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钾处理对杂交水稻B优827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3 22:54
倒伏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提高水稻抗倒伏的方法和农艺措施,对稳定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易倒伏品种B优827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倒伏指数、茎秆物理特性、化学组成、解剖结构和产量等,研究增施硅钾肥对B优827抗倒伏能力以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增施硅钾提高B优827抗倒伏性的机理,为水稻抗倒伏能力综合评价以及抗倒伏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硅钾处理能显著增加基部节间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同时以低硅中钾处理(T2,硅肥300 kg/hm2、钾肥400kg/hm2)的抗折力最大、倒伏指数最小,对提高B优827植株抗倒伏能力效果最好;(2)硅钾处理能显著增加基部节间茎秆直径和壁厚,缩短节间长度,并在低硅中钾处理(T2)下基部各节间长度缩短幅度最大(12.44%-20.80%),直径和壁厚增加幅度分别为2.82%-5.76%、22.95%-28.57%;(3)硅钾处理能显著影响大维管束面积、大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大维管束韧皮部面积、小维管束面积、小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小维管束韧皮部面...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21 页3.1.3 大小维管束数量差异比较分析水稻茎秆解剖结构主要包括大小维管束、厚壁细胞、薄壁细胞及表皮细胞等构。 由图 3-1、3-2、3-3(N4 节间为例)并通过计算发现同一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基本无变化,大维管束 32、27、29 个,小维管束 64、58、54 个。结果表明硅钾理不影响 B 优 827 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目,由其自身遗传物质所决定。
由图 3-1、3-2、3-3(N4 节间为例)并通过计算发现同一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基本无变化,大维管束 32、27、29 个,小维管束 64、58、54 个。结果表明硅钾理不影响 B 优 827 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目,由其自身遗传物质所决定。图 3-1 N4 节间不同处理间茎秆解剖结构,物镜倍数 5×FIG. 3-1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 stalk in N4 internode of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肥料处理对‘Ⅱ优725’茎秆物理性状的影响[J]. 韦叶娜,杨国涛,范永义,范存留,赵祥,敬银钦,罗红梅,胡运高,彭友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9)
[2]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J]. 徐新朋,王秀斌,李大明,柳开楼,余喜初,梁国庆,何萍,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3)
[3]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 许俊伟,孟天瑶,荆培培,张洪程,李超,戴其根,魏海燕,郭保卫. 作物学报. 2015(11)
[4]钾、硅肥处理对杂交水稻Ⅱ优838抗倒伏性的作用研究[J]. 范存留,杨国涛,范永义,易军,韦叶娜,敬银钦,赵祥,胡运高.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5]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J]. 金正勋,郑冠龙,朱立楠,孙璐璐,张忠臣,刘海英,徐振华,曲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6]25%调环酸钙悬浮剂对移栽稻抗倒伏、产量性状的影响[J]. 郑先福,骞天佑,郑昊,刘彦涛,万翠,张河庆,王成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1)
[7]硅肥对寒地水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吴海兵,申建宁,胡珊珊. 北方水稻. 2014(06)
[8]杂交籼稻F优498机械化种植的茎秆理化性状与抗倒伏性[J]. 雷小龙,刘利,刘波,黄光忠,马荣朝,任万军. 中国水稻科学. 2014(06)
[9]寒地水稻高产抗倒伏调控技术的初步研究[J]. 陈书强,赵海新,杨丽敏,杜晓东,薛菁芳,金光浩,周通,王翠,单莉莉,李敏,王秋玉. 华北农学报. 2013(06)
[10]多效唑在水稻抗倒伏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朱纪谷.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0)
博士论文
[1]硅对水稻倒伏和白叶枯病抗性的影响[D]. 刘红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2]施硅、钙、氮、有机肥与覆膜旱作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D]. 邓文.湖南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硅对水稻茎秆强度的影响[D]. 林熊.四川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58746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21 页3.1.3 大小维管束数量差异比较分析水稻茎秆解剖结构主要包括大小维管束、厚壁细胞、薄壁细胞及表皮细胞等构。 由图 3-1、3-2、3-3(N4 节间为例)并通过计算发现同一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基本无变化,大维管束 32、27、29 个,小维管束 64、58、54 个。结果表明硅钾理不影响 B 优 827 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目,由其自身遗传物质所决定。
由图 3-1、3-2、3-3(N4 节间为例)并通过计算发现同一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基本无变化,大维管束 32、27、29 个,小维管束 64、58、54 个。结果表明硅钾理不影响 B 优 827 茎秆大小维管束数目,由其自身遗传物质所决定。图 3-1 N4 节间不同处理间茎秆解剖结构,物镜倍数 5×FIG. 3-1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 stalk in N4 internode of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肥料处理对‘Ⅱ优725’茎秆物理性状的影响[J]. 韦叶娜,杨国涛,范永义,范存留,赵祥,敬银钦,罗红梅,胡运高,彭友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9)
[2]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J]. 徐新朋,王秀斌,李大明,柳开楼,余喜初,梁国庆,何萍,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3)
[3]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 许俊伟,孟天瑶,荆培培,张洪程,李超,戴其根,魏海燕,郭保卫. 作物学报. 2015(11)
[4]钾、硅肥处理对杂交水稻Ⅱ优838抗倒伏性的作用研究[J]. 范存留,杨国涛,范永义,易军,韦叶娜,敬银钦,赵祥,胡运高.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5]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J]. 金正勋,郑冠龙,朱立楠,孙璐璐,张忠臣,刘海英,徐振华,曲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6]25%调环酸钙悬浮剂对移栽稻抗倒伏、产量性状的影响[J]. 郑先福,骞天佑,郑昊,刘彦涛,万翠,张河庆,王成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1)
[7]硅肥对寒地水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吴海兵,申建宁,胡珊珊. 北方水稻. 2014(06)
[8]杂交籼稻F优498机械化种植的茎秆理化性状与抗倒伏性[J]. 雷小龙,刘利,刘波,黄光忠,马荣朝,任万军. 中国水稻科学. 2014(06)
[9]寒地水稻高产抗倒伏调控技术的初步研究[J]. 陈书强,赵海新,杨丽敏,杜晓东,薛菁芳,金光浩,周通,王翠,单莉莉,李敏,王秋玉. 华北农学报. 2013(06)
[10]多效唑在水稻抗倒伏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朱纪谷.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0)
博士论文
[1]硅对水稻倒伏和白叶枯病抗性的影响[D]. 刘红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2]施硅、钙、氮、有机肥与覆膜旱作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D]. 邓文.湖南农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硅对水稻茎秆强度的影响[D]. 林熊.四川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58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587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