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草强优势组合鉴选及其苗期杂种优势与DNA甲基化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18:46
高丹草是综合高粱和苏丹草双亲优良性状于一身的一年生禾本科饲草,杂种优势尤其明显,但其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仍不明确。大量科学研究相继证实DNA甲基化在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揭示高丹草杂种优势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预测其杂种优势,进而为指导其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首先采用NCII设计配置36份高丹草杂交组合,结合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筛选出强优势杂交组合,进一步采用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强优势组合及其亲本苗期DNA甲基化进行理论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2年对36份高丹草杂交组合9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的强优势组合7份,分别为11AX红、5A×21、5A X棕、8AX21、8AX棕、9AX21、9AX棕,这些材料经审定后可用于农业生产。2.7份高丹草材料与其亲本之间扩增出的总片段数比较接近,杂种与亲本材料平均得到127个甲基化位点,整体总甲基化水平范围为28.57%-37.60%,且平均全甲基化以及半甲基化位点数分别为106和21,甲基化水平变化范围分别为23.82%-31.0...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各材料DMA质量检测结果??Fig.2?DNA?Quality?test?results?for?materials??
图5同核异质下杂交组合甲基化水平??Fig.5?Different?niethylation?level?imtler?homonuclear?heterogeneit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套灌区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鉴选[J]. 吴强,韦炳奇,董玉新,张永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8(09)
[2]高丹草及其亲本种子胚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J]. 薛春雷,逯晓萍,韩平安,张坤明,张瑞霞,董婧. 科技导报. 2018(14)
[3]高丹草杂种及其亲本转录组SNP及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J]. 董婧,逯晓萍,张坤明,薛春雷,张瑞霞. 作物学报. 2018(12)
[4]玉米杂交种隆平206杂种优势的转录组分析[J]. 徐志兰,韩坤龙,顾龙江,宋楠楠,王家宝,程备久,江海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5)
[5]玉米主要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分析[J]. 刘晓阳,卫晓轶,陈浩,刘坤,谢惠玲,郭战勇,付志远,李卫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7)
[6]蒙农7号高丹草的选育及其特性分析[J]. 于卓,焦欣磊,于肖夏,马艳红,石悦,张明飞,杨东升. 中国草地学报. 2017(02)
[7]玉米穗下节间长的杂种优势位点解析[J]. 李慧敏,李卫华,郭海平,刘坤,张向歌,张晓祥,谢惠玲,汤继华,丁冬.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6)
[8]高丹草杂种和亲本叶片基因差异表达研究[J]. 董婧,逯晓萍,米福贵,王树彦,何丽君,韩平安,薛春雷,丛梦露,李俊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4)
[9]超低氢氰酸含量新品种——蒙农9号高丹草的选育[J]. 于卓,宋昌海,于肖夏,石悦,姜超,房永雨. 中国草地学报. 2015(06)
[10]杂种优势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J]. 崔会会,项超,石英尧,王文生,高用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木薯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 张圣奎.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基于转录组学的高丹草杂种优势研究[D]. 董婧.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3]基于CSSLs的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解析和精胺合成酶基因OsSPMS1的功能研究[D]. 陶亚军.扬州大学 2018
[4]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D]. 田洪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5]高丹草杂种优势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 韩平安.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6]油菜杂交种亲本选择及含油量与角果性状QTL定位[D]. 邢乃林.华中农业大学 2014
[7]超级稻协优9308根系杂种优势的转录组分析[D]. 翟荣荣.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8]组蛋白乙酰化对水稻花期、基因表达以及杂种优势的表观调控机制[D]. 李晨.华中农业大学 2011
[9]高丹草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D]. 逯晓萍.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10]高粱、玉米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变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探讨及高梁异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析[D]. 仪治本.山西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优良杂交稻汕优63及其亲本的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以及组学数据可视化软件的开发[D]. 于义溟.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部分种间杂交稻组合的重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鉴定[D]. 万谦千.华中农业大学 2018
[3]中棉所63苗期杂种优势的转录组学分析[D]. 李莹.河南大学 2018
[4]家蚕杂种优势的蛋白组学与转录组学研究[D]. 张媛媛.江苏大学 2018
[5]陆地棉遗传效应及产量相关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D]. 李雪.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6]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相关性分析[D]. 何红琼.四川农业大学 2017
[7]玉米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聂虎帅.吉林大学 2015
[8]烤烟不同品种及其F1 DNA甲基化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D]. 陈瑶.贵州大学 2015
[9]大豆杂交种及其亲本DNA胞嘧啶甲基化差异分析[D]. 陈智华.东北林业大学 2014
[10]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水平变化研究[D]. 刘天骄.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87985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各材料DMA质量检测结果??Fig.2?DNA?Quality?test?results?for?materials??
图5同核异质下杂交组合甲基化水平??Fig.5?Different?niethylation?level?imtler?homonuclear?heterogeneit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套灌区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鉴选[J]. 吴强,韦炳奇,董玉新,张永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8(09)
[2]高丹草及其亲本种子胚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J]. 薛春雷,逯晓萍,韩平安,张坤明,张瑞霞,董婧. 科技导报. 2018(14)
[3]高丹草杂种及其亲本转录组SNP及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J]. 董婧,逯晓萍,张坤明,薛春雷,张瑞霞. 作物学报. 2018(12)
[4]玉米杂交种隆平206杂种优势的转录组分析[J]. 徐志兰,韩坤龙,顾龙江,宋楠楠,王家宝,程备久,江海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5)
[5]玉米主要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分析[J]. 刘晓阳,卫晓轶,陈浩,刘坤,谢惠玲,郭战勇,付志远,李卫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7)
[6]蒙农7号高丹草的选育及其特性分析[J]. 于卓,焦欣磊,于肖夏,马艳红,石悦,张明飞,杨东升. 中国草地学报. 2017(02)
[7]玉米穗下节间长的杂种优势位点解析[J]. 李慧敏,李卫华,郭海平,刘坤,张向歌,张晓祥,谢惠玲,汤继华,丁冬.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6)
[8]高丹草杂种和亲本叶片基因差异表达研究[J]. 董婧,逯晓萍,米福贵,王树彦,何丽君,韩平安,薛春雷,丛梦露,李俊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4)
[9]超低氢氰酸含量新品种——蒙农9号高丹草的选育[J]. 于卓,宋昌海,于肖夏,石悦,姜超,房永雨. 中国草地学报. 2015(06)
[10]杂种优势形成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J]. 崔会会,项超,石英尧,王文生,高用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木薯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 张圣奎.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基于转录组学的高丹草杂种优势研究[D]. 董婧.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3]基于CSSLs的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解析和精胺合成酶基因OsSPMS1的功能研究[D]. 陶亚军.扬州大学 2018
[4]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群分析[D]. 田洪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5]高丹草杂种优势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 韩平安.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6]油菜杂交种亲本选择及含油量与角果性状QTL定位[D]. 邢乃林.华中农业大学 2014
[7]超级稻协优9308根系杂种优势的转录组分析[D]. 翟荣荣.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8]组蛋白乙酰化对水稻花期、基因表达以及杂种优势的表观调控机制[D]. 李晨.华中农业大学 2011
[9]高丹草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D]. 逯晓萍.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10]高粱、玉米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变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探讨及高梁异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析[D]. 仪治本.山西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优良杂交稻汕优63及其亲本的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以及组学数据可视化软件的开发[D]. 于义溟.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部分种间杂交稻组合的重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鉴定[D]. 万谦千.华中农业大学 2018
[3]中棉所63苗期杂种优势的转录组学分析[D]. 李莹.河南大学 2018
[4]家蚕杂种优势的蛋白组学与转录组学研究[D]. 张媛媛.江苏大学 2018
[5]陆地棉遗传效应及产量相关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D]. 李雪.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6]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相关性分析[D]. 何红琼.四川农业大学 2017
[7]玉米杂种优势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聂虎帅.吉林大学 2015
[8]烤烟不同品种及其F1 DNA甲基化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D]. 陈瑶.贵州大学 2015
[9]大豆杂交种及其亲本DNA胞嘧啶甲基化差异分析[D]. 陈智华.东北林业大学 2014
[10]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水平变化研究[D]. 刘天骄.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87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879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