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玉米株型相关耐旱遗传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07:28
  玉米(Zea mays L.)作为粮、饲、能等多元用途的重要作物之一,其生产安全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干旱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因子之一。玉米对干旱胁迫比较敏感,干旱缺水不仅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干扰生理生化代谢,而且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一般可使玉米减产9.3%35.1%。玉米的耐旱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数量遗传性状,与耐旱性相关的一些重要性状受多个微效基因的控制。因此,深入阐明玉米耐旱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挖掘相关功能基因/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并进行耐旱育种对提高旱区玉米高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已表明玉米株型结构与密植性、抗倒伏性及耐旱性等紧密相关,理想株型育种是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抗倒伏性和耐旱性的重要育种手段,是实现玉米产量进一步突破的基础。因此,本研究以株型及耐旱性差异较大的3份自交系廊黄、昌7-2、TS141为试材,构建了2套F2(POP1-1和POP1-2)和2套F2:3(POP1-2和POP2-2)群体,在9个不同水分环境处理下分析了株型及产量相关性...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玉米株型相关耐旱遗传机理研究


007~2016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面积统计分析(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

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播种面积,数据


图 1-2 2007~2016 年我国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产量变化(数据引自 中国统计年鉴)Fig. 1-2 Changes of sowing area and yield in various food crops in 2007~2016 (Data from ChinaStatistical Yearbook)图 1-3 2007~2016 年我国各种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Fig. 1-3 Changes of planting structure in various food crops in 2007~2016 (Data from ChinaStatistical Yearbook)全生育期内玉米对干旱比较敏感,干旱缺水不仅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干扰玉米生理生化及代谢过程,而且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在中国干旱可使玉米减产9.3%~35.1%[4],在美国中心玉米种植带干旱可使玉米减产5.0%~15.5%[5]。此

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数据,玉米


2016 年我国各种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数据引自中 of planting structure in various food crops in 2007~2016Statistical Yearbook)玉米对干旱比较敏感,干旱缺水不仅影响玉米代谢过程,而且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在中[4],在美国中心玉米种植带干旱可使玉米减产是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Duvick[6]报告指出育种目标之一,过去80年中美国玉米产量增加种选择,并且主要是靠遗传改良玉米株型结构层光合特性实现的。相关研究还表明玉米的株型,特别是耐旱性紧密相关[7-14]。因此,从株型结挖掘玉米株型相关耐旱QTLs/基因位点,在改良为选育高产、抗逆(耐旱)玉米新品种奠定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两个相关群体的玉米6个穗部性状QTL定位[J]. 赵小强,方鹏,彭云玲,高巧红,曾文静,任斌.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05)
[2]不同外源调节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的缓解效应分析[J]. 赵小强,彭云玲,方鹏,武博洋,闫慧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3)
[3]氮密互作对不同株型玉米形态、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肖万欣,刘晶,史磊,赵海岩,王延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9)
[4]不同环境下玉米雄穗分枝数和主轴长的QTL分析[J]. 刘军霞,何小娟,刘婷婷.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0)
[5]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在不同环境下的数量遗传分析[J]. 何文昭,王红武,胡小娇,李坤,王琪,吴宇锦,刘志芳,黄长玲.  作物杂志. 2017(03)
[6]玉米出籽率的QTL定位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J]. 常立国,何坤辉,崔婷婷,薛吉全,刘建超.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4)
[7]种植密度对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J]. 田再民,黄智鸿,陈建新,史宝林,魏东,瞿文洁,李环.  玉米科学. 2016(05)
[8]玉米不同叶位叶面积的QTL定位[J]. 安允权,张君,席章营,李明娜,李沛,王顺喜,张莹莹,陈彦惠,吴连成.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8)
[9]不同灌水量对绿洲玉米叶面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黄彩霞,张恒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04)
[10]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叶夹角的QTL定位[J]. 常立国,何坤辉,刘建超,薛吉全.  玉米科学. 2016(04)

博士论文
[1]玉米株高主效QTL-qph1及ys基因及其修饰因子ys-modifier的克隆、功能验证及机理研究[D]. 邢安琪.中国农业大学 2014
[2]拟南芥中酰基转移酶DRL1调控体内油菜素甾醇的动态平衡[D]. 朱文姣.复旦大学 2014
[3]拟南芥26S蛋白酶体途径和转录延伸因子Elongator调控叶片近轴面—远轴面极性建成的研究[D]. 黄伟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7

硕士论文
[1]玉米叶夹角和叶宽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 张旷野.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干旱胁迫下水稻剑叶和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D]. 王晋.东北农业大学 2012
[3]通过T-DNA插入突变技术鉴定调控拟南芥叶生长发育的未知基因[D]. 李丽娜.华中农业大学 2011
[4]拟南芥乙酰转移酶相关基因RAT1和RAT2的分子遗传学分析[D]. 王琴.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69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69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