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大豆维生素E遗传变异、QTL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1 01:37
  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是人类必需的微营养,对维系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籽粒是重要的维生素E来源,因此,在种质资源改良或育种中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采用富含维生素E的大豆品种北丰9和低维生素E含量的大豆品种Freeborn作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以亲本及该组合衍生的238份F6:7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6个环境下对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利用174个多态性良好的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挖掘与大豆籽粒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相关的QTL,使用mixed model-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方法分析加性QTL、加性QTL与环境互作、上位性QTL及上位性QTL与环境互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重组自交系群体在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上存在广泛的表型变异。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由遗传和环境共同控制,其中环境对表型影响较大。(2)大豆维生素...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大豆维生素E遗传变异、QTL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不同形式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Fig.1-1Differentformsoftocopherolsandtocotrienols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油料作物中,大豆中具有相对较高的脂肪含量(20%),占世界上30%

HPLC色谱,生育酚,大豆籽粒


2.4 生育酚含量检测方法.4.1 样品生育酚的提取方法把大豆籽粒在 65℃温度下烘箱中烘干后磨成粉,称取 0.1000g,加入 0.0500g 抗坏血与 3mL80%乙醇震荡混匀 10s 后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提取 15min,提取 8min 时再次混匀 10s 一次,提取完成后在 13000rpm/min 下离心 15min,上清液经 0.45um 滤膜后在设定色谱条件下测定[203]。.4.2 样品生育酚定性和定量方法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采用外标法对大豆籽粒维生素 E 及其组分进行和定量分析。以 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标样的保留时间定性(图 2-1),以籽粒样品生育酚峰面积代入回归方程定量(表 2-1)。β-生育酚含量在大豆籽粒中含低,检测时忽略不计。维生素 E 总含量为 α-生育酚、γ-生育酚和 δ-生育酚含量之和。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DIKMA 公司产品,色谱柱填料为 Diamonsil(TM)钻石 C18 ,5,柱规格为 250×4.6mm;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 295nm,发射波长 330nm;流动相为甲流速 1.5mL /min;柱温 40℃;进样量为 20uL;检测时间长度为 10min[203]。2

生育酚,大豆籽粒,次数分布


32图3-2 不同环境大豆籽粒γ-生育酚含量次数分布Fig.3-2 Distribution of γ-tocopherol contents of so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殖生长期温度对大豆各器官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影响[J]. 刘焕成,曹广禄,韩英鹏,李文滨,赵宏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2]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J].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许兰杰,牛永光,张海洋,刘学义,方宣钧.  作物学报. 2015(06)
[3]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QTL分析[J]. 张红梅,李海朝,文自翔,顾和平,袁星星,陈华涛,崔晓艳,陈新,卢为国.  作物学报. 2015(02)
[4]用高世代回交群体定位大豆荚粒性状的QTL及上位性分析[J]. 毛彦芝,蒋洪蔚,刘春燕,辛大伟,车京玉,胡国华,陈庆山.  大豆科学. 2014(04)
[5]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定位及互作分析[J]. 侯萌,齐照明,韩雪,辛大伟,蒋洪蔚,刘春燕,吴琼,隋丽丽,胡国华,陈庆山.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3)
[6]大豆小区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J].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崔暐文,杜华,刘学义,方宣钧.  植物学报. 2014(03)
[7]大豆油分含量稳定性QTL定位[J]. 沈岩茹,刘春燕,姜振峰,王琳琳,马占洲,杨振,辛大伟,蒋洪蔚,胡国华,陈庆山.  分子植物育种. 2014(02)
[8]大豆油酸含量相关QTL间的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J]. 苗兴芬,李灿东,郑殿峰,蒋洪蔚,刘春燕,辛大伟,陈庆山,胡国华.  大豆科学. 2014(01)
[9]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J].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李彩云,杜华,巩鹏涛,刘学义,方宣钧.  作物学报. 2014(01)
[10]大豆荚数性状相关QTL的加性、上位性及QE互作效应分析[J]. 杨喆,孙亚男,齐照明,辛大伟,蒋洪蔚,何琳,栾怀海,刘春燕,钟鹏,刘丽君,胡国华,陈庆山,王凤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含量遗传效应及与环境互作效应QTL分析[D]. 姜振峰.东北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30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30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