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5 17:30
秸秆资源丰富与秸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氮肥的过量使用与氮肥利用率的降低都是农村地区关注的重点,所以开展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可以为当地农事操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水稻以内5优5399和油菜以油研817为供试品种,于2017-2019年在贵州省三穗县长吉镇开展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及产量试验。在水稻季,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秸秆还田(H)和施氮量(N)2个因素。其中主区为秸秆还田(H),设2种还田方式,分别为前茬油菜秸秆离田(H1)和前茬油菜秸秆还田(H2);副区处理为施氮量(N),设4个施氮量水平,分别为0 kg hm-2(N1)、75 kg hm-2(N2)、150 kg hm-2(N3)和225 kg hm-2(N4)。油菜季,主要是采用水稻秸秆离田和水稻秸秆还田处理。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1)物理特性秸秆还田对0-7cm、7-14cm土壤容...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概况
1.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1.2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2 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概况
1.2.1 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2.2 氮肥施用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概况
1.3.1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3.2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水稻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分蘖动态和最高茎蘖数
2.4.2 株高
2.4.3 叶面积、叶面积指数
2.4.4 干物质积累量
2.4.5 作物生长率、叶面积比率、粒叶比和光合势
2.4.6 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2.4.7 水稻荧光参数
2.4.8 植株全氮磷钾含量
2.4.9 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
2.5 油菜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油菜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
2.5.2 油菜各生育时期养分含量
2.5.3 油菜成熟期考种计产
2.5.4 油菜指标的计算
2.6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与方法
2.6.1 土壤物理特性的测定
2.6.2 土壤化学特性的测定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土壤物理特性
3.1.2 土壤化学特性
3.2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3.2.1 产量及产量构成
3.2.2 水稻株高和茎蘖数
3.2.3 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
3.2.4 关键生育时期叶片光合特性
3.2.5 荧光参数
3.2.6 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3.2.7 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3.3.1 叶面积指数
3.3.2 干物质积累
3.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3.4 养分吸收量
4 结论与讨论
4.1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4.2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4.3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水稻干物质生产与养分积累特性的影响
4.4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水稻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的影响
4.5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4.6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版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J]. 吴强,张永平,董玉新,高飞雁,谢岷.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3)
[2]施氮量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J]. 李亚静,郭振清,杨敏,张敏,刘添,李翠平,秦保平,蔡瑞国.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3)
[3]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李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5)
[4]施氮量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周进,吴杨焕,陈芳,门雪杰.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3)
[5]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稻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J]. 彭志芸,向开宏,杨志远,唐源,谌洁,张宇杰,何艳,严田蓉,孙永健,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20(01)
[6]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宁夏扬黄灌区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王月宁,冯朋博,李荣,李培富,吴文利,东雯飞,侯贤清.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1)
[7]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夏颖,李海娜,梁运江,曹铁华,梁烜赫,许广波.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9(04)
[8]施氮量对山西2个马铃薯品种产量和收益的影响[J]. 李林燕,王宏庭,赵萍萍,白小东,范向斌,杜培兵,于志勇,杨梦棣.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2)
[9]滴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宁夏扬黄灌区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吴鹏年,王艳丽,李培富,王西娜,侯贤清.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2)
[10]长期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陈松鹤,徐开未,樊高琼,白燕,杨洪坤,陈远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博士论文
[1]中国主要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潜力研究[D]. 侯胜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2]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王麒.沈阳农业大学 2015
[3]栽培耕作措施与长期施氮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D]. 王淑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肥力的综合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苏伟.华中农业大学 2014
[5]氮素营养对水稻光合作用与光合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李勇.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稻油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D]. 黄佑岗.贵州大学 2018
[2]长期秸秆还田与施氮下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D]. 张娟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刘玲玲.扬州大学 2018
[4]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 李春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7
[5]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生化特征及水稻生育特性的影响[D]. 裴鹏刚.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6]基于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模式研究[D]. 刘芳.华中农业大学 2012
[7]湖北省油—稻轮作下作物施肥效果和养分吸收规律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研究[D]. 段庆波.华中农业大学 2011
[8]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超级晚稻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D]. 詹可.湖南农业大学 2009
[9]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D]. 黄俏丽.扬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97211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概况
1.1.1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1.2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2 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概况
1.2.1 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2.2 氮肥施用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概况
1.3.1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3.2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水稻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分蘖动态和最高茎蘖数
2.4.2 株高
2.4.3 叶面积、叶面积指数
2.4.4 干物质积累量
2.4.5 作物生长率、叶面积比率、粒叶比和光合势
2.4.6 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征参数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2.4.7 水稻荧光参数
2.4.8 植株全氮磷钾含量
2.4.9 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
2.5 油菜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油菜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
2.5.2 油菜各生育时期养分含量
2.5.3 油菜成熟期考种计产
2.5.4 油菜指标的计算
2.6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与方法
2.6.1 土壤物理特性的测定
2.6.2 土壤化学特性的测定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土壤物理特性
3.1.2 土壤化学特性
3.2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3.2.1 产量及产量构成
3.2.2 水稻株高和茎蘖数
3.2.3 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
3.2.4 关键生育时期叶片光合特性
3.2.5 荧光参数
3.2.6 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3.2.7 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3.3.1 叶面积指数
3.3.2 干物质积累
3.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3.4 养分吸收量
4 结论与讨论
4.1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4.2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4.3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水稻干物质生产与养分积累特性的影响
4.4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水稻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的影响
4.5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4.6 稻油两熟制下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版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J]. 吴强,张永平,董玉新,高飞雁,谢岷.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3)
[2]施氮量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J]. 李亚静,郭振清,杨敏,张敏,刘添,李翠平,秦保平,蔡瑞国.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3)
[3]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李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5)
[4]施氮量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周进,吴杨焕,陈芳,门雪杰.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3)
[5]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稻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J]. 彭志芸,向开宏,杨志远,唐源,谌洁,张宇杰,何艳,严田蓉,孙永健,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20(01)
[6]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宁夏扬黄灌区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王月宁,冯朋博,李荣,李培富,吴文利,东雯飞,侯贤清.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1)
[7]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夏颖,李海娜,梁运江,曹铁华,梁烜赫,许广波.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9(04)
[8]施氮量对山西2个马铃薯品种产量和收益的影响[J]. 李林燕,王宏庭,赵萍萍,白小东,范向斌,杜培兵,于志勇,杨梦棣.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2)
[9]滴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宁夏扬黄灌区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吴鹏年,王艳丽,李培富,王西娜,侯贤清.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2)
[10]长期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陈松鹤,徐开未,樊高琼,白燕,杨洪坤,陈远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博士论文
[1]中国主要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潜力研究[D]. 侯胜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2]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王麒.沈阳农业大学 2015
[3]栽培耕作措施与长期施氮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D]. 王淑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肥力的综合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苏伟.华中农业大学 2014
[5]氮素营养对水稻光合作用与光合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李勇.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稻油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D]. 黄佑岗.贵州大学 2018
[2]长期秸秆还田与施氮下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D]. 张娟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刘玲玲.扬州大学 2018
[4]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 李春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7
[5]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生化特征及水稻生育特性的影响[D]. 裴鹏刚.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6]基于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的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模式研究[D]. 刘芳.华中农业大学 2012
[7]湖北省油—稻轮作下作物施肥效果和养分吸收规律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研究[D]. 段庆波.华中农业大学 2011
[8]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超级晚稻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D]. 詹可.湖南农业大学 2009
[9]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D]. 黄俏丽.扬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97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972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