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春玉米耐密植宜机收品种筛选与初步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04 07:04
为了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耐密植宜机收春玉米品种,提高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于2017-2018年在贵州遵义、安顺采用密度、品种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密度对春玉米农艺性状、茎秆性状、机收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通过主成分、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筛选出贵州耐密植宜机收春玉米品种,并初步提出其评价指标,为贵州春玉米耐密植宜机收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指导和参考。得到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密度、品种及两因素互作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影响显著。随种植密度增大,春玉米的叶面积指数、空秆率、倒伏率和倒折率增加,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和双穗率降低,不同品种变化程度不同。其中,先玉1171品种叶面积指数增加了28.52%,增幅最大;金玉838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最大,为27.37%;靖丰18平均穿刺强度降低幅度最大,为16.94%;仲玉3号双穗率降低最多,为5.93%。2.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茎秆性状差异显著。仲玉3号在高密度下平均压折强度和单位长度茎秆干物重最大,分别为298.6N和0.49g/cm;新中玉801平均压碎强度在两种密度下都是最大,为325.9N。增加种植密度,春玉米茎秆强度、穿刺...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017年不同玉米品种空秆率
空杆率相应的增大,不同品种空杆率增大的幅度有差异,2017 年,随种植密度增大平均空秆率增大 49%,B10增幅最为明显,其次是 B2和 B6品种,2018 年随种植密度增大平均空秆率增大 43%,C2和 C9增幅最为明显。图 1 2017 年不同玉米品种空秆率
3.1.2.2 双穗率由图 3 和图 4 可知,种植密度对双穗率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明显;2017 年,当密度为 5.25 万株/hm2时,B11品种双穗率最大,为 8.28%,参试 20个品种平均双穗率为 2.94%;当密度增大到 6.75 万株/hm2时,参试 20 个的品种平均双穗率仅为 0.62%,其中,B11品种降低为 5.93%,其余品种双穗率降低到1.00%以下,2018 年,当密度为 5.25 万株/hm2时,C6双穗率最大,为 4.18%,C5双穗率最小,为 0.80%,参试的 10 个品种平均双穗率为 2.27%;当密度为 6.75万株/hm2时,参试的 10 个品种的平均双穗率为 1.43%,综合 2017 年和 2018 年来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所有品种的双穗率都降低,其中 2017 年 B2、B3、B8、B18品种下降幅度相对较大,2018 年 C8和 C10下降幅度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J]. 王成雨,舒忠泽,程备久,江海洋,李晓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2]不同密度夏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J]. 乔江方,朱卫红,李川,代书桃,张美微,黄璐,牛军,郭国俊,刘京宝.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5)
[3]玉米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及示范效果[J]. 王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7)
[4]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卢军帅,李云祥,王兴富,高国花,杨霞,梁婧. 作物杂志. 2018(02)
[5]种植密度对川中丘区夏玉米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马晓君,路明远,李兰,李强,吴雅薇,刘晓林,王兴龙,金容,袁继超,孔凡磊. 生态学杂志. 2018(03)
[6]我国玉米种植的优势分析[J]. 王琦琪,陈印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3)
[7]云南玉米宜机械收获性能和机收质量研究与评价[J]. 雷恩,环建华,王岳东,杨永兵,刘宝宏,卢丙越,刘艳红,袁继超,王璞. 农机化研究. 2018(04)
[8]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J]. 李璐璐,王克如,谢瑞芝,明博,赵磊,李姗姗,侯鹏,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9]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及耐密性的调控作用[J]. 朴琳,任红,展茗,曹凑贵,齐华,赵明,李从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10]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李璐璐,雷晓鹏,谢瑞芝,王克如,侯鹏,张凤路,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硕士论文
[1]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的评价与应用[D]. 梁国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玉米适宜机械化收获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D]. 韩托.河南农业大学 2015
[3]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D]. 柳枫贺.石河子大学 2013
[4]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品种耐密性评价研究[D]. 边大红.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17952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017年不同玉米品种空秆率
空杆率相应的增大,不同品种空杆率增大的幅度有差异,2017 年,随种植密度增大平均空秆率增大 49%,B10增幅最为明显,其次是 B2和 B6品种,2018 年随种植密度增大平均空秆率增大 43%,C2和 C9增幅最为明显。图 1 2017 年不同玉米品种空秆率
3.1.2.2 双穗率由图 3 和图 4 可知,种植密度对双穗率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明显;2017 年,当密度为 5.25 万株/hm2时,B11品种双穗率最大,为 8.28%,参试 20个品种平均双穗率为 2.94%;当密度增大到 6.75 万株/hm2时,参试 20 个的品种平均双穗率仅为 0.62%,其中,B11品种降低为 5.93%,其余品种双穗率降低到1.00%以下,2018 年,当密度为 5.25 万株/hm2时,C6双穗率最大,为 4.18%,C5双穗率最小,为 0.80%,参试的 10 个品种平均双穗率为 2.27%;当密度为 6.75万株/hm2时,参试的 10 个品种的平均双穗率为 1.43%,综合 2017 年和 2018 年来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所有品种的双穗率都降低,其中 2017 年 B2、B3、B8、B18品种下降幅度相对较大,2018 年 C8和 C10下降幅度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J]. 王成雨,舒忠泽,程备久,江海洋,李晓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2]不同密度夏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J]. 乔江方,朱卫红,李川,代书桃,张美微,黄璐,牛军,郭国俊,刘京宝.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5)
[3]玉米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及示范效果[J]. 王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7)
[4]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卢军帅,李云祥,王兴富,高国花,杨霞,梁婧. 作物杂志. 2018(02)
[5]种植密度对川中丘区夏玉米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马晓君,路明远,李兰,李强,吴雅薇,刘晓林,王兴龙,金容,袁继超,孔凡磊. 生态学杂志. 2018(03)
[6]我国玉米种植的优势分析[J]. 王琦琪,陈印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3)
[7]云南玉米宜机械收获性能和机收质量研究与评价[J]. 雷恩,环建华,王岳东,杨永兵,刘宝宏,卢丙越,刘艳红,袁继超,王璞. 农机化研究. 2018(04)
[8]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脱水期间的籽粒重量与含水率变化[J]. 李璐璐,王克如,谢瑞芝,明博,赵磊,李姗姗,侯鹏,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9]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及耐密性的调控作用[J]. 朴琳,任红,展茗,曹凑贵,齐华,赵明,李从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10]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李璐璐,雷晓鹏,谢瑞芝,王克如,侯鹏,张凤路,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硕士论文
[1]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的评价与应用[D]. 梁国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玉米适宜机械化收获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D]. 韩托.河南农业大学 2015
[3]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D]. 柳枫贺.石河子大学 2013
[4]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品种耐密性评价研究[D]. 边大红.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17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179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