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主栽水稻品种耐低肥能力评价与分类
发布时间:2021-08-29 08:45
为评价广西主要水稻品种的耐低肥能力,从广西不同水稻种植区域收集72个水稻品种,播种之后根据秧苗的生长和试验田大小情况,选用48个早稻、60个晚稻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计了 1/3正常施氮量、不施磷肥、不施钾肥、正常施肥四个处理。成熟期收获实际产量并调查穗数结构,以相对产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水稻品种的耐低肥能力进行评价。利用相对产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早稻品种和晚稻品种的耐低养分能力均可分为若干个集群。其中,早稻耐低氮的20个相对产量大于0.92水稻品种;17个耐低磷相对产量大于0.93的水稻品种;25个耐低钾品种产量相对值大于0.93的水稻品种。发现广两优1598、桂两优2号、特优5号、特优582、桂丰2号、特优3813、T优6135、科两优889、中广香1号、亚航金占共10个品种的耐低氮、低磷、低钾能力较强。在供试晚稻品种中,耐低氮品种26个,相对产量大于0.90;耐低磷品种7个,产量相对大于0.91;耐低钾品种32个,相对产量大于0.90。丰两优4号、中研优519、野香优688、桂丰2号、特优582、野香优2号等6个品种能同时耐低氮、低磷、低钾。不同耐低肥能力分类的...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8晚稻能耐低肥的水稻品种??Fig.3.8?Main?rice?varieties?in?Guangxi?with?low?fertilizer?toleranc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N2O排放、水稻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冯珺珩,黄金凤,刘天奇,曹凑贵,李成芳. 作物学报. 2019(08)
[2]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及氮利用特征的差异分析[J]. 尹晓明,李辰. 作物杂志. 2019(01)
[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水稻土有机碳的平衡特征[J]. 李艳,陈义,唐旭,吴春艳,计小江,唐良梁.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2)
[4]长期施用粪肥对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郭莹,王一明,巫攀,彭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3)
[5]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养分平衡和胡敏素分子结构动态变化的影响[J]. 李梓瑄,迟凤琴,张久明,匡恩俊,宿庆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12)
[6]长期减量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徐云连,马友华,吴蔚君,邢素林,马凡凡,甘曼琴.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6)
[7]耕地土壤板结原因和改良途径研究进展——以贵州地区为例[J]. 郭振,汪怡珂,卢垟杰,徐艳. 天津农业科学. 2018(12)
[8]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控释尿素在稻田中的去向及利用率[J]. 李鹏飞,李小坤,侯文峰,任涛,丛日环,杜昌文,邢烈火,王少华,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20)
[9]我国4种土壤磷素淋溶流失特征[J]. 刘娟,包立,张乃明,张淑香.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10]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率与氮流失风险的影响[J]. 魏静,郭树芳,翟丽梅,刘宏斌,孙本华,华玲玲,王洪媛,杨波. 土壤. 2018(05)
博士论文
[1]覆膜综合栽培技术对西南丘陵区水稻产量、土壤水热过程和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机理[D]. 董瑜皎.中国农业大学 2019
[2]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路径分析[D]. 李琪.浙江大学 2018
[3]盐碱胁迫下水稻磷素吸收利用转运特征的研究[D]. 田志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4]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影响的研究[D]. 金丹丹.沈阳农业大学 2017
[5]丛枝菌根真菌对稻田系统碳氮元素平衡的影响研究[D]. 张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6]水稻钾素营养特性及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D]. 薛欣欣.华中农业大学 2016
[7]黄河流域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研究[D]. 杨永坤.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8]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氮素吸收和根系特征研究[D]. 樊剑波.南京农业大学 2008
[9]水稻(Oryza sativa L.)钾高效营养的生理机制研究[D]. 贾彦博.浙江大学 2008
[10]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评价与氮高效机理研究[D]. 张亚丽.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不同耕作深度对水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D]. 王馨卉.沈阳农业大学 2018
[2]不同水稻品种对低磷响应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D]. 李俊峰.扬州大学 2018
[3]化肥减施对稻田氮磷流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吕亚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4]外源硅对土壤吸附磷素特征及有效性的影响[D]. 田甜.沈阳农业大学 2017
[5]寒地稻草还田与施氮对土壤速效氮及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D]. 王永吉.东北农业大学 2017
[6]钾硅肥替代化学钾肥施用效果及钝化土壤重金属效果研究[D]. 贾倩.华中农业大学 2017
[7]生物炭对磷吸附特性及小麦生长的影响[D]. 张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
[8]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磷素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王家睿.东北农业大学 2016
[9]磷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田磷素损失及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D]. 易均.湖南农业大学 2016
[10]CO2浓度增加与温度升高对冬小麦和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D]. 佀传飞.南京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70315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8晚稻能耐低肥的水稻品种??Fig.3.8?Main?rice?varieties?in?Guangxi?with?low?fertilizer?toleranc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N2O排放、水稻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冯珺珩,黄金凤,刘天奇,曹凑贵,李成芳. 作物学报. 2019(08)
[2]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及氮利用特征的差异分析[J]. 尹晓明,李辰. 作物杂志. 2019(01)
[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水稻土有机碳的平衡特征[J]. 李艳,陈义,唐旭,吴春艳,计小江,唐良梁.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2)
[4]长期施用粪肥对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郭莹,王一明,巫攀,彭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3)
[5]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养分平衡和胡敏素分子结构动态变化的影响[J]. 李梓瑄,迟凤琴,张久明,匡恩俊,宿庆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12)
[6]长期减量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徐云连,马友华,吴蔚君,邢素林,马凡凡,甘曼琴.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6)
[7]耕地土壤板结原因和改良途径研究进展——以贵州地区为例[J]. 郭振,汪怡珂,卢垟杰,徐艳. 天津农业科学. 2018(12)
[8]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控释尿素在稻田中的去向及利用率[J]. 李鹏飞,李小坤,侯文峰,任涛,丛日环,杜昌文,邢烈火,王少华,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20)
[9]我国4种土壤磷素淋溶流失特征[J]. 刘娟,包立,张乃明,张淑香.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10]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率与氮流失风险的影响[J]. 魏静,郭树芳,翟丽梅,刘宏斌,孙本华,华玲玲,王洪媛,杨波. 土壤. 2018(05)
博士论文
[1]覆膜综合栽培技术对西南丘陵区水稻产量、土壤水热过程和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机理[D]. 董瑜皎.中国农业大学 2019
[2]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路径分析[D]. 李琪.浙江大学 2018
[3]盐碱胁迫下水稻磷素吸收利用转运特征的研究[D]. 田志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4]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影响的研究[D]. 金丹丹.沈阳农业大学 2017
[5]丛枝菌根真菌对稻田系统碳氮元素平衡的影响研究[D]. 张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6]水稻钾素营养特性及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D]. 薛欣欣.华中农业大学 2016
[7]黄河流域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研究[D]. 杨永坤.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8]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氮素吸收和根系特征研究[D]. 樊剑波.南京农业大学 2008
[9]水稻(Oryza sativa L.)钾高效营养的生理机制研究[D]. 贾彦博.浙江大学 2008
[10]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评价与氮高效机理研究[D]. 张亚丽.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不同耕作深度对水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D]. 王馨卉.沈阳农业大学 2018
[2]不同水稻品种对低磷响应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D]. 李俊峰.扬州大学 2018
[3]化肥减施对稻田氮磷流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吕亚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4]外源硅对土壤吸附磷素特征及有效性的影响[D]. 田甜.沈阳农业大学 2017
[5]寒地稻草还田与施氮对土壤速效氮及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D]. 王永吉.东北农业大学 2017
[6]钾硅肥替代化学钾肥施用效果及钝化土壤重金属效果研究[D]. 贾倩.华中农业大学 2017
[7]生物炭对磷吸附特性及小麦生长的影响[D]. 张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
[8]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磷素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王家睿.东北农业大学 2016
[9]磷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田磷素损失及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D]. 易均.湖南农业大学 2016
[10]CO2浓度增加与温度升高对冬小麦和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D]. 佀传飞.南京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70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703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