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航天诱变多叶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08:43
  航天诱变育种是一项创新型育种方法,在我国农作物育种上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牧草的航天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落后。紫花苜蓿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其多叶性状具有非常重要的育种研究价值。本研究以“神舟3号飞船”搭载的4种紫花苜蓿种子为基础材料,开展有益变异单株的筛选,并以多叶型变异单株为基础材料进行紫花苜蓿新种质的选育,在不同生态区域下评价新种质的农艺性状及品质,进一步利用RNA转录组测序分析了新种质多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取得如下结果:1、飞船搭载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共得到341株诱变单株,通过连续3年的农艺性状观测,筛选出多叶、高产等8种正向变异类型的44个单株,总变异率为12.9%。其中获得有重要价值的多叶型苜蓿6株,其变异率为1.76%。2、以多叶性状变异株为基础材料,采用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的方法选育出了多叶紫花苜蓿新种质,命名为航苜2号(HM-2)。新种质的品种多叶率平均高达69.75%,比国产多叶品种航苜1号(38.91%)平均提高79.26%,比国外引进多叶品种(WL343HQ、先行者、拉迪诺、惊喜、WL363HQ的平均6.31%)提高1005.39%,与所有对照品种差异极显著...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紫花苜蓿及其品种选育
        2.1.1 紫花苜蓿概述
        2.1.2 紫花苜蓿的品种选育
        2.1.3 多叶性状紫花苜蓿的研究
    2.2 航天诱变育种
        2.2.1 概念
        2.2.2 机理
        2.2.3 特点
        2.2.4 发展现状
    2.3 牧草的航天诱变育种
        2.3.1 草品种的航天搭载信息
        2.3.2 草品种航天搭载后的研究现状
        2.3.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紫花苜蓿航天诱变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2.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章 紫花苜蓿航天诱变材料的筛选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的航天搭载
        3.2.2 航天搭载材料的种植
        3.2.3 诱变单株筛选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成活率
        3.3.2 变异类型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多叶紫花苜蓿新种质的选育及多点评价试验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新种质选育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区概况
        4.2.4 试验区设计及种植
        4.2.5 测试项目及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物候期
        4.3.2 株高
        4.3.3 多叶率
        4.3.4 产草量
        4.3.5 叶茎比
        4.3.6 各品种综合差异性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新种质HM-2与同类型多叶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试验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区概况
        5.2.3 试验区设计与种植
        5.2.4 测试项目及方法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株高
        5.3.2 多叶率
        5.3.3 叶茎比
        5.3.4 干草产量
        5.3.5 营养成分
        5.3.6 单位面积蛋白质总量
        5.3.7 各指标差异性分析
        5.3.8 各指间的相关性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HM-2新种质RNA转录组测序分析
    6.1 前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目的
        6.2.3 试验内容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6.3.2 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
        6.3.3 Unigene功能注释
        6.3.4 基因结构分析
        6.3.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3.6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7.1 结论
    7.2 创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羊茅航天诱变种质SSR分析[J]. 蔡璐,舒健虹,吴佳海,刘晓霞,陆瑞霞,王小利.  贵州农业科学. 2015(10)
[2]航天诱变对夏枯草SP1代生物学特性和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J]. 马楠,齐志鸿,毛仁俊,刘峰华,刘岩,韩蕊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9)
[3]甘蓝型油菜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性状分析[J]. 王伟荣,孙超才,蒋美艳,李延莉,杨立勇,周熙荣.  核农学报. 2015(02)
[4]牧草的航天诱变研究[J]. 杨红善,王彦荣,常根柱,周学辉,包文生.  中国草地学报. 2015(01)
[5]中国苜蓿品种的选育与研究[J]. 王雪,李志萍,孙建军,冯长松,李绍钰.  草业科学. 2014(03)
[6]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同工酶谱带的影响效应研究[J]. 董扬,李旭业,梁虹,曲忠诚,许健,赵索,李馨园,于海林,李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03)
[7]卫星搭载对苜蓿突变株蛋白表达的影响[J]. 李红,李波,李雪婷,王烨,杨蔚然,杨伟光,杨曌.  草业科学. 2013(11)
[8]卫星搭载后紫花苜蓿DNA甲基化变化分析[J]. 郭慧琴,任卫波,解继红,张文静,赵海霞.  中国草地学报. 2013(05)
[9]紫花苜蓿MsPOD基因的克隆及对拟南芥的转化[J]. 张怡,康俊梅,杨青川,晁跃辉,张铁军,金洪.  中国草地学报. 2013(03)
[10]我国苜蓿产业过去10年发展成就与未来10年发展重点[J]. 孙启忠,玉柱,马春晖,徐春城.  草业科学. 2013(03)

博士论文
[1]低香豆素草木樨遗传选育、种子扩繁及转录组研究[D]. 骆凯.兰州大学 2017
[2]宁夏3个区域苜蓿品种生产力与品质对刈割制度的响应[D]. 高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松辽平原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生长度日(GDD)的关系[D]. 王英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4]多叶苜蓿种质特性及其花药培养的研究[D]. 武自念.扬州大学 2013
[5]关中地区紫花苜蓿品种优势性比较研究[D]. 龙明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6]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D]. 刘玉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7]紫花苜蓿草产量与品质调控的研究[D]. 王俊平.中国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不同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牧草产量构成因子的比较分析[D]. 徐畅.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不同生境下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评价及不同生育期营养特性的比较[D]. 孙万斌.甘肃农业大学 2016
[3]多叶苜蓿回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 乔志宏.扬州大学 2015
[4]多叶型与三叶型苜蓿杂交F1代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 朱平华.扬州大学 2014
[5]秋眠及非秋眠紫花苜蓿转录组测序及秋眠相关差异基因的筛选[D]. 张森浩.河南农业大学 2013
[6]多叶苜蓿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子和耐热性的研究[D]. 潘玲.扬州大学 2013
[7]实践八号搭载8个苜蓿品种生物学效应研究[D]. 杜连莹.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8]白三叶卫星搭载诱变效应的研究[D]. 王健.甘肃农业大学 2010
[9]多叶苜蓿自交系分离特性及其胚挽救技术体系的建立[D]. 甘欣.甘肃农业大学 2010
[10]空间搭载紫花苜蓿种子第一代植株表型变异及基因多态性分析[D]. 范润钧.甘肃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5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05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b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