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对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差异
发布时间:2021-04-25 04:54
【目的】研究水稻茎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抗倒伏指标对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差异,分析抗倒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为水稻的抗倒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以始穗期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分别为乙烯利(10×10-3mL/L)、劲丰(5 mL/L)和多效唑(300 mg/L),测定不同处理水稻成熟期的茎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抗倒伏指标。【结果】水稻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对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不同。乙烯利和劲丰处理显著降低水稻的株高、秆长和重心高度(P<0.05,下同),提高基部节间的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厚度,增加茎秆中的储藏物质及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提高了基部节间充实度,增加茎秆茎粗和壁厚,使得节间抗折力大幅提高,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水稻抗倒伏能力有效增强;多效唑处理则无显著效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和秆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茎粗、壁厚、充实度、抗折力及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机械组织与茎粗、壁厚、薄壁组织、抗折力及维管束数...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茎秆形态特征测定
1.3.2 茎秆解剖结构的观察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秆主要形态指标、抗倒伏特征及解剖结构的方差分析结果
2.1.1 形态指标
2.1.2抗倒伏特征和解剖结构
2.2 不同调节剂处理对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
2.3 不同调节剂处理对茎秆基部第2节间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2.4 不同调节剂处理对茎秆基部第2节间解剖结构的影响
2.5 倒伏指数与茎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和两季产量的影响[J]. 解振兴,张居念,林祁,刘锋,张初长,卓芳梅,姜照伟,卓传营.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2)
[2]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抗倒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互关系[J].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 核农学报. 2018(07)
[3]乙烯利对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J]. 柴孟竹,李钊,秦东玲,刘禹辰,徐密林,董璐铭,张倩,杨德光,张平. 玉米科学. 2017(06)
[4]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文廷刚,杜小凤,王伟中,顾大路,杨文飞,吴雪芬,钱新民,吴传万. 西南农业学报. 2016(12)
[5]不同时期喷施劲丰谷德对水稻茎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朱云林,顾大路,王伟中,杜小凤,杨文飞,孙爱侠.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2)
[6]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及配合力分析[J]. 陈桂华,邓化冰,张桂莲,唐文帮,黄璜.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3)
[7]多效唑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J]. 游鸯,汪天.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04)
[8]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和力学机理[J]. 李国辉,钟旭华,田卡,黄农荣,潘俊峰,何庭蕙.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7)
[9]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李杰,张洪程,龚金龙,常勇,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1)
[10]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J]. 杨艳华,朱镇,张亚东,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张颖慧,董少玲,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2011(02)
硕士论文
[1]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研究[D]. 申广勒.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8744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茎秆形态特征测定
1.3.2 茎秆解剖结构的观察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秆主要形态指标、抗倒伏特征及解剖结构的方差分析结果
2.1.1 形态指标
2.1.2抗倒伏特征和解剖结构
2.2 不同调节剂处理对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
2.3 不同调节剂处理对茎秆基部第2节间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2.4 不同调节剂处理对茎秆基部第2节间解剖结构的影响
2.5 倒伏指数与茎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和两季产量的影响[J]. 解振兴,张居念,林祁,刘锋,张初长,卓芳梅,姜照伟,卓传营.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2)
[2]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抗倒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互关系[J]. 赖上坤,陈春,赖尚科,王磊,陈卫军. 核农学报. 2018(07)
[3]乙烯利对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J]. 柴孟竹,李钊,秦东玲,刘禹辰,徐密林,董璐铭,张倩,杨德光,张平. 玉米科学. 2017(06)
[4]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文廷刚,杜小凤,王伟中,顾大路,杨文飞,吴雪芬,钱新民,吴传万. 西南农业学报. 2016(12)
[5]不同时期喷施劲丰谷德对水稻茎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朱云林,顾大路,王伟中,杜小凤,杨文飞,孙爱侠.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2)
[6]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及配合力分析[J]. 陈桂华,邓化冰,张桂莲,唐文帮,黄璜.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3)
[7]多效唑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J]. 游鸯,汪天.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3(04)
[8]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和力学机理[J]. 李国辉,钟旭华,田卡,黄农荣,潘俊峰,何庭蕙.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7)
[9]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李杰,张洪程,龚金龙,常勇,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1)
[10]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J]. 杨艳华,朱镇,张亚东,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张颖慧,董少玲,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2011(02)
硕士论文
[1]水稻抗倒伏生理机制与评价方法研究[D]. 申广勒.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8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587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