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氮互作改善优质稻植株生理生态特性
发布时间:2021-07-22 02:12
本研究以2个水稻品种‘桂农占’和‘黄华占’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水平(120、180、240kg/hm2分别表示为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硅水平(0、225、450 kg/hm2分别表示为低硅、中硅和高硅),交叉互作,研究硅氮互作对水稻植株形态、物质积累、光合作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氮互作有助于增加水稻的穗数、株高及生物量。中氮或中硅浓度能显著提高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以‘桂农占’效果更为明显,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9.21%和8.75%。在不同氮水平下,施用中等浓度硅可以提高‘桂农占’和‘黄华占’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低硅处理增加46.82%和85.43%;在成熟期低氮水平下,2个水稻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2个水稻品种均为抽穗期>分蘖期>成熟期,且各处理下,‘黄华占’蔗糖转化酶活性基本大于‘桂农占’。总体上来讲,低氮高硅,中氮中硅的硅氮配比组合,有助于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
【文章来源】:热带作物学报. 2020,4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硅氮互作对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从水稻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从分蘖期到抽穗期再到成熟期,INV活性均是先增强再迅速减弱的(图2)。并且在分蘖期和抽穗期的不同氮处理下,均是在中等硅浓度下INV活性最强。此外,‘黄华占’在3个生育期的INV活性总体大于‘桂农占’。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氮素利用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J]. 从夕汉,施伏芝,阮新民,罗玉祥,王元垒,许有尊,罗志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2]硅氮肥配施生物菌粉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田艳洪,刘玉娥,任毅,于安昊. 现代化农业. 2019(04)
[3]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水稻内源激素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徐国伟,陆大克,刘聪杰,王贺正,陈明灿,李友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7)
[4]氮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刘晓伟,王火焰,朱德进,周健民,陈照明,刘永哲,胡凤琴,缪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5]硅缓解植物重金属毒害机理的研究进展[J]. 王会方,於朝广,王涛,谢寅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3)
[6]硅氮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J]. 汪本福,黄金鹏,赵锋,陈少愚,李阳. 中国稻米. 2016(01)
[7]水稻最佳作物管理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J]. 安宁,范明生,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8]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J]. 侯云鹏,韩立国,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9]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玉米穗位叶光合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谷岩,胡文河,徐百军,王思远,吴春胜. 生态学报. 2013(23)
[10]硅对植物抗虫性的影响及其机制[J]. 韩永强,魏春光,侯茂林. 生态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296232
【文章来源】:热带作物学报. 2020,4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硅氮互作对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从水稻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从分蘖期到抽穗期再到成熟期,INV活性均是先增强再迅速减弱的(图2)。并且在分蘖期和抽穗期的不同氮处理下,均是在中等硅浓度下INV活性最强。此外,‘黄华占’在3个生育期的INV活性总体大于‘桂农占’。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氮素利用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J]. 从夕汉,施伏芝,阮新民,罗玉祥,王元垒,许有尊,罗志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2]硅氮肥配施生物菌粉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田艳洪,刘玉娥,任毅,于安昊. 现代化农业. 2019(04)
[3]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水稻内源激素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徐国伟,陆大克,刘聪杰,王贺正,陈明灿,李友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7)
[4]氮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刘晓伟,王火焰,朱德进,周健民,陈照明,刘永哲,胡凤琴,缪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5]硅缓解植物重金属毒害机理的研究进展[J]. 王会方,於朝广,王涛,谢寅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3)
[6]硅氮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J]. 汪本福,黄金鹏,赵锋,陈少愚,李阳. 中国稻米. 2016(01)
[7]水稻最佳作物管理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J]. 安宁,范明生,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8]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J]. 侯云鹏,韩立国,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4)
[9]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玉米穗位叶光合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谷岩,胡文河,徐百军,王思远,吴春胜. 生态学报. 2013(23)
[10]硅对植物抗虫性的影响及其机制[J]. 韩永强,魏春光,侯茂林. 生态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296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962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