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1-04-24 05:55
本研究选用30个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试验室人工气候箱培养方式,在25℃(对照)、20℃、16℃和12℃等不同温度下,对30个高粱品种萌发性状进行温度敏感性筛选,并对其子粒成分、粒重等进行测定,分析这些性状与种子萌发的相关性;同时,以筛选出温度不敏感品种赤杂101和温度敏感品种吉杂127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萌发时保护系统酶和种子内含水量、粗脂肪、可溶性蛋白、总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变化,探讨高粱品种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生长的生理基础。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自组织映射分析,将萌发期30个高粱品种按照对温度敏感强弱分为5大类:第一类,高度温度敏感品种,包括吉杂127;第二类,温度敏感品种,包括辽杂36、通杂108、晋杂31;第三类,中等温度敏感品种,包括辽粘3、辽糯11、辽杂37等6个品种;第四类,温度不敏感品种,包括济梁1号、冀酿1号、3401A/早21R等11个品种;第五类,温度极不敏感品种,包括济梁2号、冀酿2号、辽杂19等9个品种。2.30个高粱品种间的子粒成分、色差、粒重均有显著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对发芽率与种子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成负相关,与总淀粉含量和子粒重成正相关关系;...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2.2 种子对不同萌发温度响应的鉴定方法
1.2.3 温度对作物保护系统酶的影响
1.2.4 种子成分对萌发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高粱品种
2.2 试验设计
2.2.1 高粱品种不同萌发温度敏感性评价
2.2.2 高粱品种萌发种子内含物质的变化
2.3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2.3.1 萌芽期的植株形态
2.3.2 粗脂肪含量
2.3.3 可溶性蛋白含量
2.3.4 可溶性糖含量
2.3.5 总淀粉含量
2.3.6 单宁含量
2.3.7 种子色泽
2.3.8 抗氧化系统及植物保护酶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粱品种萌发温度敏感性的筛选与鉴定
3.1.1 不同温度对高粱萌发性状的影响
3.1.2 不同温度下高粱品种萌发性状相对值的比较分析
3.1.3 各萌发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1.4 不同高粱品种温度敏感性聚类分析
3.2 子粒成分对高粱萌发的影响
3.2.1 不同高粱品种子粒成分分析
3.2.2 子粒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3.2.3 萌发性状与子粒成分相关性分析
3.3 不同萌发温度对高粱保护酶和子粒成分的影响
3.3.1 不同萌发温度下保护酶的变化
3.3.2 不同萌发温度下种子子粒成分的变化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高粱种子萌发温度敏感性鉴定评价
4.1.2 子粒成分对高粱萌发的影响
4.1.3 不同萌发温度对高粱萌芽保护系统酶的影响
4.1.4 不同温度下高粱种子萌发时种子内贮藏物质的变化
4.2 结论
4.2.1 高粱品种温度敏感性的筛选与鉴定
4.2.2 子粒成分对高粱萌发的影响
4.2.3 不同温度对高粱的保护系统酶的影响
4.2.4 不同萌发温度对种子内贮藏物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播早籼稻品种芽期耐冷性鉴定研究[J]. 唐双勤,吴自明,谭雪明,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曾研华. 作物杂志. 2019(01)
[2]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变化[J]. 王春莲,鞠方成. 中国种业. 2018(12)
[3]不同品种甜高粱苗期耐寒性分析研究[J]. 刘瑞媛,董喜存,梁开平,顾文婷,曲颖,孙好丞,金文杰,李文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1)
[4]盐胁迫对苦菜幼苗膜质过氧化的影响[J]. 陈贵华,石岭,王萍,张之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5]低温胁迫对5个栽培品种黄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田雲,蒋景龙,沈季雪,李丽.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5)
[6]不同老化处理对蒲公英种子以及幼苗质量的影响[J]. 武彦芳,张建,祈茜,王小映. 种子. 2017(04)
[7]甜玉米种子活力差异近等基因系植株生育后期源库关系初探[J]. 李武,刘建华,李高科,卢文佳,李余良,高磊,胡建广. 热带农业科学. 2016(05)
[8]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评价及其关系[J]. 刘海卿,孙万仓,刘自刚,武军艳,钱武,王志江,郭仁迪,马骊,侯献飞,刘林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8)
[9]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影响[J]. 史红梅,张海燕,杨彬,张桂香.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8)
[10]低温条件下拔节期小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 李春燕,徐雯,刘立伟,杨景,朱新开,郭文善.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本文编号:3156809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2.2 种子对不同萌发温度响应的鉴定方法
1.2.3 温度对作物保护系统酶的影响
1.2.4 种子成分对萌发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高粱品种
2.2 试验设计
2.2.1 高粱品种不同萌发温度敏感性评价
2.2.2 高粱品种萌发种子内含物质的变化
2.3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2.3.1 萌芽期的植株形态
2.3.2 粗脂肪含量
2.3.3 可溶性蛋白含量
2.3.4 可溶性糖含量
2.3.5 总淀粉含量
2.3.6 单宁含量
2.3.7 种子色泽
2.3.8 抗氧化系统及植物保护酶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粱品种萌发温度敏感性的筛选与鉴定
3.1.1 不同温度对高粱萌发性状的影响
3.1.2 不同温度下高粱品种萌发性状相对值的比较分析
3.1.3 各萌发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1.4 不同高粱品种温度敏感性聚类分析
3.2 子粒成分对高粱萌发的影响
3.2.1 不同高粱品种子粒成分分析
3.2.2 子粒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3.2.3 萌发性状与子粒成分相关性分析
3.3 不同萌发温度对高粱保护酶和子粒成分的影响
3.3.1 不同萌发温度下保护酶的变化
3.3.2 不同萌发温度下种子子粒成分的变化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高粱种子萌发温度敏感性鉴定评价
4.1.2 子粒成分对高粱萌发的影响
4.1.3 不同萌发温度对高粱萌芽保护系统酶的影响
4.1.4 不同温度下高粱种子萌发时种子内贮藏物质的变化
4.2 结论
4.2.1 高粱品种温度敏感性的筛选与鉴定
4.2.2 子粒成分对高粱萌发的影响
4.2.3 不同温度对高粱的保护系统酶的影响
4.2.4 不同萌发温度对种子内贮藏物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直播早籼稻品种芽期耐冷性鉴定研究[J]. 唐双勤,吴自明,谭雪明,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曾研华. 作物杂志. 2019(01)
[2]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变化[J]. 王春莲,鞠方成. 中国种业. 2018(12)
[3]不同品种甜高粱苗期耐寒性分析研究[J]. 刘瑞媛,董喜存,梁开平,顾文婷,曲颖,孙好丞,金文杰,李文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1)
[4]盐胁迫对苦菜幼苗膜质过氧化的影响[J]. 陈贵华,石岭,王萍,张之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5]低温胁迫对5个栽培品种黄瓜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田雲,蒋景龙,沈季雪,李丽.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5)
[6]不同老化处理对蒲公英种子以及幼苗质量的影响[J]. 武彦芳,张建,祈茜,王小映. 种子. 2017(04)
[7]甜玉米种子活力差异近等基因系植株生育后期源库关系初探[J]. 李武,刘建华,李高科,卢文佳,李余良,高磊,胡建广. 热带农业科学. 2016(05)
[8]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评价及其关系[J]. 刘海卿,孙万仓,刘自刚,武军艳,钱武,王志江,郭仁迪,马骊,侯献飞,刘林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8)
[9]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MDA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影响[J]. 史红梅,张海燕,杨彬,张桂香.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8)
[10]低温条件下拔节期小麦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 李春燕,徐雯,刘立伟,杨景,朱新开,郭文善.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本文编号:3156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568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