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PT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7 16:29
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栽培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茶树种质资源相当丰富;不同品种的茶树具有不同的适制性,在这其中茶叶内含成分起了关键作用。与茶树品质形成相关的成分主要有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而’酚氨比’也经常用作评价茶树品质的重要指标。在茶树的多酚和氨基酸合成途径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扮演着重要角色,茶树中PEP进入叶绿体可作为儿茶素等次生代谢物的原料,而在细胞液中进入三羧酸循环可合成茶氨酸,因此将PEP转运进入叶绿体的PPT转运子功能对茶树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CsPPT2)基因的克隆入手,与课题组早期研究的基因CsPPT1进行比较分析,结合两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时期、不同叶色茶树品种的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分析2个基因与茶树品质形成的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白叶1号’为材料,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家族一个基因CsPPT2的cDNA序列,CsPPT2的cDNA全长1469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218bp,编码40...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茶树基因的克隆??Fip?2-1?Amnlification?of?CsPPT2?pene?from?C.omellin?sinensis??22??
Fig.2-4?Predicted?signal?peptide?of?CsPPT2??2.2.2.6茶树基因跨膜区域结构预测??采用TMHMM分析发现,GPPr2共有6个跨膜结构域(图2-6),预测位置分??别在?105-122、132-154、167-189、227-249、279-301、372-394。推测该蛋白可能为跨??膜蛋白。茶树蛋白氨基酸N端和C端均处于细胞膜内部。与CsP/T/不同的??是,C?斤77有7个跨膜区域。??2.2.2.7茶树O■尸/T2基因亚细胞定位预测??利用TargetP?1.1?Server在线软件预测0斤7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如表2-2。??显示叶绿体转运肽定位的可能性最大,得分为0.986,而作为线粒体粑向肽和信号肽??定位的可能性很小,得分仅为0.021和0.003。??表2-2?C^P72的亚细胞定位的预测??Table?2?The?Subcellular?localization?prediction?of?CsPPT2??Name?Length?cTP?mTP?SP?Other?Loc?RC???CsPPT2?406"?0.986?0.021?0.003?0.42?C?1? ̄??26??
95?°C?5?s?]_?40?个循环??60?°C?30?s????65?°C?10?s?61个循环??利用iQ?5S〇ftware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相对表达差异为2_^CT,ACT=CT,目??的基因-CT神細[791。每一个样品做三个生物学重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3.2实验结果与分析??3_2.1不同茶树品种CSPP77和C?PP:T2基因的克隆??以茶树一芽二叶cDNA为模板和己设计好的OFR框的引物(表2-1)克隆CsPP77??和CSP/T2,获得不同品的种C^/T/和(^7^77均约1200?bp的片段。测序并结合??BioXM?2.6分析发现五个品种的CsPPTV该基因完整ORF长度为1227?bp,编码408??个氨基酸,基因完整ORF长度为1218?bp,编码406个氨基酸(图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热后处理改善夏季成品绿茶风味品质研究[J]. 李艳,何春雷,孟雪莉,裴旭晶,聂枞宁,李涛. 食品与机械. 2016(12)
[2]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基因CsPP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赵真,陈暄,王明乐,王伟东,Najeeb Ahmed,黎星辉. 茶叶科学. 2015(05)
[3]白化和紫化茶种质资源开发进展[J]. 王开荣,梁月荣,李明,张龙杰. 中国茶叶加工. 2015(03)
[4]特色茶树品种紫娟的生化特点及遗传关系分析[J]. 刘本英,孙雪梅,李友勇,宋维希,汪云刚,蒋会兵,马玲,段志芬. 华北农学报. 2011(S2)
[5]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 谢文钢,邵济波,韩楠,周晓兰,唐茜. 蚕桑茶叶通讯. 2011(05)
[6]甘蓝型油菜PEP转运子BnPPT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模式[J]. 杨坤,吴学龙,郎春秀,刘智宏,陈锦清. 浙江农业学报. 2011(01)
[7]茶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J]. 孙美莲,王云生,杨冬青,韦朝领,高丽萍,夏涛,单育,骆洋. 植物学报. 2010(05)
[8]芥菜型油菜叶片黄化突变体的初步研究[J]. 李玮,于澄宇,胡胜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9)
[9]植物叶色突变体[J]. 何冰,刘玲珑,张文伟,万建民.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01)
[10]从茶叶抗病毒的研究——谈茶氨酸的生产与应用前景[J]. 林智. 中国茶叶. 2003(03)
博士论文
[1]PPT1基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及叶脉特异表达增强子的分离应用[D]. 吴学龙.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一个水稻白苗复绿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基因定位研究[D]. 杨洁.华中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66698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茶树基因的克隆??Fip?2-1?Amnlification?of?CsPPT2?pene?from?C.omellin?sinensis??22??
Fig.2-4?Predicted?signal?peptide?of?CsPPT2??2.2.2.6茶树基因跨膜区域结构预测??采用TMHMM分析发现,GPPr2共有6个跨膜结构域(图2-6),预测位置分??别在?105-122、132-154、167-189、227-249、279-301、372-394。推测该蛋白可能为跨??膜蛋白。茶树蛋白氨基酸N端和C端均处于细胞膜内部。与CsP/T/不同的??是,C?斤77有7个跨膜区域。??2.2.2.7茶树O■尸/T2基因亚细胞定位预测??利用TargetP?1.1?Server在线软件预测0斤7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如表2-2。??显示叶绿体转运肽定位的可能性最大,得分为0.986,而作为线粒体粑向肽和信号肽??定位的可能性很小,得分仅为0.021和0.003。??表2-2?C^P72的亚细胞定位的预测??Table?2?The?Subcellular?localization?prediction?of?CsPPT2??Name?Length?cTP?mTP?SP?Other?Loc?RC???CsPPT2?406"?0.986?0.021?0.003?0.42?C?1? ̄??26??
95?°C?5?s?]_?40?个循环??60?°C?30?s????65?°C?10?s?61个循环??利用iQ?5S〇ftware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相对表达差异为2_^CT,ACT=CT,目??的基因-CT神細[791。每一个样品做三个生物学重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3.2实验结果与分析??3_2.1不同茶树品种CSPP77和C?PP:T2基因的克隆??以茶树一芽二叶cDNA为模板和己设计好的OFR框的引物(表2-1)克隆CsPP77??和CSP/T2,获得不同品的种C^/T/和(^7^77均约1200?bp的片段。测序并结合??BioXM?2.6分析发现五个品种的CsPPTV该基因完整ORF长度为1227?bp,编码408??个氨基酸,基因完整ORF长度为1218?bp,编码406个氨基酸(图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热后处理改善夏季成品绿茶风味品质研究[J]. 李艳,何春雷,孟雪莉,裴旭晶,聂枞宁,李涛. 食品与机械. 2016(12)
[2]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基因CsPP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赵真,陈暄,王明乐,王伟东,Najeeb Ahmed,黎星辉. 茶叶科学. 2015(05)
[3]白化和紫化茶种质资源开发进展[J]. 王开荣,梁月荣,李明,张龙杰. 中国茶叶加工. 2015(03)
[4]特色茶树品种紫娟的生化特点及遗传关系分析[J]. 刘本英,孙雪梅,李友勇,宋维希,汪云刚,蒋会兵,马玲,段志芬. 华北农学报. 2011(S2)
[5]安吉白茶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 谢文钢,邵济波,韩楠,周晓兰,唐茜. 蚕桑茶叶通讯. 2011(05)
[6]甘蓝型油菜PEP转运子BnPPT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模式[J]. 杨坤,吴学龙,郎春秀,刘智宏,陈锦清. 浙江农业学报. 2011(01)
[7]茶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J]. 孙美莲,王云生,杨冬青,韦朝领,高丽萍,夏涛,单育,骆洋. 植物学报. 2010(05)
[8]芥菜型油菜叶片黄化突变体的初步研究[J]. 李玮,于澄宇,胡胜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9)
[9]植物叶色突变体[J]. 何冰,刘玲珑,张文伟,万建民.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01)
[10]从茶叶抗病毒的研究——谈茶氨酸的生产与应用前景[J]. 林智. 中国茶叶. 2003(03)
博士论文
[1]PPT1基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及叶脉特异表达增强子的分离应用[D]. 吴学龙.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一个水稻白苗复绿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基因定位研究[D]. 杨洁.华中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66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666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