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差及其水氮利用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2 16:32
  黄土高原是中国主要的冬小麦产地之一,探究该地区实际产量、水分限制产量、氮素限制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定量估计区域内冬小麦产量的可提升空间,揭示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明确未来提升作物产量的重点区域和优化增产的关键措施。本研究在全球产量差评估系统中的GYGA-ED(Global Yield Gap Atlas Extrapolation Domain)法划分的气候区基础上,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需要的有效生长积温(GDD)、干旱指数(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腾量)、DEM和地形因素,在保持了县界完整性的前提下,将黄土高原冬小麦种植区划分为4个农业气候区(Ⅰ,Ⅱ,Ⅲ和Ⅳ)。基于冬小麦种植区内32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土壤数据、作物管理资料和各省市的统计年鉴,结合APSIM–Wheat模型模拟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研究区冬小麦各级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解析引起产量差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量化其限制程度。根据1961-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内逐年的降水量,将其划分为三种降水年型,明确了不同降水年型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Irrigation water u...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省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差及其水氮利用效率分析


产量限制因子与产量差(修改自Rabbinge,1993和DeBie,2000)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论文,潜在产量


论文技术路线

空间分布,农业气象站,黄土高原,种植区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概况黄土高原位于32°-41°N,107°-114°E之间,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的中部(图2.1),大部分地区覆盖深厚的黄土层。由于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边缘,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较小,大陆性和季风不稳定性更加的显著,夏季和秋季高温多暴雨,冬季和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全年总降水量少,空间分布不均,且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降水的强度大,因此黄土易受暴雨冲刷,形成沟壑纵横地貌,也造成了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农业生产环境脆弱,实际生产能力较低(Zhanget al.,2014;赵艳霞 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雨养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J]. 米娜,蔡福,张玉书,赵一俊,张淑杰,纪瑞鹏,王阳,王贺然,隋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6)
[2]不同水氮调控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素分布与有效性的影响[J]. 张忠学,陈鹏,聂堂哲,姜浩,孟翔燕,杨军明.  农业机械学报. 2018(11)
[3]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形势的影响[J]. 程杰,杨舸,向晶.  农业经济问题. 2017(12)
[4]APSIM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 赵彦茜,齐永青,朱骥,肖登攀,安塞,陈睿.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8)
[5]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作生产潜力与产量差[J]. 范兰,吕昌河,于伯华,王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9)
[6]APSIM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以重庆冬小麦为例[J]. 戴彤,王靖,赫迪,张建平,王娜.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4)
[7]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进展[J]. 刘保花,陈新平,崔振岭,孟庆锋,赵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5)
[8]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J]. 杨晓光,刘志娟.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4)
[9]基于DSSAT模型的氮肥管理下华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差的模拟[J]. 刘建刚,褚庆全,王光耀,陈阜,张耀耀.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3)
[10]北京地区春玉米种植农机农艺技术融合问题与建议[J]. 李小龙,高娇,闫子双.  农业工程. 2013(S2)

硕士论文
[1]基于APSIM模型的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土壤水分动态[D]. 周少平.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32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32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