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多品种间作对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4 21:59
作物多品种混种具有减轻病虫害、稳产和增产的作用,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光照、水分和养分),是一种潜在的可以提高作物群体产量的栽培技术。但到目前为止该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到小麦生产中。为解决该技术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难题,本研究以当前生育期接近的主播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4-2016年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设置三个试验对冬小麦间作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品种多样性与冬小麦群体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间的关系,以及品种多样性与群体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关系,探讨品种多样性在小麦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其次,从组合品种间相互作用的角度着手,分析不同株高品种竞争能力差异及与产量间的关系;最后,结合组合品种性状差异、群体组成特征,进一步分析组合群体增产的机理,筛选出适宜在农业生产上推广的增产组合。以期为冬小麦多品种间作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样性理论在冬小麦生产中可有效促进作物产量和生物量增加。冬小麦多品种间作群体籽粒产量增幅随品种多样性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2014年增幅分别为3.85%(2L)、2.59%(4L)、3.02%(8L)...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业生物多样性
1.1.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1.2 农业生物多样性在生产中的应用
1.2 混间作对作物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1.2.1 对作物冠层的影响
1.2.2 对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1.2.3 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4 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1.3 作物品种混间作减轻病虫害及增产作用的研究进展
1.3.1 品种混间作减轻病虫害作用与机理
1.3.2 品种混间作的增产作用与机理
1.3.3 品种混间作的稳产作用与机理
1.3.4 品种混间作的其它效应
1.4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品种多样性与冬小麦群体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品种株高比较
2.3.2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单位面积茎数变化动态的影响
2.3.3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光截获率的影响
2.3.4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旗叶SPAD值的影响
2.3.5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产量的影响
2.3.6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根系分布的影响
2.3.7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
2.3.8 品种多样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3.9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品种多样性与群体生物量的关系
2.4.2 品种多样性与群体籽粒产量的关系
2.4.3 具有品种多样性的群体增产的原因
2.4.4 逆境条件下增加品种多样性的优势更明显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株高冬小麦品种间作下的竞争效应及产量形成机理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设计
3.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间作对株高的影响
3.3.2 间作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3.3 间作对相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3.4 间作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3.5 间作对根系分布的影响
3.3.6 间作对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和相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3.3.7 间作对群体籽粒产量的影响
3.3.8 间作对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品种竞争能力与产量间的关系
3.4.2 品种竞争能力与根系属性的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冬小麦间作增产组合的筛选及其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设计
4.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增产组合的筛选
4.3.2 组合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4.3.3 组合品种株高和旗叶特性的比较
4.3.4 组合品种旗叶光合指标的比较
4.3.5 组合群体光截获率的比较
4.3.6 组合群体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比较
4.3.7 组合群体土壤含水量的比较
4.3.8 组合群体耗水量的比较
4.3.9 组合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4.4 讨论
4.4.1 间作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的影响
4.4.2 增产组合群体的构成特征
4.4.3 间作组合增产的机理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李明,彭培好,王玉宽,傅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9)
[2]不同株高品种混播对青海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权文利,陈志国,连利叶,王蕾.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8)
[3]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思考[J]. 陈欣,唐建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1)
[4]植物根系养分捕获塑性与根竞争[J]. 王鹏,牟溥,李云斌. 植物生态学报. 2012(11)
[5]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J]. 高东,何霞红,朱书生. 生态学报. 2011(24)
[6]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in a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GIAHS):Rice-Fish Co-Culture[J]. XIE Jian1,WU Xue1,TANG Jian-jun1,ZHANG Jia-en2,LUO Shi-ming2 and CHEN Xin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P.R.China 2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logy,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05)
[7]水肥条件对新老两个春小麦品种竞争能力和产量关系的影响[J]. 杜京旗,魏盼盼,袁自强,马奕君,张荣. 生态学报. 2011(09)
[8]小麦品种混播条件下条锈病发生、扩展研究[J]. 郭世保,黄丽丽,康振生,程晶晶,杨之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1)
[9]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的群体质量[J]. 刘天学,李潮海,付景,闫成辉. 生态学报. 2009(11)
[10]小麦多品种混播控制条锈病的效果和机理研究[J]. 郭世保,黄丽丽,康振生,程晶晶,陆宁海,杨之为,陈银潮. 中国农业科学. 2009(10)
博士论文
[1]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研究[D]. 郭世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株间竞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D]. 宋雷.兰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小麦混合品种控制白粉病效果的研究及RGA分析[D]. 姜兆远.吉林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562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业生物多样性
1.1.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1.2 农业生物多样性在生产中的应用
1.2 混间作对作物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1.2.1 对作物冠层的影响
1.2.2 对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1.2.3 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4 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1.3 作物品种混间作减轻病虫害及增产作用的研究进展
1.3.1 品种混间作减轻病虫害作用与机理
1.3.2 品种混间作的增产作用与机理
1.3.3 品种混间作的稳产作用与机理
1.3.4 品种混间作的其它效应
1.4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品种多样性与冬小麦群体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品种株高比较
2.3.2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单位面积茎数变化动态的影响
2.3.3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光截获率的影响
2.3.4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旗叶SPAD值的影响
2.3.5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产量的影响
2.3.6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根系分布的影响
2.3.7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
2.3.8 品种多样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3.9 品种多样性对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品种多样性与群体生物量的关系
2.4.2 品种多样性与群体籽粒产量的关系
2.4.3 具有品种多样性的群体增产的原因
2.4.4 逆境条件下增加品种多样性的优势更明显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株高冬小麦品种间作下的竞争效应及产量形成机理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设计
3.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间作对株高的影响
3.3.2 间作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3.3 间作对相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3.4 间作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3.5 间作对根系分布的影响
3.3.6 间作对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和相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3.3.7 间作对群体籽粒产量的影响
3.3.8 间作对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品种竞争能力与产量间的关系
3.4.2 品种竞争能力与根系属性的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冬小麦间作增产组合的筛选及其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设计
4.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增产组合的筛选
4.3.2 组合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4.3.3 组合品种株高和旗叶特性的比较
4.3.4 组合品种旗叶光合指标的比较
4.3.5 组合群体光截获率的比较
4.3.6 组合群体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比较
4.3.7 组合群体土壤含水量的比较
4.3.8 组合群体耗水量的比较
4.3.9 组合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4.4 讨论
4.4.1 间作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的影响
4.4.2 增产组合群体的构成特征
4.4.3 间作组合增产的机理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李明,彭培好,王玉宽,傅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9)
[2]不同株高品种混播对青海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权文利,陈志国,连利叶,王蕾.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8)
[3]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思考[J]. 陈欣,唐建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1)
[4]植物根系养分捕获塑性与根竞争[J]. 王鹏,牟溥,李云斌. 植物生态学报. 2012(11)
[5]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J]. 高东,何霞红,朱书生. 生态学报. 2011(24)
[6]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in a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GIAHS):Rice-Fish Co-Culture[J]. XIE Jian1,WU Xue1,TANG Jian-jun1,ZHANG Jia-en2,LUO Shi-ming2 and CHEN Xin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P.R.China 2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logy,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05)
[7]水肥条件对新老两个春小麦品种竞争能力和产量关系的影响[J]. 杜京旗,魏盼盼,袁自强,马奕君,张荣. 生态学报. 2011(09)
[8]小麦品种混播条件下条锈病发生、扩展研究[J]. 郭世保,黄丽丽,康振生,程晶晶,杨之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1)
[9]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的群体质量[J]. 刘天学,李潮海,付景,闫成辉. 生态学报. 2009(11)
[10]小麦多品种混播控制条锈病的效果和机理研究[J]. 郭世保,黄丽丽,康振生,程晶晶,陆宁海,杨之为,陈银潮. 中国农业科学. 2009(10)
博士论文
[1]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研究[D]. 郭世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株间竞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D]. 宋雷.兰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小麦混合品种控制白粉病效果的研究及RGA分析[D]. 姜兆远.吉林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5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656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