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冠层受光特性、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4 22:33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太阳辐射是主要能量来源,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途径。其中作物主要利用波长在400700 nm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来进行光合作用。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并转化为干物质,地上部生物量和最终产量都取决于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的能力以及辐射利用效率(radiation use efficiency,RUE)的大小。在无环境胁迫的条件下,作物干物质产量与冠层截获的PAR线性相关,这种线性关系的斜率就是作物的辐射利用效率或RUE。冠层PAR截获率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随着叶面积和茎秆的生长而动态变化,我们一般使用Lambert-Beer定律计算冠层PAR截获率,其中消光系数是能够定量描述作物冠层形态与叶片分布的重要的参数。辐射利用效率反映了作物对PAR的利用效率,是一个经验性的参数,其大小受到作物品种、种植结构、灌溉制度、施肥量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内,RUE也是不同的。作物冠层PAR截获率与RUE的这种关系被应用于作物生长模型中计算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和产...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冠层受光特性、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015-2016(a)年和2016-2017(b)年不同受旱阶段冬小麦冠层PAR截获率

示意图,气象站,农田,示意图


第四章 冬小麦和夏玉米冠层温湿度分析4.1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依然基于前述冬小麦和夏玉米遮雨棚下分段受旱实验。试验分别在 CK、ES(JS)、LS(FS)、WS 处理小区中央设置四套微型气象站(陕西盛天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每套气象站包括一个风速计(ST-FS),安装在 2 m 高度。在冬小麦生长季,在地面以上 0 cm、30 cm、60 cm、90 cm、120 cm 分别安装五个气温传感器(ST-KQW)和相对湿度传感器(ST-KQS),在地面以上 0 cm 和 120 cm 处个安装一个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ST-GHY)。在夏玉米生长季,气温和相对湿度传感器高度调整为地面以上 0cm、50cm、100cm、150cm、200cm,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安装高度调整为地面以上 0cm 和200 cm。地下 5 cm 和 15 cm 各安装一个土壤温度传感器(ST-TW)、土壤湿度传感器(ST-100)。数据采集器采用型号为 ST-CJQ-10,采样频率为 30 min(图 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密度调控对半干旱区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冠层和产量指标的影响[J]. 郭春明,王雪,赵鑫,梁烜赫,曹铁华.  玉米科学. 2017(06)
[2]基于冠层温度的玉米缺水诊断研究[J]. 张立伟,张智郡,刘海军,刘钰,朱明承,丁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3)
[3]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农田小气候的影响[J]. 王兴亚,周勋波,钟雯雯,陈雨海,韩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4]不同生育时期非充分灌溉对间作作物产量构成因子及收获指数的影响[J]. 张作为,史海滨,李祯,李仙岳,闫建文,李介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4)
[5]不同生育阶段受旱对旱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宋利兵,姚宁,冯浩,白江平,吴淑芳,何建强.  玉米科学. 2016(01)
[6]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姚宁,宋利兵,刘健,冯浩,吴淑芳,何建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2)
[7]不同肥力水平下糜子生长状况及农田小气候特征比较[J]. 张盼盼,周瑜,宋慧,乔治军,王海岗,郑殿峰,冯佰利.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2)
[8]水分胁迫对华北春玉米生育进程及物质生产力的影响[J]. 袁淑芬,陈源泉,闫鹏,陶志强,崔吉晓,李超,隋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9]基于冠气温差的冬小麦水分亏缺诊断试验研究[J]. 魏征,许迪,刘钰,蔡甲冰.  水利学报. 2014(08)
[10]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 于文颖,纪瑞鹏,冯锐,赵先丽,张玉书.  生态学报. 2015(09)

硕士论文
[1]农田冠层能量平衡和小气候要素的特征与模拟[D]. 肖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95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95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