其他三个地区。2.在整个监测期,相对于光照和湿度,温度在4个地区的变化更加稳定,日平均温度表现为德阳>深圳>淮安>沈阳,...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环境和遗传因素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粒形的影响


控制长宽比(粒形)性状的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稻粒,条染,控制水,基因


图 3-3 已克隆的控制水稻粒型的基因在 12 条染色体上的分布Fig.3-3 Distribution of cloned genes for grain shape on the 12 chromosomes in rice.本研究中,我们共检测到 26 个控制长宽比的 QTL,共找到 15 个粒长的 QTL,2 0控制粒宽的 QTL,除了 4 号和 11 号染色体上没被检测到,其他染色体均有分布。不同环境下的检测到粒形 QTL 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粒粒形易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比较敏感。于第 12 染色体上的 qLW12 位点在四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该位点可能是一个稳定表达的 QTL 区域,控制着籽粒长宽比的大小,而此区间跟以往所检测到位置坐对比后,我们发现他是一个全新的控制粒形的 QTL,有必要对该位点继续精细定位并克隆。5 号染色体中 qLW5a 和 qLW5b 和 qSW5a 和已克隆的控制粒宽基因 GW5 在同一位点,有必要对父母本之间进行序列比对,确定是不是 GW5,还是 GW5 附近的功能基因。qLW12和 qLW2a 等在不同环境下遗传稳定的表达,可以为后续长宽比分子标记育种提供理论依据。3.4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粒形与籼粳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籼型频率的增加,(长宽


本文编号:3104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04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