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炭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的效果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1-10-05 18:17
作为生物质水热碳化的产物,水热炭因其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官能团等良好的表面特性,在稻田氨(NH3)挥发减排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水热炭作为一种土壤调理剂施加到稻田土壤中,通过水稻全生育期土柱试验,考察其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试验通过设置3个处理:CKU(不施加水热炭对照)、SHC(锯末水热炭)和W-SHC(水洗锯末水热炭),研究了不同水热炭对田面水pH、田面水NH4+-N浓度、氨挥发排放通量和累积量及单位产量氨挥发排放累积量的影响.其中水热炭和水洗水热炭施加量为0. 5%(质量分数).结果表明,SHC处理显著降低了NH3挥发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NH3挥发累积排放量(P <0. 05),相比CKU分别减少了32. 42%和47. 61%. W-SHC处理氨挥发减排效果稍弱,NH3挥发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NH3挥发累积排放量相比CKU分别减少了10. 14%和27. 71%.氨挥发减排可能与水热炭的施用导致的田面水pH变化和NH...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20,41(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热炭材料制备和表征
1.2 水稻土柱试验
1.3 稻田NH3挥发测定
1.4 田面水p H、NH4+-N和NO3--N测定
1.5 土壤脲酶活性测定
1.6 土壤氨氧化基因丰度
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热炭表面特性
2.2 NH3挥发通量
2.3 NH3挥发累积损失量
2.4 单位产量的NH3挥发累积排放量
2.5 田面水pH
2.6 田面水NH4+-N和NO3--N浓度
2.7 土壤氨氧化基因丰度和脲酶含量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J]. 周玉玲,侯朋福,李刚华,王绍华,杨林章,薛利红,丁艳锋. 环境科学. 2019(08)
[2]一次性施肥稻田田面水氮素变化特征和流失风险评估[J]. 王强,姜丽娜,潘建清,马军伟,叶静,邹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01)
[3]基于不同监测方法的太湖地区稻田基蘖肥期氨排放研究[J]. 田玉华,曾科,尹斌. 土壤学报. 2019(05)
[4]控释肥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宋梓璇,李虎,李建政,尹彩霞,王迎春,山楠,王立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0)
[5]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J]. 胡春胜,张玉铭,秦树平,王玉英,李晓欣,董文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0)
[6]温度和pH值对铁盐型氨氧化过程氮素转化的影响[J]. 陈方敏,金润,袁砚,李祥,黄勇,顾澄伟. 环境科学. 2018(09)
[7]滨海滩涂围垦区不同围垦年限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理化性质关系[J]. 解雪峰,濮励杰,王琪琪,朱明,王小涵. 环境科学. 2018(03)
[8]不同地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邹娟,胡学玉,张阳阳,陈窈君,王向前,刘扬. 环境科学. 2018(01)
[9]稻麦轮作体系养殖肥水灌溉对产量、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孙海军,闵炬,施卫明,李卫正. 土壤. 2015(03)
本文编号:3420280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20,41(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热炭材料制备和表征
1.2 水稻土柱试验
1.3 稻田NH3挥发测定
1.4 田面水p H、NH4+-N和NO3--N测定
1.5 土壤脲酶活性测定
1.6 土壤氨氧化基因丰度
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热炭表面特性
2.2 NH3挥发通量
2.3 NH3挥发累积损失量
2.4 单位产量的NH3挥发累积排放量
2.5 田面水pH
2.6 田面水NH4+-N和NO3--N浓度
2.7 土壤氨氧化基因丰度和脲酶含量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J]. 周玉玲,侯朋福,李刚华,王绍华,杨林章,薛利红,丁艳锋. 环境科学. 2019(08)
[2]一次性施肥稻田田面水氮素变化特征和流失风险评估[J]. 王强,姜丽娜,潘建清,马军伟,叶静,邹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01)
[3]基于不同监测方法的太湖地区稻田基蘖肥期氨排放研究[J]. 田玉华,曾科,尹斌. 土壤学报. 2019(05)
[4]控释肥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宋梓璇,李虎,李建政,尹彩霞,王迎春,山楠,王立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0)
[5]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J]. 胡春胜,张玉铭,秦树平,王玉英,李晓欣,董文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0)
[6]温度和pH值对铁盐型氨氧化过程氮素转化的影响[J]. 陈方敏,金润,袁砚,李祥,黄勇,顾澄伟. 环境科学. 2018(09)
[7]滨海滩涂围垦区不同围垦年限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理化性质关系[J]. 解雪峰,濮励杰,王琪琪,朱明,王小涵. 环境科学. 2018(03)
[8]不同地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邹娟,胡学玉,张阳阳,陈窈君,王向前,刘扬. 环境科学. 2018(01)
[9]稻麦轮作体系养殖肥水灌溉对产量、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孙海军,闵炬,施卫明,李卫正. 土壤. 2015(03)
本文编号:3420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2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