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学联用的川乌(附子)栽培种比较
发布时间:2021-08-18 14:29
本实验通过对川乌(附子)两大栽培种(青川栽培种与凉山栽培种)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进行记载,收获期的附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和代谢组学研究及对不同产区的泥附子、附子炮制品及以乌头属药材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中乌头碱等附子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检测,全面讨论附子两大栽培种的差异及目前大规模附子栽培种替换的科学性。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对附子两大栽培种生长过程中的各农艺性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凉山栽培种植株叶片数、株高、全茎重、母根重均大于青川栽培种,同时凉山栽培种具有更高的产量。2、通过对附子两大栽培种收获期子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在两个栽培种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275条差异表达基因,它们在KEGG上被富集到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赖氨酸降解(Lysine degradation)、光合作用—捕光天线蛋白(Photosynthesis-antenna proteins)、异喹啉类生物碱合成途径(Isoquinoline alkaloid biosynthesis)等通路上。3、通过对附子两大栽培种收获期子根进行代谢组检测,结果显示从化学成分上看两大栽培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筛选...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转录组数据处理与分析流程图
图 2 子根数量动态变化Fig.2 The dynamic curve of roots number developement of A.carmichaeli Debx.根规范化栽培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母根茎基处长出不规则的定根逐渐生长膨大为子根。由图 2 可以看出,时期 1 时两个栽培种根,不定根数为 0.3 个/株(青川栽培种)和 0.5 个/株(凉山栽培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两个栽培种的子根发育逐渐加快。凉山栽 2-5 间,子根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子根数在时期 5 时达到全生育期/株,随后其种根开始缓慢减少,栽培时期 9,子根数减少至 9 个生长中后期由于形成较晚的子根生活性不强,得到营养不足而导培种时期 5 前子根数量增长速度慢于凉山栽培种,但时期 5 之后青续有新的子根形成,子根数量达到最大值 10.4 个/株。株生长初期就伴随着子根的发生,子根的总重量也随着其数量的增栽培种子根在时期4-5时增长最为迅猛,总鲜重达到80.48g,干重
母根重量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附子心脏毒效的多维评价和整合分析研究进展[J]. 谢晓芳,彭成. 世界中医药. 2017(11)
[2]乌头萜类生物合成代谢的转录组学分析[J]. 张大燕,文欢,王伟,彭成,高继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6)
[3]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方法区分安县附子与江油附子质量的化学标志物[J]. 林俊芝,张定堃,裴瑾,黄浩洲,潘媛,许润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3)
[4]蒙古冰草Lhcb1基因克隆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 赵彦,高鑫,王丹,高翠萍,云锦凤.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2)
[5]乌头须根的可利用性研究[J]. 曾荣,袁小红,余马,侯大斌,张浩. 中药材. 2016(11)
[6]乌头类中药毒性及现代毒理学研究进展[J]. 刘帅,李妍,李卫飞,许金凯,李飞,杜红. 中草药. 2016(22)
[7]UPLC-Q-TOF-MS分析不同产地泥附子化学成分的差异[J]. 张定堃,韩雪,李瑞煜,牛明,赵艳玲,王伽伯,杨明,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2016(03)
[8]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进展[J]. 王尧龙,黄璐琦,袁媛,查良平. 中国中药杂志. 2015(11)
[9]关于中成药质量标准中乌头碱限量检查的探讨[J]. 阳长明,马秀璟,张永文,何燕萍. 中国新药杂志. 2015(01)
[10]附子理中汤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张珂,陈鹊汀,王海波,李鹤飞,孙振卿,郭强,王晓东. 中医学报. 2014(07)
博士论文
[1]附子心脏毒作用机制研究[D]. 谢晓芳.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
[2]附子配伍甘草、大黄、干姜调控药性物质基础研究[D]. 周静波.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3]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侯大斌.四川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从HPA、HPT轴探讨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补肾作用机制的差异[D]. 杨梦琳.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
[2]附子生物碱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D]. 丁芸霞.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生附子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研究[D]. 张晶.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
[4]附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 吴克红.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5]三种乌头类中药神经毒性体内外实验研究[D]. 韩屾.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0062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转录组数据处理与分析流程图
图 2 子根数量动态变化Fig.2 The dynamic curve of roots number developement of A.carmichaeli Debx.根规范化栽培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母根茎基处长出不规则的定根逐渐生长膨大为子根。由图 2 可以看出,时期 1 时两个栽培种根,不定根数为 0.3 个/株(青川栽培种)和 0.5 个/株(凉山栽培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两个栽培种的子根发育逐渐加快。凉山栽 2-5 间,子根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子根数在时期 5 时达到全生育期/株,随后其种根开始缓慢减少,栽培时期 9,子根数减少至 9 个生长中后期由于形成较晚的子根生活性不强,得到营养不足而导培种时期 5 前子根数量增长速度慢于凉山栽培种,但时期 5 之后青续有新的子根形成,子根数量达到最大值 10.4 个/株。株生长初期就伴随着子根的发生,子根的总重量也随着其数量的增栽培种子根在时期4-5时增长最为迅猛,总鲜重达到80.48g,干重
母根重量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附子心脏毒效的多维评价和整合分析研究进展[J]. 谢晓芳,彭成. 世界中医药. 2017(11)
[2]乌头萜类生物合成代谢的转录组学分析[J]. 张大燕,文欢,王伟,彭成,高继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6)
[3]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方法区分安县附子与江油附子质量的化学标志物[J]. 林俊芝,张定堃,裴瑾,黄浩洲,潘媛,许润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3)
[4]蒙古冰草Lhcb1基因克隆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 赵彦,高鑫,王丹,高翠萍,云锦凤.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2)
[5]乌头须根的可利用性研究[J]. 曾荣,袁小红,余马,侯大斌,张浩. 中药材. 2016(11)
[6]乌头类中药毒性及现代毒理学研究进展[J]. 刘帅,李妍,李卫飞,许金凯,李飞,杜红. 中草药. 2016(22)
[7]UPLC-Q-TOF-MS分析不同产地泥附子化学成分的差异[J]. 张定堃,韩雪,李瑞煜,牛明,赵艳玲,王伽伯,杨明,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2016(03)
[8]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进展[J]. 王尧龙,黄璐琦,袁媛,查良平. 中国中药杂志. 2015(11)
[9]关于中成药质量标准中乌头碱限量检查的探讨[J]. 阳长明,马秀璟,张永文,何燕萍. 中国新药杂志. 2015(01)
[10]附子理中汤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张珂,陈鹊汀,王海波,李鹤飞,孙振卿,郭强,王晓东. 中医学报. 2014(07)
博士论文
[1]附子心脏毒作用机制研究[D]. 谢晓芳.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
[2]附子配伍甘草、大黄、干姜调控药性物质基础研究[D]. 周静波.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3]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侯大斌.四川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从HPA、HPT轴探讨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补肾作用机制的差异[D]. 杨梦琳.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
[2]附子生物碱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D]. 丁芸霞.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生附子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研究[D]. 张晶.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
[4]附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 吴克红.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5]三种乌头类中药神经毒性体内外实验研究[D]. 韩屾.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0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500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