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再生稻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发布时间:2021-06-16 20:14
  【目的】对再生稻根际土壤开展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为开发和生产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从再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根际促生菌,以无菌培养基处理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具有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生长作用的根际促生菌,并进行促生菌株的16S rDNA鉴定和促生活性测定。【结果】从再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菌株(ZSD1、ZSD2、ZSD3和ZSD4),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ZSD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ZSD2、ZSD3和ZSD4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再生稻促生盆栽试验结果显示,ZSD1、ZSD2和ZSD3菌株具有促生能力,与对照相比,ZSD1、ZSD2和ZSD3菌株处理的再生稻分蘖数分别多61.76%、45.59%和102.94%,单株产量分别为13.17、11.68和16.83 g,分别比对照提高66.08%、47.29%和112.23%,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ZSD3菌株的促生效果最佳,其次为ZSD1菌株。促生活性测定结果显示,ZSD1、ZSD2和ZSD3菌株均具有解磷、解钾、固氮和产生长素(IAA)的能力,其中解磷和产IAA...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 2020,5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再生稻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图1 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结果

再生稻,菌株,动态变化,产量


由表2可知,再生稻成熟期ZSD1、ZSD2和ZSD3菌株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为13.17、11.68和16.83 g,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66.08%、47.29%和112.23%,而ZSD4菌株处理的单株产量较对照显著减少13.49%,ZSD3菌株处理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ZSD1、ZSD2和ZSD4菌株处理。从产量构成因子(表2)来看,与对照相比,再生稻成熟期ZSD1、ZSD2和ZSD3菌株处理间的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因子是单株穗数,ZSD3菌株处理的再生稻单株穗数显著多于ZSD1和ZSD2菌株。可见,分离筛选得到的ZSD1、ZSD2和ZSD3菌株均具有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成蘖的能力,促生能力依次为ZSD3菌株>ZSD1菌株>ZSD2菌株,而ZSD4菌株无促生效果。2.3 菌株促生活性测定结果

菌株,进化树,序列同源性,同源性


将菌株16S rDNA测序结果与NCBI上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经BLAST比对分析发现,ZSD1菌株16S rDNA序列与Serratia sp.strain N1SM32的同源性达99.93%,ZSD2菌株16S rDNA序列与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strain RB-21的同源性达99.86%,ZSD3菌株16S r DNA序列与B.amyloliquefaciens subsp.SDF002的同源性达100.00%。基于16S rDNA序列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图3)显示,ZSD1菌株与Serratia聚为一支,ZSD2菌株与L.fusiformis聚为一支,ZSD3菌株与B.amyloliquefaciens聚为一支,将分子生物学鉴定与上述菌落形态结构和菌株革兰氏染色结果结合,可确定ZSD1菌株为沙雷氏菌(Serratia),ZSD2菌株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fusiformis),ZSD3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合微生物菌肥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研究[J]. 张志鹏,蔡燕飞,段继贤,王宗抗.  广东农业科学. 2019(10)
[2]亲和性促生菌DW12-L的定殖及其对大豆生长的影响[J]. 曹媛媛,陈春,郭婷婷,钱叶,张程飞,何相怡,李婷,Lay Khien Duc,唐欣昀,邵文韬,王晓波,邱丽娟.  江苏农业学报. 2019(04)
[3]水稻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能力分析[J]. 刘泽平,王志刚,徐伟慧,陈文晶,吕智航,王春龙,史一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2)
[4]烟草根际促生菌(PGPR)的筛选、鉴定及促生机理研究[J]. 李想,刘艳霞,夏范讲,蔡刘体,张恒,石俊雄.  中国烟草学报. 2017(03)
[5]披碱草根际促生菌筛选及其接种剂的促生作用[J]. 马骢毓,张英,孙广正,刘婷,姚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4)
[6]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田婧,李邵,马宁,连青龙,鲁少尉,鲍顺淑.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0)
[7]马铃薯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种群多样性分析[J]. 屈青松,彭万里,翟立明,刘晓,林榕姗.  中国蔬菜. 2016(06)
[8]花生根际产IAA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效应研究[J]. 张东艳,刘晔,吴越,王国文,万兵兵,姜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1)
[9]基于根际营养竞争的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促生效应研究[J]. 崔晓双,王伟,张如,张瑞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06)
[10]PGPR微生物肥代替部分化肥对豌豆生长的影响[J]. 荣良燕,姚拓,冯今,杜笑村,李儒仁,陈龙.  草原与草坪. 2014(01)

硕士论文
[1]连作棉田PGPR菌株的定殖性能及抗菌活性物质研究[D]. 罗静静.新疆农业大学 2015
[2]水稻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稻作用效果的研究[D]. 胡雪.华中农业大学 2010
[3]有机无机配方肥料的开发及其效果的研究[D]. 刘正柱.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33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33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