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株型性状特征及与种植密度关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3 18:46
马铃薯的株型和最佳种植密度是其实现高产的重要因素。研究马铃薯株型和种植密度的相互关系,最终目标是为不同株型品种找到最佳的种植密度。试验选取两个中晚熟代表型株型品种Atlantic(叶上冲型)和甘农薯7号(叶平展型)。测定两个代表型株型植株的性状和块茎产量结构组成,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株型品种性状差异以及株型性状和产量结构组成之间相关性。结果如下:1.叶上冲型品种Atlantic从苗期到成熟期株高、茎粗、垂角和叶夹角分别增大52.6%、63.9%、32.2%和34.7%,披垂度减小75.3%,现蕾期节间距最大(4.34cm),盛花期叶面积指数最大(1.64)。叶平展型品种甘农薯7号从苗期到成熟期株高、茎粗、垂角和叶夹角分别增大41.2%、46.9%、42.0%和28.1%,披垂度减小72.2%,盛花期节间距和叶面积指数最大(4.41cm、1.20)。2.株距为30cm种植密度处理下马铃薯各株型性状与单株状态下株型性状存在差异,叶上冲型品种Atlantic和叶平展型品种甘农薯7号密度种植群体的株型性状盛花期时与自然单株株型性状盛花期时相比,茎粗分别增大25.6%和37.1%,披垂度分别增...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株株型结构研究
1.1.1 植株株型结构
1.1.2 株型研究进展
1.1.3 马铃薯株型研究进展
1.2 种植密度与株型
1.2.1 种植密度与株高、茎粗和节间距
1.2.2 种植密度与垂角和披垂度
1.2.3 种植密度与叶夹角和叶面积指数
1.2.4 种植密度与产量性状
1.2.5 种植密度与马铃薯株型性状
1.2.6 种植密度与马铃薯产量性状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生育期两种株型马铃薯品种株型性状的比较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3.1 株型性状测定
2.1.3.2 产量结果测定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
2.2.1 两种株型马铃薯株型性状
2.2.1.1 株高、茎粗和节间距
2.2.1.2 垂角和披垂度
2.2.1.3 叶夹角和叶面积指数
2.2.2 两种株型马铃薯的产量性状
2.2.3 马铃薯株型性状的相关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马铃薯株型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株距两种株型马铃薯株型性状
3.2.1.1 株高、茎粗和节间距
3.2.1.2 垂角和披垂度
3.2.1.3 叶夹角和叶面积指数
3.2.2 不同株距两种株型马铃薯的产量性状
3.2.3 马铃薯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值量的影响[J]. 张艳军,饶敏,杨绍聪,吕艳玲,沐婵,张建康,杨世先,方晓东,桂宝菊. 农业科技通讯. 2014(12)
[2]Impact of Plant Density on the Formation of Potato Mimitubers Derived from Microtubers and Tip-Cuttings in Plastic Houses[J]. JIN Hui,LIU Jun,SONG Bo-tao,XIE Cong-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06)
[3]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叶片形态QTL[J]. 周丽慧,赵春芳,赵凌,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姚姝,于新,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2013(01)
[4]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黄承建,赵思毅,王龙昌,王季春,赵勇,蔡叶茂,滕艳,杨国才. 作物学报. 2013(02)
[5]双季水稻叶片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吴自明,赵伟,石庆华,潘晓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8)
[6]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宣薯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雷尊国,邓宽平,彭慧元. 贵州农业科学. 2011(12)
[7]整薯大小与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李阳,刘世海,丁世成,蔺海明,周建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11)
[8]不同株行距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吴文荣,袁丁,杨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9]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J]. 张华普,沈瑞清,郭成瑾,张丽荣,康萍芝,刘浩.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10]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杨吉顺,高辉远,刘鹏,李耕,董树亭,张吉旺,王敬锋. 作物学报. 2010(07)
博士论文
[1]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动态模拟研究[D]. 黄冲平.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马铃薯植株表型数据分析和株型研究[D]. 周晓洁.甘肃农业大学 2016
[2]基于CASI高光谱遥感数据估测森林叶面积指数研究[D]. 孙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3]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赵永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4]不同播期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邵留东.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58400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株株型结构研究
1.1.1 植株株型结构
1.1.2 株型研究进展
1.1.3 马铃薯株型研究进展
1.2 种植密度与株型
1.2.1 种植密度与株高、茎粗和节间距
1.2.2 种植密度与垂角和披垂度
1.2.3 种植密度与叶夹角和叶面积指数
1.2.4 种植密度与产量性状
1.2.5 种植密度与马铃薯株型性状
1.2.6 种植密度与马铃薯产量性状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生育期两种株型马铃薯品种株型性状的比较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3.1 株型性状测定
2.1.3.2 产量结果测定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
2.2.1 两种株型马铃薯株型性状
2.2.1.1 株高、茎粗和节间距
2.2.1.2 垂角和披垂度
2.2.1.3 叶夹角和叶面积指数
2.2.2 两种株型马铃薯的产量性状
2.2.3 马铃薯株型性状的相关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马铃薯株型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株距两种株型马铃薯株型性状
3.2.1.1 株高、茎粗和节间距
3.2.1.2 垂角和披垂度
3.2.1.3 叶夹角和叶面积指数
3.2.2 不同株距两种株型马铃薯的产量性状
3.2.3 马铃薯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值量的影响[J]. 张艳军,饶敏,杨绍聪,吕艳玲,沐婵,张建康,杨世先,方晓东,桂宝菊. 农业科技通讯. 2014(12)
[2]Impact of Plant Density on the Formation of Potato Mimitubers Derived from Microtubers and Tip-Cuttings in Plastic Houses[J]. JIN Hui,LIU Jun,SONG Bo-tao,XIE Cong-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06)
[3]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叶片形态QTL[J]. 周丽慧,赵春芳,赵凌,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姚姝,于新,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2013(01)
[4]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黄承建,赵思毅,王龙昌,王季春,赵勇,蔡叶茂,滕艳,杨国才. 作物学报. 2013(02)
[5]双季水稻叶片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吴自明,赵伟,石庆华,潘晓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8)
[6]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宣薯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雷尊国,邓宽平,彭慧元. 贵州农业科学. 2011(12)
[7]整薯大小与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李阳,刘世海,丁世成,蔺海明,周建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11)
[8]不同株行距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吴文荣,袁丁,杨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9]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J]. 张华普,沈瑞清,郭成瑾,张丽荣,康萍芝,刘浩.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
[10]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杨吉顺,高辉远,刘鹏,李耕,董树亭,张吉旺,王敬锋. 作物学报. 2010(07)
博士论文
[1]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动态模拟研究[D]. 黄冲平.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马铃薯植株表型数据分析和株型研究[D]. 周晓洁.甘肃农业大学 2016
[2]基于CASI高光谱遥感数据估测森林叶面积指数研究[D]. 孙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3]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赵永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4]不同播期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邵留东.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58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584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