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组学的茶树种质资源及抗旱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22:01
茶树生性喜湿,由于种植区气候的变化,茶树经常会遭受干旱胁迫危害,以致于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开展茶树抗旱机制研究和培育抗旱新品种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两种茶树种质资源(‘青农3号’和‘青农38号’)进行鉴定,随后以抗旱性强的‘青农3号’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从茶树的生理响应、基因表达、代谢物谱变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探究了外源脱落酸(ABA)对缓解茶树干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同时,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初步揭示了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ABA对茶树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响应机制和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农艺性状、生物化学、代谢组学和感官审评等综合的评价体系,比较鉴定了两种茶树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青农3号’和‘青农38号’比对照品种‘寒梅’具有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青农3号’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最高,咖啡碱含量在‘青农38号’中最低;代谢组分析发现,‘青农3号’在儿茶素的生物合成中具有较高的活性,特别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形态和生理影响
1.2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1.2.1 渗透调节物质
1.2.2 活性氧清除系统
1.2.3 内源激素响应
1.2.4 分子响应
2 茶树干旱胁迫的研究进展
2.1 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2.2 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基于代谢组学对茶树品种的鉴定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农艺性状测定
1.2.2 品质成分测定
1.2.3 茶树叶片中代谢物含量测定(GC-MS)
1.2.4 类黄酮物质的测定(LC-MS/MS)
1.2.5 茶叶感官审评
2 结果与讨论
2.1 农艺性状统计结果
2.2 品质成分测定结果
2.3 GC-MS代谢组测定结果
2.3.1 代谢物鉴定及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2.3.2 差异代谢物的聚类分析结果
2.3.3 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
2.3.4 氨基酸和糖类代谢通路分析
2.4 类黄酮物质的定量结果与分析
2.4.1 类黄酮物质定量分析
2.4.2 类黄酮代谢通路分析
2.5 茶叶感官审评
3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外源脱落酸对茶树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处理
1.2 试验方法
1.2.1 生理指标测定
1.2.2 总RNA提取和检测
1.2.3 R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2.4 数据预处理和从头拼接
1.2.5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表达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2.2 转录组测序与拼接
2.3 Clean reads比对分析
2.4 差异基因鉴定
2.5 差异基因的GO分类及富集分析
2.6 KEGG富集分析
2.7 谷胱甘肽代谢、光合作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差异表达基因
2.8 蔗糖和淀粉代谢、TCA循环和糖酵解差异表达基因
2.9 荧光定量PCR验证
3 讨论
4.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及关联分析外源脱落酸对干旱胁迫下茶树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提取
1.2.2 色谱质谱采集条件
1.2.3 数据处理
1.2.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代谢物的鉴定
2.2 MD vs SD处理组多元统计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2.3 MD vs ABA处理组多元统计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2.4 SD vs ABA处理组多元统计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2.5 不同处理组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
2.6 转录组和代谢组的联合分析
2.6.1 脂质代谢关联分析
2.6.2 黄酮类物质合成关联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胁迫下高羊茅叶片的代谢组学分析[J]. 李小冬,王小利,王茜,张瑜,蔡璐. 中国草地学报. 2016(05)
[2]脱落酸对干旱胁迫下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J]. 周琳,徐辉,朱旭君,陈暄,王玉花,房婉萍,黎星辉. 茶叶科学. 2014(05)
[3]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细胞膜脂组分及膜透性的影响[J]. 王军虹,徐琛,苍晶,于晶,张成亮,王兴,王健飞,王祖建,苍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10)
[4]茶树耐旱机理及抗旱节水研究进展[J]. 刘声传,陈亮. 茶叶科学. 2014(02)
[5]脱落酸在植物抗性生理中的作用[J]. 张会.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2)
[6]外源ABA对茶树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J]. 张丽,周欣,蒋家月,江昌俊,朱政. 茶业通报. 2012(02)
[7]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张仁和,薛吉全,浦军,赵兵,张兴华,郑友军,卜令铎. 作物学报. 2011(03)
[8]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标记评估印度阿萨姆茶园茶树资源的遗传变异(英文)[J]. R.N.Das,R.K.Bhagobaty. 茶叶. 2010(03)
[9]水分胁迫下外源ABA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机制[J]. 李长宁,Manoj Kumar SRIVASTAVA,农倩,李杨瑞. 作物学报. 2010(05)
[10]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J]. 邓东周,范志平,李平,王红,孙学凯,高俊刚,曾德慧.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博士论文
[1]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茶树转录组分析及Histone H1基因的功能鉴定[D]. 王伟东.南京农业大学 2016
[2]酸枣适应干旱的生理特征和氧化还原特征物质研究[D]. 王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3]茶树对干旱胁迫和复水响应的生理、分子机理[D]. 刘声传.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硕士论文
[1]陆地棉野生种系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学抗旱分子机制研究[D]. 张传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外源ABA及其抑制剂对茶树抗冷性的影响[D]. 王储.南京农业大学 2015
[3]不同水分处理下铁观音茶树的生理机制及其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庄重光.福建农林大学 2008
[4]茶树抗旱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D]. 刘玉英.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48585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形态和生理影响
1.2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1.2.1 渗透调节物质
1.2.2 活性氧清除系统
1.2.3 内源激素响应
1.2.4 分子响应
2 茶树干旱胁迫的研究进展
2.1 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2.2 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基于代谢组学对茶树品种的鉴定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农艺性状测定
1.2.2 品质成分测定
1.2.3 茶树叶片中代谢物含量测定(GC-MS)
1.2.4 类黄酮物质的测定(LC-MS/MS)
1.2.5 茶叶感官审评
2 结果与讨论
2.1 农艺性状统计结果
2.2 品质成分测定结果
2.3 GC-MS代谢组测定结果
2.3.1 代谢物鉴定及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2.3.2 差异代谢物的聚类分析结果
2.3.3 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
2.3.4 氨基酸和糖类代谢通路分析
2.4 类黄酮物质的定量结果与分析
2.4.1 类黄酮物质定量分析
2.4.2 类黄酮代谢通路分析
2.5 茶叶感官审评
3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外源脱落酸对茶树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处理
1.2 试验方法
1.2.1 生理指标测定
1.2.2 总RNA提取和检测
1.2.3 R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2.4 数据预处理和从头拼接
1.2.5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表达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2.2 转录组测序与拼接
2.3 Clean reads比对分析
2.4 差异基因鉴定
2.5 差异基因的GO分类及富集分析
2.6 KEGG富集分析
2.7 谷胱甘肽代谢、光合作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差异表达基因
2.8 蔗糖和淀粉代谢、TCA循环和糖酵解差异表达基因
2.9 荧光定量PCR验证
3 讨论
4.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及关联分析外源脱落酸对干旱胁迫下茶树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提取
1.2.2 色谱质谱采集条件
1.2.3 数据处理
1.2.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代谢物的鉴定
2.2 MD vs SD处理组多元统计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2.3 MD vs ABA处理组多元统计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2.4 SD vs ABA处理组多元统计分析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2.5 不同处理组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
2.6 转录组和代谢组的联合分析
2.6.1 脂质代谢关联分析
2.6.2 黄酮类物质合成关联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胁迫下高羊茅叶片的代谢组学分析[J]. 李小冬,王小利,王茜,张瑜,蔡璐. 中国草地学报. 2016(05)
[2]脱落酸对干旱胁迫下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J]. 周琳,徐辉,朱旭君,陈暄,王玉花,房婉萍,黎星辉. 茶叶科学. 2014(05)
[3]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细胞膜脂组分及膜透性的影响[J]. 王军虹,徐琛,苍晶,于晶,张成亮,王兴,王健飞,王祖建,苍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10)
[4]茶树耐旱机理及抗旱节水研究进展[J]. 刘声传,陈亮. 茶叶科学. 2014(02)
[5]脱落酸在植物抗性生理中的作用[J]. 张会.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2)
[6]外源ABA对茶树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J]. 张丽,周欣,蒋家月,江昌俊,朱政. 茶业通报. 2012(02)
[7]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张仁和,薛吉全,浦军,赵兵,张兴华,郑友军,卜令铎. 作物学报. 2011(03)
[8]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标记评估印度阿萨姆茶园茶树资源的遗传变异(英文)[J]. R.N.Das,R.K.Bhagobaty. 茶叶. 2010(03)
[9]水分胁迫下外源ABA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机制[J]. 李长宁,Manoj Kumar SRIVASTAVA,农倩,李杨瑞. 作物学报. 2010(05)
[10]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J]. 邓东周,范志平,李平,王红,孙学凯,高俊刚,曾德慧.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3)
博士论文
[1]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茶树转录组分析及Histone H1基因的功能鉴定[D]. 王伟东.南京农业大学 2016
[2]酸枣适应干旱的生理特征和氧化还原特征物质研究[D]. 王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3]茶树对干旱胁迫和复水响应的生理、分子机理[D]. 刘声传.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硕士论文
[1]陆地棉野生种系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学抗旱分子机制研究[D]. 张传义.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外源ABA及其抑制剂对茶树抗冷性的影响[D]. 王储.南京农业大学 2015
[3]不同水分处理下铁观音茶树的生理机制及其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庄重光.福建农林大学 2008
[4]茶树抗旱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D]. 刘玉英.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48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485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