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水氮调控效应
发布时间:2021-09-28 18:38
为探明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特征,以黄淮海地区主栽11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开展水氮处理[自然降雨(W0)和灌水处理(W1);不施氮(0 kg/hm2 N,N0)、低氮水平(150 kg/hm2 N,N1)和正常施氮(225 kg/hm2 N,N2)]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夏玉米品种在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97%。以氮肥利用效率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夏玉米品种分为高(H)、中(M)、低(L)氮肥利用效率3类氮效型。水氮措施对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利用具有显著影响,且H型和M型品种较L型品种对水氮环境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灌水和施氮均显著提高了3类夏玉米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且L型品种对灌水处理的响应最大;H型和M型品种在W1N2处理下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而L型品种在W1N1处理下最高。灌水和施氮总体上增加了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但降低了氮素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素收获指数。...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2020,4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水氮处理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和转运对灌水和氮肥的响应特征,以变异系数最大的氮肥利用效率对11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分析产生的树状图(图2)可以看出,11个夏玉米品种被分为3类,分别为高、中、低氮肥利用效率品种(下文简称高、中、低氮效型,表示为H、M、L型),其中,H型品种有4个,分别为ZD958、XY335、XD68、ND372,平均氮肥利用效率为0.19 kg/kg;M型品种共6个,分别为WK702、ZD309、QY8、ZD1002、DK517、XD29,平均氮肥利用效率为0.15 kg/kg;L型品种1个,为DD5,氮肥利用效率为0.09 kg/kg。进一步分析不同氮效型夏玉米品种对水氮处理的响应(图3)可以看出,水氮处理均显著增加不同氮效型夏玉米品种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与W0处理相比,W1条件下H、M、L型夏玉米品种在3个N处理下吐丝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4.99%、15.68%、33.67%,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相应增加21.33%、17.63%、28.87%,可见,低氮效型夏玉米品种对灌水处理响应最大。无论灌水与否,随施氮量增加,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均增加。W0条件下,N1和N2处理吐丝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但较N0处理分别增加了26.36%和39.29%(H型)、14.65%和21.94%(M型)、28.05%和42.64%(L型);而W1条件下,N1和N2处理吐丝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且较N0处理分别增加了17.27%和34.09%(H型)、10.89%和29.82%(M型)、8.31%和22.25%(L型),说明灌水有利于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进而增加吐丝期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在各水氮处理中,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以W1N2处理(H、M型)和W1N1处理(L型)最高,较W0N0处理分别增加56.15%、45.05%、49.21%,但各类品种W1N2和W1N1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试验于2018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原阳,北纬35°0′16.03″、东经113°42′6.60″)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砂壤土,0~30 cm土层土壤pH值为8.78,有机质含量为0.36 g/kg,全氮含量为0.42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9.13、51.80、151.56 mg/kg。夏玉米全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和降雨量见图1,全生育期总降水量为325.4 mm。试验采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11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具体信息见表1。表1 供试黄淮海夏玉米品种信息Tab.1 Cultivar information of summer maize in Huang-Huai-Hai region in the experiment 编号Number 品种名称Cultivar name 品种简称Cultivar abbreviation 审定年份Year released 审定编号Number released 夏播生育期/dGrowth period of summer seeding 1 郑单958 ZD958 2000 国审玉20000009 96 2 先玉335 XY335 2004 国审玉2004017 98 3 浚单29 XD29 2009 豫审玉2009029 97 4 德单5号 DD5 2010 豫审玉2010021 98 5 伟科702 WK702 2011 豫审玉2011008 97~101 6 桥玉8号 QY8 2011 豫审玉2011010 96~98 7 郑单1002 ZD1002 2014 豫审玉2014005 99~103 8 农大372 ND372 2015 国审玉2015014 103 9 迪卡517 DK517 2017 国审玉20170005 103 10 新单68 XD68 2017 豫审玉2017023 103~106 11 郑单309 ZD309 2018 豫审玉20180038 102~10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实现夏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的控释尿素用量研究[J]. 李广浩,董树亭,赵斌,张吉旺,刘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3)
[2]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 屈佳伟,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胡树平,孙继颖,苏治军,谢岷,青格尔. 作物学报. 2018(05)
[3]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郭丽,史建硕,王丽英,李若楠,任燕利,张彦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5)
[4]减量施肥条件下腐植酸保水剂对玉米产量及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J]. 王楠,包岩,姚凯,陈殿元,张殿锡,孙鑫,王帅. 河南农业科学. 2017(11)
[5]新老玉米品种花粒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机制的差异分析[J]. 张中东,郭正宇,宫帅,陈永欣. 华北农学报. 2017(06)
[6]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张运红,孙克刚,杜君,杜保池,和爱玲,丁华,许为钢,程小龙.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4)
[7]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J].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丁晋利,韩伟锋,何方.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2)
[8]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吕静瑶,申丽霞,晁晓乐.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1)
[9]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氮管理的温室效应评价[J]. 李建政,王道龙,王立刚,王迎春,李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4)
[10]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J]. 李强,马晓君,程秋博,豆攀,余东海,罗延宏,孔凡磊,袁继超.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3412384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2020,49(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水氮处理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和转运对灌水和氮肥的响应特征,以变异系数最大的氮肥利用效率对11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分析产生的树状图(图2)可以看出,11个夏玉米品种被分为3类,分别为高、中、低氮肥利用效率品种(下文简称高、中、低氮效型,表示为H、M、L型),其中,H型品种有4个,分别为ZD958、XY335、XD68、ND372,平均氮肥利用效率为0.19 kg/kg;M型品种共6个,分别为WK702、ZD309、QY8、ZD1002、DK517、XD29,平均氮肥利用效率为0.15 kg/kg;L型品种1个,为DD5,氮肥利用效率为0.09 kg/kg。进一步分析不同氮效型夏玉米品种对水氮处理的响应(图3)可以看出,水氮处理均显著增加不同氮效型夏玉米品种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与W0处理相比,W1条件下H、M、L型夏玉米品种在3个N处理下吐丝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4.99%、15.68%、33.67%,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相应增加21.33%、17.63%、28.87%,可见,低氮效型夏玉米品种对灌水处理响应最大。无论灌水与否,随施氮量增加,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均增加。W0条件下,N1和N2处理吐丝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但较N0处理分别增加了26.36%和39.29%(H型)、14.65%和21.94%(M型)、28.05%和42.64%(L型);而W1条件下,N1和N2处理吐丝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且较N0处理分别增加了17.27%和34.09%(H型)、10.89%和29.82%(M型)、8.31%和22.25%(L型),说明灌水有利于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进而增加吐丝期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在各水氮处理中,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以W1N2处理(H、M型)和W1N1处理(L型)最高,较W0N0处理分别增加56.15%、45.05%、49.21%,但各类品种W1N2和W1N1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试验于2018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原阳,北纬35°0′16.03″、东经113°42′6.60″)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砂壤土,0~30 cm土层土壤pH值为8.78,有机质含量为0.36 g/kg,全氮含量为0.42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9.13、51.80、151.56 mg/kg。夏玉米全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和降雨量见图1,全生育期总降水量为325.4 mm。试验采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11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具体信息见表1。表1 供试黄淮海夏玉米品种信息Tab.1 Cultivar information of summer maize in Huang-Huai-Hai region in the experiment 编号Number 品种名称Cultivar name 品种简称Cultivar abbreviation 审定年份Year released 审定编号Number released 夏播生育期/dGrowth period of summer seeding 1 郑单958 ZD958 2000 国审玉20000009 96 2 先玉335 XY335 2004 国审玉2004017 98 3 浚单29 XD29 2009 豫审玉2009029 97 4 德单5号 DD5 2010 豫审玉2010021 98 5 伟科702 WK702 2011 豫审玉2011008 97~101 6 桥玉8号 QY8 2011 豫审玉2011010 96~98 7 郑单1002 ZD1002 2014 豫审玉2014005 99~103 8 农大372 ND372 2015 国审玉2015014 103 9 迪卡517 DK517 2017 国审玉20170005 103 10 新单68 XD68 2017 豫审玉2017023 103~106 11 郑单309 ZD309 2018 豫审玉20180038 102~10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实现夏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的控释尿素用量研究[J]. 李广浩,董树亭,赵斌,张吉旺,刘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3)
[2]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 屈佳伟,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胡树平,孙继颖,苏治军,谢岷,青格尔. 作物学报. 2018(05)
[3]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郭丽,史建硕,王丽英,李若楠,任燕利,张彦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5)
[4]减量施肥条件下腐植酸保水剂对玉米产量及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J]. 王楠,包岩,姚凯,陈殿元,张殿锡,孙鑫,王帅. 河南农业科学. 2017(11)
[5]新老玉米品种花粒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机制的差异分析[J]. 张中东,郭正宇,宫帅,陈永欣. 华北农学报. 2017(06)
[6]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张运红,孙克刚,杜君,杜保池,和爱玲,丁华,许为钢,程小龙.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4)
[7]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J].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丁晋利,韩伟锋,何方.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2)
[8]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吕静瑶,申丽霞,晁晓乐.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1)
[9]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氮管理的温室效应评价[J]. 李建政,王道龙,王立刚,王迎春,李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4)
[10]氮肥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J]. 李强,马晓君,程秋博,豆攀,余东海,罗延宏,孔凡磊,袁继超.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3)
本文编号:3412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123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