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木通MADS-box基因AktPI和AktAP3-1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6:15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Thunb.)Koidz.)是木通科(Lardizabalaceae)木通属(Akebia Decne.)药用藤本植物,属于基部真双子叶植物,在被子植物进化历史上处于重要的过渡地位。关于三叶木通花发育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发育早期为两性花结构,后期雄花中的心皮和雌花中的雄蕊分别发生退化,形成功能上的单性花。由此可知三叶木通花是以Ⅰ型单性花途径发育,但其两性花向单性花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依据核心真双子叶植物花发育研究提出的“ABCDE”模型,其中的B类基因是决定花瓣和雄蕊发育的器官特征基因,有可能参与植物的性别分化。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B类基因在三叶木通雌雄花中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为了继续探究B类基因在三叶木通两性花向单性花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有必要开展三叶木通B类基因的功能研究。B类基因属于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其编码蛋白通过与自身或其它转录因子形成聚合物,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因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三叶木通B类基因中的AktPI和AktAP3-1基因对花性别分化的调控作用和其编码蛋白的作用方式,通过拟南芥...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植物中MIKC型MADS蛋白的结构(Kaufmann?et?al,2005)??Fig.?1-1?Domain?structure?of?MIKC-type?MADS?proteins?in?plant?(Kaufmann?et?al,?2005)??
基因突变使第二轮花瓣转变成萼片,第三轮雄蕊转变成心皮;C类基因突变使第三??轮雄蕊转变成花瓣,第四轮心皮转变成萼片。同时A类基因和C类基因也影响着??其它基因的表达,如图1-2所示,拟南芥双元或者三元突变体研究表明:在叩2和??4??
花分生组织特性所必须的。三元突变体中四轮花器官全部转变成萼??片,四元突变体中全部花器官转变成叶类型器官。因此类??基因被命名为E类基因,如图1-3所示,“ABCD模型”也扩展为“ABCDE模型”??[48,?53-55]??O??Q?class??AP3/PI??A?class?C?class??AP1/AP2?AG??D?class??AGL11??E?class??SEP1/SEP2/SEP3/SEP4???萼片?花瓣?雄蕊?心皮胚珠??图1-3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Kim?Set?al,2005)??Fig.?1-3?ABCDE?model?of?flower?organ?development?(Kim?S?et?al,?2005)??“四聚体模型”从蛋白质层面进一步阐明了花发育的“ABCDE模型”。该模??型结合蛋白因子间相互作用机理解释了复杂的花器官发育调控网络,认为在拟南??芥中,AP1-AP1-SEP-SEP蛋白四聚体决定第一轮花器官萼片的形成,AP1-AP3-PI-??SEP蛋白四聚体决定第二轮花器官花瓣的形成,AP3-PI-AG-SEP蛋白四聚体决定??第三轮花器官雄蕊的形成,AG-AG-SEP-SEP蛋白四聚体决定第四轮花器官雌蕊的??形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麦B类MADS-box基因WPI1和WPI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杨宇凤,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王育伟,王清海,杨会. 核农学报. 2015(02)
[2]被子植物成花诱导和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丁一,徐启江. 植物生理学报. 2014(01)
[3]通过对免疫共沉淀技术的优化验证蛋白质弱相互作用[J]. 冯晓琴,徐峰,王嵬,刘利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01)
[4]基部被子植物雪香兰(金粟兰科)单性花的形态发生和发育[J]. 崔永坤,徐启江,孙永华,孟征. 植物学报. 2011(05)
[5]植物MADS-box基因的研究进展[J]. 王力娜,范术丽,宋美珍,庞朝友,喻树迅. 生物技术通报. 2010(08)
[6]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保存方法研究[J]. 魏琦超,畅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7]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李先昆,聂智毅,曾日中.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7)
[8]简单高效的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质粒转化体系的建立[J]. 刘卫今,蒋勇,完迪迪.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9]植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J]. 陈书燕,安黎哲. 西北植物学报. 2004(10)
[10]高等植物单性花的性别决定[J]. 朱华晨.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0(02)
博士论文
[1]拟南芥OFP1与BLH3、ATH1蛋白互作与相关功能分析[D]. 张利国.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水稻OsOF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 于慧.吉林大学 2015
[3]木通科基部类群花和叶的形态发育及系统发育研究[D]. 张小卉.陕西师范大学 2009
[4]太行花MADS-box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D]. 吕山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5]三叶木通花发育相关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研究[D]. 山红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茶树MADS-box家族B类基因CsGLO1和CsGLO2的克隆及其与C类基因CsAG的功能研究[D]. 周坤.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绿竹B类基因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D]. 朱龙飞.浙江农林大学 2013
[3]茶树低温胁迫转录因子CsICE和CsCBF的亚细胞定位、表达分析及功能验证[D]. 尹盈.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棉花MADS-box基因家族的克隆、表达谱分析及功能验证[D]. 王力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两种MADS-box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 王蓓果.西南大学 2009
[6]小麦DREB转录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功能鉴定[D]. 倪志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7]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AP3基因(CpAP3-1)的结构和功能分析[D]. 雷兴华.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5357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植物中MIKC型MADS蛋白的结构(Kaufmann?et?al,2005)??Fig.?1-1?Domain?structure?of?MIKC-type?MADS?proteins?in?plant?(Kaufmann?et?al,?2005)??
基因突变使第二轮花瓣转变成萼片,第三轮雄蕊转变成心皮;C类基因突变使第三??轮雄蕊转变成花瓣,第四轮心皮转变成萼片。同时A类基因和C类基因也影响着??其它基因的表达,如图1-2所示,拟南芥双元或者三元突变体研究表明:在叩2和??4??
花分生组织特性所必须的。三元突变体中四轮花器官全部转变成萼??片,四元突变体中全部花器官转变成叶类型器官。因此类??基因被命名为E类基因,如图1-3所示,“ABCD模型”也扩展为“ABCDE模型”??[48,?53-55]??O??Q?class??AP3/PI??A?class?C?class??AP1/AP2?AG??D?class??AGL11??E?class??SEP1/SEP2/SEP3/SEP4???萼片?花瓣?雄蕊?心皮胚珠??图1-3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Kim?Set?al,2005)??Fig.?1-3?ABCDE?model?of?flower?organ?development?(Kim?S?et?al,?2005)??“四聚体模型”从蛋白质层面进一步阐明了花发育的“ABCDE模型”。该模??型结合蛋白因子间相互作用机理解释了复杂的花器官发育调控网络,认为在拟南??芥中,AP1-AP1-SEP-SEP蛋白四聚体决定第一轮花器官萼片的形成,AP1-AP3-PI-??SEP蛋白四聚体决定第二轮花器官花瓣的形成,AP3-PI-AG-SEP蛋白四聚体决定??第三轮花器官雄蕊的形成,AG-AG-SEP-SEP蛋白四聚体决定第四轮花器官雌蕊的??形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麦B类MADS-box基因WPI1和WPI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杨宇凤,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王育伟,王清海,杨会. 核农学报. 2015(02)
[2]被子植物成花诱导和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丁一,徐启江. 植物生理学报. 2014(01)
[3]通过对免疫共沉淀技术的优化验证蛋白质弱相互作用[J]. 冯晓琴,徐峰,王嵬,刘利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01)
[4]基部被子植物雪香兰(金粟兰科)单性花的形态发生和发育[J]. 崔永坤,徐启江,孙永华,孟征. 植物学报. 2011(05)
[5]植物MADS-box基因的研究进展[J]. 王力娜,范术丽,宋美珍,庞朝友,喻树迅. 生物技术通报. 2010(08)
[6]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保存方法研究[J]. 魏琦超,畅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7]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李先昆,聂智毅,曾日中.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7)
[8]简单高效的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质粒转化体系的建立[J]. 刘卫今,蒋勇,完迪迪.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9]植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J]. 陈书燕,安黎哲. 西北植物学报. 2004(10)
[10]高等植物单性花的性别决定[J]. 朱华晨.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0(02)
博士论文
[1]拟南芥OFP1与BLH3、ATH1蛋白互作与相关功能分析[D]. 张利国.东北农业大学 2016
[2]水稻OsOF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 于慧.吉林大学 2015
[3]木通科基部类群花和叶的形态发育及系统发育研究[D]. 张小卉.陕西师范大学 2009
[4]太行花MADS-box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D]. 吕山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5]三叶木通花发育相关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研究[D]. 山红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茶树MADS-box家族B类基因CsGLO1和CsGLO2的克隆及其与C类基因CsAG的功能研究[D]. 周坤.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绿竹B类基因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D]. 朱龙飞.浙江农林大学 2013
[3]茶树低温胁迫转录因子CsICE和CsCBF的亚细胞定位、表达分析及功能验证[D]. 尹盈.南京农业大学 2013
[4]棉花MADS-box基因家族的克隆、表达谱分析及功能验证[D]. 王力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两种MADS-box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 王蓓果.西南大学 2009
[6]小麦DREB转录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功能鉴定[D]. 倪志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7]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AP3基因(CpAP3-1)的结构和功能分析[D]. 雷兴华.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5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953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