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西部燕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5 16:55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燕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以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00万、450万、600万、750万、900万、1 05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植株形态、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燕麦的株高和茎粗均显著降低;各生育时期燕麦群体总茎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生育时期分蘖数和单株干物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群体干物重在分蘖期至孕穗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开花期和成熟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均为750万株·hm-2群体;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曲线变化,其Logisitic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9978~0.9983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方程拟合效果较好。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形成。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45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产量最高。因此,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白燕2号籽粒生产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
【文章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株高和茎粗
图1 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株高和茎粗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生育期内总茎数均先增后降,在开花期达到高值(图2)。各时期总茎数总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间总茎数的差距逐渐缩小,至开花期在600万~1 050万株·hm-2种植密度间差异不显著,而至成熟期,不同种植密度间总茎数差距再次增大。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生育期内分蘖数与总茎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峰值也均出现在开花期(图3)。各生育时期分蘖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差异明显。成穗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处理间差异也明显(图4)。这说明种植密度增加会明显增大燕麦群体数量,并促进茎蘖成穗。
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生育期内总茎数均先增后降,在开花期达到高值(图2)。各时期总茎数总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间总茎数的差距逐渐缩小,至开花期在600万~1 050万株·hm-2种植密度间差异不显著,而至成熟期,不同种植密度间总茎数差距再次增大。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生育期内分蘖数与总茎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峰值也均出现在开花期(图3)。各生育时期分蘖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差异明显。成穗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处理间差异也明显(图4)。这说明种植密度增加会明显增大燕麦群体数量,并促进茎蘖成穗。图4 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成穗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张永强,方辉,陈传信,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雷钧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2]种植密度对科尔沁沙地饲用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林志玲,朱铁霞,李天琦,赵力兴,恩和珠拉,高凯,张志华. 草地学报. 2019(03)
[3]水地燕麦银燕6号播种量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J]. 张克厚,张平珍,陈莺,魏孔梅,杨继忠.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2)
[4]不同穗型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丁位华,冯素伟,王丹,孙海丽,李婷婷,茹振钢.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6)
[5]燕麦病害研究进展[J]. 李春杰,陈泰祥,赵桂琴,南志标. 草业学报. 2017(12)
[6]播种量对高寒牧区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肖雪君,周青平,陈有军,杜忠,柏晓玲,田莉华,彭先琴. 草业科学. 2017(04)
[7]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南麦618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 蒋进,王淑荣,张连全,冯晓,左娟,刘利.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3)
[8]新疆冬小麦籽粒灌浆和品质性状对滴灌用水量的响应[J]. 雷钧杰,张永强,陈兴武,张英华,薛丽华,乔旭,王志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1)
[9]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杨卫君,贾永红,石书兵,王春华.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7)
[10]不同密度下超窄行距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秦乐,王红光,李东晓,崔帅,李瑞奇,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5)
本文编号:3497165
【文章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2020,4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株高和茎粗
图1 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株高和茎粗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生育期内总茎数均先增后降,在开花期达到高值(图2)。各时期总茎数总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间总茎数的差距逐渐缩小,至开花期在600万~1 050万株·hm-2种植密度间差异不显著,而至成熟期,不同种植密度间总茎数差距再次增大。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生育期内分蘖数与总茎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峰值也均出现在开花期(图3)。各生育时期分蘖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差异明显。成穗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处理间差异也明显(图4)。这说明种植密度增加会明显增大燕麦群体数量,并促进茎蘖成穗。
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生育期内总茎数均先增后降,在开花期达到高值(图2)。各时期总茎数总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间总茎数的差距逐渐缩小,至开花期在600万~1 050万株·hm-2种植密度间差异不显著,而至成熟期,不同种植密度间总茎数差距再次增大。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生育期内分蘖数与总茎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峰值也均出现在开花期(图3)。各生育时期分蘖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差异明显。成穗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处理间差异也明显(图4)。这说明种植密度增加会明显增大燕麦群体数量,并促进茎蘖成穗。图4 不同种植密度的燕麦成穗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张永强,方辉,陈传信,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雷钧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2]种植密度对科尔沁沙地饲用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林志玲,朱铁霞,李天琦,赵力兴,恩和珠拉,高凯,张志华. 草地学报. 2019(03)
[3]水地燕麦银燕6号播种量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J]. 张克厚,张平珍,陈莺,魏孔梅,杨继忠.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2)
[4]不同穗型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丁位华,冯素伟,王丹,孙海丽,李婷婷,茹振钢.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6)
[5]燕麦病害研究进展[J]. 李春杰,陈泰祥,赵桂琴,南志标. 草业学报. 2017(12)
[6]播种量对高寒牧区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肖雪君,周青平,陈有军,杜忠,柏晓玲,田莉华,彭先琴. 草业科学. 2017(04)
[7]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南麦618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 蒋进,王淑荣,张连全,冯晓,左娟,刘利.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3)
[8]新疆冬小麦籽粒灌浆和品质性状对滴灌用水量的响应[J]. 雷钧杰,张永强,陈兴武,张英华,薛丽华,乔旭,王志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1)
[9]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杨卫君,贾永红,石书兵,王春华.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7)
[10]不同密度下超窄行距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秦乐,王红光,李东晓,崔帅,李瑞奇,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5)
本文编号:3497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971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