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棉花D08染色体上茎杆茸毛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5 01:24
  植物表皮毛是陆生植株地上部位表皮组织向外突起形成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它们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一道物理屏障,可以帮助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棉花纤维,是纺织工业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天然原料,也是研究细胞分化和伸长的理想材料。与棉纤维相似,棉花的茎秆茸毛也是一种单细胞的毛状体。到目前为止,棉纤维基因调控的研究已经很多,而棉花茎秆茸毛的研究相对甚少。本文以不同茎秆茸毛密度的陆地棉和海岛棉为亲本,构建多组海陆杂交的F2群体。通过观察不同F2群体茎秆茸毛密度的分布情况,来了解棉花茎秆茸毛密度的遗传规律。在这些群体中,茎秆茸毛较少与茸毛较多的株数比在3:1左右,总体都表现为较少茸毛呈相对显性的单基因遗传。随后,挑选株数相对较多的3个F2群体(NLD18×NLD46、6028×NLD33和6021×NLD33)进行基因的遗传定位,最终将与棉花茎秆茸毛密度密切相关的基因定位在D08染色体端部D08-41和D08-60两标记之间,对应的物理位置为820Kb和1030Kb之间210Kb的区段。通过参考基因组上的序列,在定位结果210K...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表皮毛的研究进展
        1.1.1 植物表皮毛
        1.1.2 拟南芥表皮毛的发育过程
        1.1.3 拟南芥表皮毛的基因调控
        1.1.4 拟南芥表皮毛的激素调控
    1.2 棉花纤维的发育调控
        1.2.1 棉花纤维
        1.2.2 棉纤维的基因调控
        1.2.3 棉纤维的激素调控
    1.3 棉花茸毛的研究进展
        1.3.1 棉花茸毛的功能研究
        1.3.2 棉花茸毛的定位进展
第二章 棉花茎秆茸毛的基因定位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F2群体的表型分析
        2.2.2 NLD18×NLD46 群体的初定位
        2.2.3 6028 ×NLD33群体的精细定位
        2.2.4 6021 ×NLD33群体的定位验证
    2.3 讨论
第三章 候选基因的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目标区间基因的注释
        3.2.2 目标区间基因的EST分析
        3.2.3 目标区间基因的茎秆FPKM分析
        3.2.4 有茸毛和无茸毛材料的重测序分析
        3.2.5 有茸毛和无茸毛材料的转录组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目标区间基因的注释
        3.3.2 目标区间基因的EST分析
        3.3.3 目标区间基因的茎秆FPKM分析
        3.3.4 有茸毛和无茸毛材料的重测序分析
        3.3.5 有茸毛和无茸毛材料的转录组分析
D08G0108的分析 ">        3.3.6 候选基因GhD08G0108的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 杨君,马峙英,王省芬.  中国农业科学. 2016(22)
[2]利用MISA工具对不同类型序列进行SSR标记位点挖掘的探讨[J]. 王希,陈丽,赵春雷.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0)
[3]植物表皮毛发育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曹敏,张璐,高新梅,张艮邦,李文强,郭万里.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0)
[4]棉花胚珠中生长素水平的时空调控提高了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J]. 杨新泉,罗晶,胡琼波,江正强,裴炎.  中国科学基金. 2011(04)
[5]拟南芥表皮毛发育的分子机制[J]. 高英,郭建强,赵金凤.  植物学报. 2011(01)
[6]棉花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J]. 潘玉欣,马峙英,方宣钧.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
[7]植物MYB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 陈俊,王宗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2(02)
[8]改良CTAB法快速提取棉花DNA[J]. 宋国立,崔荣霞,王坤波,郭立平,黎绍惠,王春英,张香娣.  棉花学报. 1998(05)
[9]棉花多茸毛性状的引进和利用[J]. 郭香墨,丰嵘,刘海涛,汪若海,陈秀芳.  中国棉花. 1995(09)
[10]棉属诸种植株茸毛与其地理分布的关系[J]. 杜雄明,王坤波.  西北农业学报. 1994(01)

博士论文
[1]调控拟南芥表皮毛发生的核心转录因子的水稻同源蛋白的功能研究[D]. 郑凯杰.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棉花磷脂酶D基因家族的分子特征及其GhPLDα1功能分析[D]. 唐凯.清华大学 2017
[3]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ZFP5、ZFP6和GIS3通过植物激素调控表皮细胞形成和发育分子机制研究[D]. 周忠静.浙江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陆地棉李氏纤维突变体的植物形态学观察及基因定位[D]. 郝焕凤.浙江农林大学 2016
[2]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 闫恒超.华中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8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58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