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SPL13基因的分离与多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1 09:20
小麦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总产量最高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农学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心。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的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基因组测序草图的公布,为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SQUAMOSA promoter bingding protein-like(SPL)基因家族是一个功能多样的转录因子家族,在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小麦中关于SPL基因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分析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SPL基因家族的序列、结构及进化关系,并在10个籽粒大小不同的六倍体小麦品种中克隆了TaSPL13基因,对其基因序列、蛋白结构域和基因多态性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水稻SPL的SBP结构域为模板,通过BLAST分析,我们在中国春中共发现了44个SPL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除TaSPL3和TaSPL12这两个基因存在分化外,其它的SPL基因在进化上都非常保守。中国春中有16个SPL基因具有miR156靶位点,这些基因可能受miR1...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拟南芥中SBP结构域的序列和结构
图 1.2 OsSPL13 基因影响水稻籽粒大小[39]Figure. 1.2 OsSPL13 effects on rice grain size2 SPL 调控植物发育时期的转变拟南芥的生长周期包括营养生长期(vegetative phase)和生殖生长期(repre)两个阶段。拟南芥营养生长期主要是幼叶的生长发育过程,而生殖生花与果实发育的过程。幼年期(juvenile phase)和成年期(adult phase)
SPL 基因家族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中在植株的形态建成过程中表现出重要作用,但对小麦中 SPL 基因家族的报道还很少。虽然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小麦基因序列数据可供参考,但在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小麦全基因组序列的神秘面纱正被慢慢揭开。我们试图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 SPL基因家族成员在小麦中的功能,挑选有可能影响小麦籽粒的小的基因深入研究,为小麦的分子育种、提高小麦产量等提供理论基础。1.3.2 技术路线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作为材料,获取 SPL 基因序列信息,分析中国春 SPL 基因结构与进化关系等。通过将水稻中的 OsSPL13 基因与中国春中 SPL 基因家族成员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水稻 OsSPL13 基因的同源基因,再挑选籽粒大小显著不同的多种六倍体普通小麦品种分离该基因,并分析其中的多态性。技术路线如图 1.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riticum aestivum squamosa-promoter binding protein-box genes involved in ear development[J]. Bin Zhang,Xia Liu,Guangyao Zhao,Xinguo Mao,Ang Li,Ruilian J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4(06)
[2]植物SPL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 李明,李长生,赵传志,李爱芹,王兴军. 植物学报. 2013(01)
[3]水稻粒形遗传的研究进展[J]. 宫李辉,高振宇,马伯军,钱前. 植物学报. 2011(06)
[4]高等植物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 陈霞,罗世巧,段翠芳,曾日中.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9)
本文编号:3130994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拟南芥中SBP结构域的序列和结构
图 1.2 OsSPL13 基因影响水稻籽粒大小[39]Figure. 1.2 OsSPL13 effects on rice grain size2 SPL 调控植物发育时期的转变拟南芥的生长周期包括营养生长期(vegetative phase)和生殖生长期(repre)两个阶段。拟南芥营养生长期主要是幼叶的生长发育过程,而生殖生花与果实发育的过程。幼年期(juvenile phase)和成年期(adult phase)
SPL 基因家族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中在植株的形态建成过程中表现出重要作用,但对小麦中 SPL 基因家族的报道还很少。虽然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小麦基因序列数据可供参考,但在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小麦全基因组序列的神秘面纱正被慢慢揭开。我们试图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 SPL基因家族成员在小麦中的功能,挑选有可能影响小麦籽粒的小的基因深入研究,为小麦的分子育种、提高小麦产量等提供理论基础。1.3.2 技术路线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作为材料,获取 SPL 基因序列信息,分析中国春 SPL 基因结构与进化关系等。通过将水稻中的 OsSPL13 基因与中国春中 SPL 基因家族成员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水稻 OsSPL13 基因的同源基因,再挑选籽粒大小显著不同的多种六倍体普通小麦品种分离该基因,并分析其中的多态性。技术路线如图 1.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riticum aestivum squamosa-promoter binding protein-box genes involved in ear development[J]. Bin Zhang,Xia Liu,Guangyao Zhao,Xinguo Mao,Ang Li,Ruilian J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4(06)
[2]植物SPL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 李明,李长生,赵传志,李爱芹,王兴军. 植物学报. 2013(01)
[3]水稻粒形遗传的研究进展[J]. 宫李辉,高振宇,马伯军,钱前. 植物学报. 2011(06)
[4]高等植物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 陈霞,罗世巧,段翠芳,曾日中.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9)
本文编号:3130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309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