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玉米ZmMYB59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6 09:32
  为研究ZmMYB59基因启动子的表达模式,以玉米自交系‘B73’幼苗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ZmMYB59基因2个启动子片段分别命名为MYB59-P-1、MYB59-P-2,构建GUS植物表达载体pCXGUS-MYB-1K,pCXGUS-MYB-2K,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日本晴’获得GUS植物表达载体转基因植株。通过PlantCARE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ZmMYB59基因启动子中具有ABRE和CCGTCC-box等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GUS染色结果显示:1)pCXGUS-MYB-1K的种子没有着色,表明其未驱动GUS在种子中表达,pCXGUS-MYB-2K的种子胚乳边缘着色,表明其驱动的GUS在种子胚乳边缘表达;2)种子萌发期pCXGUSMYB-1K只有芽尖着色,表明其仅驱动GUS在芽尖表达,pCXGUS-MYB-2K芽尖和根均着色,芽尖着色较深,根维管束细胞少量着色,表明其驱动的GUS主要在芽尖表达,而在根部维管束组织中表达较弱;3)苗期pCXGUSMYB-1K,pCXGUS-MYB-2K植株的根、茎、叶均能着色,但后者着色较深,表明ZmMYB59基因的启动子可能是组...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2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玉米ZmMYB59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pCXGUS-MYB-1K和pCXGUS-MYB-2K水稻的转化

组织化学,转基因,水稻,种子


启动子作为转录水平重要的调节方式备受关注,通过对启动子的研究可以预测基因启动子中重要的元件,还能由此对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根据启动子中相关顺式作用元件的分布,将启动子划分为包含不同长度的缺失片段,并将缺失片段与带有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融合,通过比较不同缺失片段启动报告基因表达的强弱及其在组织中的定位来鉴定启动子缺失片段的时空表达特性与启动子中相关顺式作用元件的作用[16]。图6 T1代转基因水稻苗期各组织的GUS组织化学染色

启动子序列,组织化学,转基因,水稻


图5 T1代转基因水稻的种子和萌发期各组织的GUS组织化学染色[孙永伟等17]利用启动子缺失的方法发现响应外源激素ABA的应答元件在启动子序列660~2 000bp。大豆rbcS[18]基因启动活性最高的是长度为712bp的启动子,长度为1 089bp的rbcS基因启动子含有光诱导元件并且还有组织特异表达特性。PGHNBS[19]启动子的调控元件中,-1 071~-959bp区域存在韧皮部特异表达元件,增强子元件位于-1 559~-1 420b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种子蜡质基因表达分析[J]. 孙双燕,徐小龙,李建粤.  种子. 2018(11)
[2]植物启动子研究进展[J]. 雒雅婧,李杰,张爽,杜克久.  北方园艺. 2015(22)
[3]大豆rbc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功能缺失分析[J]. 崔喜艳,陈众峰,范贝,韩琳,刘晓庆,董雅致,张治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4]植物启动子研究进展[J]. 李田,孙景宽,刘京涛.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2)
[5]刚毛柽柳水通道蛋白ThPIP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活性分析[J]. 王超,李昕荷,张瑞芝,韩悦,齐波,王玉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4)
[6]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J]. 萨如拉,高聚林,于晓芳,胡树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9)
[7]集胞藻sbtA基因具有提高水稻旗叶叶绿素含量及株高的功能[J]. 杨浩萌,薛哲勇,赵乐,漆小泉,黄芳.  植物生理学报. 2013(04)
[8]棉花PGHNBS启动子维管束特异表达元件的分离及功能研究[J]. 杨郁文,张保龙,陈天子,高媛媛.  江苏农业学报. 2012(06)
[9]雷公藤hmgr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诱导表达[J]. 武莹,李威,祝传书,王永宏,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
[10]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Vp1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功能验证[J]. 孙永伟,聂丽娜,马有志,徐兆师,夏兰琴.  作物学报. 2011(10)

博士论文
[1]水稻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的分离克隆、功能分析及应用[D]. 叶荣建.华中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水稻开花基因OsMADS-BOX59与OsTFL2初步研究[D]. 韩法营.广西大学 2015
[2]水稻种胚特异基因OsESG1及其启动子的研究[D]. 房孝良.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59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59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