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基于干旱生境的安定区玉米作物水分亏缺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9 08:08
  在分析确定安定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生育期的基础上,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确定了玉米作物生育期需水量;采用安定区1958-2015年共58年天然降水量资料,计算确定了20%、50%、75%频率下的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分析了干旱生境下安定区玉米作物各生育期水分亏缺程度及主要亏缺时段,结果表明:50%降水频率下,安定区玉米作物生育期水分亏缺值为126.78 mm,占需水量的26.86%,其中出苗-拔节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占需水量的61.76%,其次为大喇叭口-吐丝期,占需水量的41.95%,为指导旱作玉米作物实施雨水就地富集利用和集雨补充灌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节水灌溉. 2020,(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干旱生境的安定区玉米作物水分亏缺分析


安定区降水量频率曲线

柱状图,天然降水,玉米,柱状图


表6 天然降水条件下玉米作物生育期水分亏缺分析结果表 生育期 玉米需水量 20%设计丰水年 50%设计平水年 75%设计枯水年 降水量 缺水量 降水量 缺水量 降水量 缺水量 播种-出苗 77.0 56.63 -20.37 45.65 -31.35 36.73 -40.27 出苗-拔节 101.3 47.63 -53.67 38.73 -62.57 30.20 -71.10 拔节-大喇叭口 80.3 89.38 9.08 75.18 -5.12 58.90 -21.40 大喇叭口-吐丝 60.7 42.70 -18.00 35.23 -25.47 30.19 -30.51 吐丝-灌浆 83.4 104.43 21.03 80.75 -2.65 67.27 -16.13 灌浆-成熟 69.3 78.43 9.13 69.67 0.37 62.53 -6.77 合计 472.0 419.21 -92.03 345.22 -126.78 285.83 -186.17表7 安定区玉米作物各生育期水分亏缺特征 生育期 需水量/mm P=20% P=50% P=75% 亏缺值/mm 亏缺百分数/% 亏缺值/mm 亏缺百分数/% 亏缺值/mm 亏缺百分数/% 播种-出苗 77.0 -20.37 26.45 -31.35 40.71 -40.27 52.29 出苗-拔节 101.3 -53.67 52.98 -62.57 61.76 -71.10 70.19 拔节-大喇叭口 80.3 9.08 0 -5.12 6.37 -21.40 26.65 大喇叭口-吐丝 60.7 -18.00 29.65 -25.47 41.95 -30.51 50.26 吐丝-灌浆 83.4 21.03 0 -2.65 3.18 -16.13 19.34 灌浆-成熟 69.3 9.13 0 0.37 0.53 -6.77 9.77 合计 472.0 -52.79 11.18 -126.78 26.86 -186.17 39.4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PEI指数的甘肃河东地区近56年干旱时空变化分析[J]. 张建华,王志豪,王玉贵.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3)
[2]内蒙古中部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时空特征[J]. 郭晓丽,陈素华.  干旱气象. 2018(02)
[3]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吉林省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干旱特征分析[J]. 邱美娟,郭春明,王冬妮,袁福香,王美玉,穆佳,王琪.  灾害学. 2018(02)
[4]辽宁地区玉米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J]. 张淑杰,周广胜,张玉书,米娜,孟莹,纪瑞鹏,蔡福,武晋雯,李广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1)
[5]京津冀种植业节水潜力分析[J]. 侯亮,王新栋,许皓月,蔡海燕.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08)
[6]不同降水及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J]. 霍思远,靳孟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05)
[7]定量分析四川省1954~2014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J]. 李楠,张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8]贵州省夏玉米生育期内降水与需水量空间分布研究[J]. 孙璐,高晓丽,刘明,徐俊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05)
[9]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J]. 周广胜.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01)
[10]河北省降水特性与农业需水耦合关系分析[J]. 王春泽,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8(06)



本文编号:3444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44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9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