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虫草麦角甾醇及其合成途经相关基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0 04:41
  麦角甾醇是虫草类真菌主要的甾醇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纤维化等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关于虫草麦角甾醇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探索和评价,虫草麦角甾醇基础研究及产业开发均较为薄弱。本研究对虫草麦角甾醇提取方法、不同虫草物种及菌株间含量分布特征以及其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等进行探索,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HPLC测定虫草麦角甾醇方法进行优化。以提取溶剂甲醇浓度、固液比、浸泡时间、超声时间、超声次数为初步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考察固液比、浸泡时间及超声时间对虫草麦角甾醇提取量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试验获得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纯甲醇,固液比1:40,浸泡时间3.3 h,超声时间50 min,超声提取次数两次。验证试验证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性,结合方法性验证,证明提取及测定方法稳定可行。2测定不同科属8种虫草菌丝体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及麦角甾醇含量,并结合总麦角甾醇含量,绘制时间曲线,揭示三者随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虫草菌丝体麦角甾醇含量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菌丝体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多为先升高再持平最后降低规律...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虫草麦角甾醇及其合成途经相关基因分析


图1.2麦角甾醇与维生素D2结构式及其转化关系??

麦角甾醇,麦角,基因缺失


反应步骤在调控合成途径中十分重要。在酿酒酵母中,这一阶段共包括9步反应,??9个相关基因(幻?G20基因之前)参与,有五及G/3、//MG八//MG2、??MGS、现G79、/D//和现G20?(图1.4)。这9个基因都是生长必需的,敲除致??死,且外源添加麦角留醇也不能获得缺失突变体。第二阶段是后角鲨烯合成途径??(post-squalene?pathway),从角鳘煤形成开始(Lees?ef?a/.,1999)。保守性相对??比第一个阶段低,相关基因并非生长必需,比如现基因缺失致死,但??在外源培养基中添加麦角留醇能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共包括12步反应,参与的??麵有?ERG9、ERGi、ERG7、ERGil、ERG24、ERG25、ERG26、ERG27、ERG28、??ERG6、ERG2、ERG3、ERG5?和?ERG4?(凰\.3、。??B??A?famcsyl?pyrophosphate??2-acctyl ̄CoA???I??LRG9?i?M^ualrnc?synthase??找CIO?|?acctOKcryl-CoAlhioUsc??a〇Ct〇aC?>?l-C〇A?E/tGI?丄?<qtu)rnr?cpoxidaac??EXG13?丄?HMG?CoA?synthase?sqiuikne?rpoxide??HMG?CoA?ERG7?‘?lanoslcrol?synUuis???HMGl

醇提取,麦角,浓度,固液比


Fig.?2.2?Effects?of?methanol?concentration?on?ergosterol?extraction??对麦角留醇提取量的影响??液比1:10-1:50(0.1?g样品加MmL甲醇)考察提取液剂量响,结果见图2.3,结果表明,随固液比增加麦角S醇提取时含量较高并出现转折。原因可能为样品中麦角甾醇随提加,到固液比1:30以后溶解量达饱和,提取量保持不变。??2500?-??I?2000?-?^ ̄一^??_?1500?i????1000?-??M?500?'??0?J?I?I?I?!?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培养因素对蝉花培养物中麦角甾醇的影响[J]. 刘艳菊,张忠亮,董建飞,陈桃宝,施伟勤,王玉芹.  药物评价研究. 2016(04)
[2]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马勃药材中麦角甾醇[J]. 相聪坤,宿树兰,关胜江,黄怀鹏,王巧,安福丽,陈迎春,吴海燕,朱珊.  中草药. 2016(08)
[3]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分析研究进展[J]. 艾中,钱正明,李文佳,杨丰庆,陈淑琳,李二伟.  菌物学报. 2016(04)
[4]冬虫夏草中虫草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J]. 胡贤达,周菲,黄雪,岳颖,黄福开.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06)
[5]我国虫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虫草产业发展金湖宣言[J]. 董彩虹,李文佳,李增智,闫文娟,李泰辉,刘杏忠,蔡磊,曾文波,柴美清,陈仕江,陈自宏,代永东,戴天机,都兴范,顾寅钰,郭良栋,郭晓玲,郭英兰,韩日畴,何沛平,贺宗毅,黄显智,柯传奎,孔德勇,郎宁,李兵,李毅,李春如,李建刚,李培荣,李玉玲,林文飞,刘文海,刘艳芳,刘乙清,刘作易,陆震鸣,罗信昌,吕作舟,马欣,钱正明,施新琴,史劲松,王莹,王成树,王国强,王文风,王元兵,旺姆,温鲁,魏江春,文戈,吴根土,肖波,谢放,辛树权,徐娟,徐国华,徐鸿雁,徐泰浩,许正宏,阳武雄,易斯富,于兴军,虞泓,袁峰,翟立泰,赵丰丽,朱景明,朱荣才.  菌物学报. 2016(01)
[6]蛹虫草多糖和D-甘露醇深层发酵的非结构动力学模型[J]. 王晓玲,周广乙,刘高强.  菌物学报. 2016(10)
[7]响应面设计法优选金蝉花麦角甾醇提取工艺[J]. 杨安伦,陈忠,李建生.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11)
[8]响应面法优化荷叶离褶伞菌丝体产漆酶条件[J]. 梁倩倩,魏生龙,席亚丽,焦扬.  菌物学报. 2016(03)
[9]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兰坪被毛孢多糖和D-甘露醇[J]. 杜亚茜,虞泓,葛锋,刘迪秋,陈朝银.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8)
[10]RP-HPLC测定人工虫草和天然虫草中麦角甾醇含量[J]. 张薇薇,龚韬,韩东河,胡永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04)

博士论文
[1]多头霉新科系统发育研究[D]. 王元兵.云南大学 2016
[2]猴头菌麦角甾醇高产菌株筛选及代谢调控的研究[D]. 戴肖东.东北林业大学 2014
[3]小麦赤霉病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D]. 刘馨.浙江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蛹虫草、粉棒束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培养过程中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D]. 杨俊媛.云南大学 2015
[2]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化学成分及总甾体含量测定的研究[D]. 张鹏.吉林农业大学 2012
[3]麦角甾醇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 熊宁波.天津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46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46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