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剂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对黄土高原旱作燕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1 00:20
[目的]分析保水剂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后旱作燕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情况,为黄土高原旱作区农田生产提供一种有效的保水培肥措施,指导该区域旱作农业生产。[方法]通过在黄土高原旱作区设不施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CK)、单施保水剂(A)、单施微生物菌肥(M)、保水剂和生物菌肥配施(AM)4个处理,分析燕麦全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变化、关键生育时期生长发育变化、全生育时期耗水量特征、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情况。[结果]①AM处理可促进燕麦生长发育。以灌浆期为例,AM处理可提高株高3.27%~25.96%,单株叶面积7.94%~23.06%,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11.48%~21.88%。②AM处理可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5.89%~11.50%),显著降低燕麦土壤贮水消耗(7.70%~18.76%),使总耗水量降低0.46%~1.26%。③AM处理可促进燕麦籽粒和生物产量形成,进而促进水分利用,使籽粒产量提高8.40%~20.12%,生物产量提高10.80%~25.0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9%~26.80%。[结论]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能够显著促进旱作燕麦生长,改善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具有蓄水保墒...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期间试验地降雨量
随着燕麦生育时期的推进,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见图2),这是由燕麦生长以及降雨情况共同造成的。结合试验期间降雨量分析可知,在拔节期,试验地降雨较多,使得土壤含水量增加,到抽穗期达到最大,之后降雨减少,燕麦生长需水增多,导致后期土壤含水量下降。6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燕麦全生育时期变化幅度较小,且各处理在该范围土层之间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不同处理间,以0—20,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明显,对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这可能是由于保水剂、微生物菌肥均施入15—20 cm土层,对近施入层的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不同处理间0—20,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全生育时期整体表现为:AM>A>M>CK。苗期处理AM与其余处理差异较明显,0—20 cm土层较CK土壤含水量提高5.89%,20—40 cm土层提高9.22%。处理A,M,CK间整体差异不大,说明单施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在土壤水分条件有限的条件下对土壤水分作用不明显,而将2者配施能够更好地促进两种材料作用在有限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发挥。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以及降雨量的增加,拔节期、抽穗期,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均较苗期有所增加,且处理间差异也逐渐明显。各处理差异最大表现在抽穗期,与CK相比,处理A,M,AM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5.85%和5.78%,3.01%和3.96%,11.50%和10.44%;全生育时期,处理AM 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处理CK,A,M相比提高幅度分别为5.89%~11.50%,2.66%~5.62%,3.79%~8.24%;在20—40 cm土层分别为8.03%~10.44%,2.83%~4.40%,5.52%~6.97%。可见配施处理在全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保持效果优于两个单施处理,且单施保水剂的效果优于单施微生物菌肥。2.4 不同处理对燕麦不同生育阶段耗水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半干旱地区不同剂型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燕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李琦,姚拓,杨晓玫,张建贵,冯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3)
[2]增磷减氮配合保水剂可提高多年生西北羊茅种子产量[J]. 石正海,刘文辉,张永超,刘凯强,魏小星,秦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11)
[3]不同施氮量下生物菌肥对西藏荞麦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边巴卓玛,马瑞萍,卓玛.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2)
[4]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综述[J]. 姚延轩,接伟光,胡崴,赵冬梅,姜怡彤,于海洋,阎秀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0)
[5]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紫色土水分入渗及氮素淋溶的影响[J]. 蒋美佳,刘晓林,冯钰梅,李凡,何秀琴,邓晓悦,李玉义,孔凡磊.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6]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机械压实酸化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罗俊,林兆里,李诗燕,阙友雄,张才芳,杨仔奇,姚坤存,冯景芳,陈建峰,张华. 作物学报. 2020(04)
[7]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缑晶毅,索升州,姚丹,韩庆庆,何傲蕾,张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1)
[8]保水剂与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J]. 宋双双,孙保平,张建锋,武毅. 干旱区研究. 2018(04)
[9]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对半干旱区造林和土壤改良的影响[J]. 宋双双,孙保平,张建锋.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10]三种不同保水剂在不同土壤质地和埋深条件下保水性能的比较[J]. 李沼鹈,师庆东,韩舒,周耀治. 节水灌溉. 2018(06)
本文编号:3276944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期间试验地降雨量
随着燕麦生育时期的推进,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见图2),这是由燕麦生长以及降雨情况共同造成的。结合试验期间降雨量分析可知,在拔节期,试验地降雨较多,使得土壤含水量增加,到抽穗期达到最大,之后降雨减少,燕麦生长需水增多,导致后期土壤含水量下降。6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燕麦全生育时期变化幅度较小,且各处理在该范围土层之间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不同处理间,以0—20,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明显,对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这可能是由于保水剂、微生物菌肥均施入15—20 cm土层,对近施入层的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不同处理间0—20,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全生育时期整体表现为:AM>A>M>CK。苗期处理AM与其余处理差异较明显,0—20 cm土层较CK土壤含水量提高5.89%,20—40 cm土层提高9.22%。处理A,M,CK间整体差异不大,说明单施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在土壤水分条件有限的条件下对土壤水分作用不明显,而将2者配施能够更好地促进两种材料作用在有限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发挥。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以及降雨量的增加,拔节期、抽穗期,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均较苗期有所增加,且处理间差异也逐渐明显。各处理差异最大表现在抽穗期,与CK相比,处理A,M,AM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5.85%和5.78%,3.01%和3.96%,11.50%和10.44%;全生育时期,处理AM 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处理CK,A,M相比提高幅度分别为5.89%~11.50%,2.66%~5.62%,3.79%~8.24%;在20—40 cm土层分别为8.03%~10.44%,2.83%~4.40%,5.52%~6.97%。可见配施处理在全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保持效果优于两个单施处理,且单施保水剂的效果优于单施微生物菌肥。2.4 不同处理对燕麦不同生育阶段耗水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半干旱地区不同剂型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燕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李琦,姚拓,杨晓玫,张建贵,冯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3)
[2]增磷减氮配合保水剂可提高多年生西北羊茅种子产量[J]. 石正海,刘文辉,张永超,刘凯强,魏小星,秦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11)
[3]不同施氮量下生物菌肥对西藏荞麦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边巴卓玛,马瑞萍,卓玛.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2)
[4]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综述[J]. 姚延轩,接伟光,胡崴,赵冬梅,姜怡彤,于海洋,阎秀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0)
[5]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紫色土水分入渗及氮素淋溶的影响[J]. 蒋美佳,刘晓林,冯钰梅,李凡,何秀琴,邓晓悦,李玉义,孔凡磊.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6]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机械压实酸化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罗俊,林兆里,李诗燕,阙友雄,张才芳,杨仔奇,姚坤存,冯景芳,陈建峰,张华. 作物学报. 2020(04)
[7]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缑晶毅,索升州,姚丹,韩庆庆,何傲蕾,张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1)
[8]保水剂与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J]. 宋双双,孙保平,张建锋,武毅. 干旱区研究. 2018(04)
[9]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对半干旱区造林和土壤改良的影响[J]. 宋双双,孙保平,张建锋.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10]三种不同保水剂在不同土壤质地和埋深条件下保水性能的比较[J]. 李沼鹈,师庆东,韩舒,周耀治. 节水灌溉. 2018(06)
本文编号:3276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769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