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稀土镧、铈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及蛋白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09:18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成本高、单产低、品质差等因素导致国产大豆市场竞争力弱,每年需依靠大量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品质将成为振兴大豆产业的必由之路。稀土作为外源调节剂已在粮食、蔬菜等作物及畜牧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明确了适宜浓度稀土具有改良品质、提高产量以及增强作物抗逆性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近几年来关于稀土提高作物品质相关机理的研究较少,使得稀土农用技术发展渐缓。以东北典型不同品质类型的大豆东农42(高蛋白型)、东农47(高油脂性型)和东农52(兼用型)为试验材料,以盆栽方式种植,在苗期和初花期分别叶面喷施100、150、200 mg·L-1 LaCl3溶液,30、60、90 mg·L-1 CeCl3溶液和40、60、70 mg·L-1 LaCl3+CeCl3混合溶液,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稀土对大豆叶片生理指标以及大豆成熟后品质、产量的影响。此外,为揭示稀土调控大豆籽粒...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稀土镧、铈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及蛋白组学研究


TMT试剂肽段的标记Fig.1-1LabelingofpeptidesegmentofTMTreagent

和同,试剂,位置,蛋白


图 1-2 TMT 试剂结构(10 标)和同位素位置(*)Fig.1-2 Structure of TMT reagentand location of isotope labeling(*)与二维电泳技术相比 TMT 的优势有以下几点:(1)TMT 技术能够发现更多数量和更多种蛋白,并可以对蛋白进行相对定量比较差异。(2)2-DE 所能检测到的发生表达变化的蛋白是位于细胞浆内的可溶蛋白,而 TMT 可检测到的蛋白除胞浆蛋白可溶蛋白外,还可检测到体蛋白、膜蛋白和核蛋白等。(3)2-DE 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时通常以表达量变化 2 倍为分析

亚基,稀土处理,品质,大豆蛋白


注:每个品质型大豆蛋白亚基的电泳条带从左至右依次是 CK、Ce3、Ce6、Ce9、La10、La15、La20、LC4、LC6、LC7。图 3-4 不同浓度稀土处理下不同品质型大豆贮藏蛋白亚基 SDS-PAGE 图谱Fig.3-4 SDS-PAGE profile of total protei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are earth solution treatedsoybeans as taken from different varietie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半胱氨酸蛋白酶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逆境胁迫的应答[J]. 张洁琳,付畅.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3)
[2]钕对无籽西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张小红,赵依杰,林强,陈贻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6)
[3]大豆浸泡动力学研究[J]. 刘旭,华欲飞,陈业明,孔祥珍,张彩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8)
[4]转基因大豆研究及应用进展[J]. 崔宁波,张正岩.  西北农业学报. 2016(08)
[5]稀土微肥对烟草镉胁迫的缓解效应[J]. 刘利杉,黄楚瑜,黄运湘,何梨香,龙祥.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6)
[6]胡麻/大豆间作体系下施氮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杨萍,李杰,剡斌,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04)
[7]铵硝营养对高粱根系细胞膜质子泵的影响[J]. 魏天娇,周金泉,张明超,魏志军,朱毅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5)
[8]施肥和密度对杂交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J]. 孙常青,杨艳君,郭志利,屈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5)
[9]大豆蛋白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 杜振亚,陈复生.  食品与机械. 2014(06)
[10]两个大豆GmSBP基因的特征、亚细胞定位及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J]. 杨艳,王爽,黄丽燕,马洪雨,舒英杰,何小玲,麻浩.  生物工程学报. 2014(11)

博士论文
[1]拟南芥和玉米糖基转移酶基因参与非生物胁迫耐性的功能研究[D]. 李攀.山东大学 2017
[2]基于TMT技术的关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 韩岳.天津医科大学 2016
[3]不同处理对沙葱种子活力及寿命生理生化基础的影响[D]. 杨忠仁.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4]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D]. 杨树果.中国农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稀土镧和铈对东北大豆籽粒化学品质形成及其产量的影响[D]. 赵慧莉.东北农业大学 2017
[2]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活力变化及成熟脱水保护机制研究[D]. 陈路路.山东农业大学 2017
[3]在UV-B辐射下稀土镧和铈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高振宇.东北农业大学 2014
[4]稀土元素铈钇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 何莎.四川农业大学 2013
[5]营养健康目标下的大豆产业发展研究[D]. 游侠.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147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47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