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籼杂交水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17:55
采用杂交水稻配合力研究方法,以重庆帮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新育成的5个籼型三系不育系(H-1A、H-2A、H-3A、H-4A和H-5A)和 8 个籼型三系恢复系(H-1R、H-2R、H-3R、H-4R、H-5R、H-6R、H-7R和H-8R)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 40个组合,研究了 12个产量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及遗传力,以及其中30个杂交组合10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及遗传力,并评价了新育成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利用价值,以期为今后杂交中稻亲本和组合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1、12个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株高、平均穗长、平均穗总粒数、千粒重和谷粒长等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基因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这6个性状的遗传;在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中,除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之外,剩下的10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等2个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除单株穗数、结实率、单株重等3个性状之外,其他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比均高于特殊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比,说...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1.1 杂种优势概念、理论和研究意义
1.1.2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2. 水稻配合力研究进展
1.2.1 配合力的概念、测定方法和研究意义
1.2.2 杂交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研究进展
1.2.3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产量相关性状测定
2.4 米质性状测定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3.1.1 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的方差及遗传力分析
3.1.2 产量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3.1.3 产量相关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分析
3.1.4 产量相关性状群体配合力方差分析
3.2 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3.2.1 米质性状及配合力的方差分析
3.2.2 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3.2.3 米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分析
3.2.4 米质性状群体配合力方差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中籼杂交水稻主要产量和米质性状的遗传特点
4.2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选配中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相对重要性
4.3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配合力表现及其评价
4.4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学技术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J]. 汪鸿儒,储成才. 植物学报. 2017(01)
[2]中国杂交粳稻发展与展望[J]. 杨振玉,李志彬,东丽,朱崴,蔡卓,曲丽君,华泽田. 科学通报. 2016(35)
[3]几个籼型两系杂交稻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 左生力. 福建农业学报. 2016(12)
[4]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J]. 袁隆平. 科技导报. 2016(20)
[5]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J]. 张媛媛,杨艳华,陈克平. 生命科学研究. 2016(05)
[6]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研究获重大突破[J]. 颜维琦,曹继军. 种子世界. 2016(10)
[7]杂种优势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J]. 崔会会,项超,石英尧,王文生,高用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5)
[8]杂交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配合力[J]. 曹应江,游书梅,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9]杂交水稻发展推广面临新考验[J]. 石萌萌. 科技导报. 2014(27)
[10]籼型杂交稻单株产量配合力分析与优势组合选育[J]. 李社萍,杨久,程在全,罗利军,刘国兰,刘晓利,张云,李华慧.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6)
硕士论文
[1]特种红米杂交稻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遗传分析[D]. 杨海亮.四川农业大学 2011
[2]杂交稻新恢复系闽恢3301光合、株叶形态与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D]. 吴明基.福建农林大学 2010
[3]杂交稻新恢复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研究[D]. 赵福源.福建农林大学 2007
[4]籼型杂交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D]. 张利华.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43281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1.1 杂种优势概念、理论和研究意义
1.1.2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2. 水稻配合力研究进展
1.2.1 配合力的概念、测定方法和研究意义
1.2.2 杂交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研究进展
1.2.3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产量相关性状测定
2.4 米质性状测定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3.1.1 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的方差及遗传力分析
3.1.2 产量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3.1.3 产量相关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分析
3.1.4 产量相关性状群体配合力方差分析
3.2 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3.2.1 米质性状及配合力的方差分析
3.2.2 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3.2.3 米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分析
3.2.4 米质性状群体配合力方差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中籼杂交水稻主要产量和米质性状的遗传特点
4.2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选配中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相对重要性
4.3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配合力表现及其评价
4.4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学技术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J]. 汪鸿儒,储成才. 植物学报. 2017(01)
[2]中国杂交粳稻发展与展望[J]. 杨振玉,李志彬,东丽,朱崴,蔡卓,曲丽君,华泽田. 科学通报. 2016(35)
[3]几个籼型两系杂交稻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 左生力. 福建农业学报. 2016(12)
[4]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J]. 袁隆平. 科技导报. 2016(20)
[5]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J]. 张媛媛,杨艳华,陈克平. 生命科学研究. 2016(05)
[6]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研究获重大突破[J]. 颜维琦,曹继军. 种子世界. 2016(10)
[7]杂种优势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J]. 崔会会,项超,石英尧,王文生,高用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5)
[8]杂交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配合力[J]. 曹应江,游书梅,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9]杂交水稻发展推广面临新考验[J]. 石萌萌. 科技导报. 2014(27)
[10]籼型杂交稻单株产量配合力分析与优势组合选育[J]. 李社萍,杨久,程在全,罗利军,刘国兰,刘晓利,张云,李华慧.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6)
硕士论文
[1]特种红米杂交稻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遗传分析[D]. 杨海亮.四川农业大学 2011
[2]杂交稻新恢复系闽恢3301光合、株叶形态与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D]. 吴明基.福建农林大学 2010
[3]杂交稻新恢复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研究[D]. 赵福源.福建农林大学 2007
[4]籼型杂交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D]. 张利华.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43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432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