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苏中地区稻麦周年高产合理施氮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11:45
  试验于2014-2016年在江苏省江都小纪镇试验基地进行。通过稻季与麦季不同施肥组合开展稻麦周年合理施氮量的研究。水稻以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与、南粳9108,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ON(0kg/667m2)、14N(14kg/667m2)、18N(18kg/667m2)、22N(22kg/667m2)、26N(26kg/667m2)、30N(30kg/667m2)种植方式为毯苗机插;在水稻试验基础上,小麦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设置 5 个氮肥水平 0N(0kg/667m2)、14N(14kg/667m2)、18N(18kg/667m2)、22N(22kg/667m2)、26N(26kg/667m2),种植方式为机条播。系统研究了稻麦两季不同施氮量组合对水稻、小麦产量形成及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的影响,为统筹稻麦周年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各品种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施氮量22N时产量达到最高,其中武运粳24号、南粳9108和甬优2640分别达到亩产700、650和750kg水平(1亩=667m2=1/15公顷),但与施氮...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苏中地区稻麦周年高产合理施氮量的研究


图II栩I翔2}l?6N她抓量〔峪加“》不同施氮量对当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前茬,小麦产量


施氮量(kg/mu)??图4前茬稻季施氮量对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2016年)??在小麦施氮量处理之中横轴表示小麦时期施氮量,图例表示前茬水稻时期施氮量。??.2前茬稻季施氮量对后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3及表4可以看出,后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随着前后茬施氮量的变化因此选择表3的数据加以说明。随着后茬小麦时期施氮量的増加,小麦的千下降的趋势,每亩穗数与每穗粒数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这从平均数中可时期施氮量确定的情况下,小麦的千粒重随着水稻时期施氮量的增加没有麦时期施氮量为0N与14N时,小麦的每亩穗数与每穗粒数随着水稻时期而增加;达到18N之后,随着水稻时期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N,每穗粒数与每亩穗数与水稻时期施氮量的变化没有明显关系。由此也可以量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每亩穗粒数的增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J]. 李升东,张卫峰,王法宏,司纪升,孔令安,刘建军.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2)
[2]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J]. 卢百关,杜永,李筠,王宝祥,周振玲,孙中伟,杨波,秦德荣,徐大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1)
[3]氮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王秀斌,徐新朋,孙刚,孙静文,梁国庆,刘光荣,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6)
[4]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J]. 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许轲,蒋晓鸿,陈厚存,高尚勤,李德剑,赵成美,戴其根,魏海燕,郭保卫.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1)
[5]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阜麦8号产量的影响[J]. 张婧霖.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5)
[6]水稻贪青的原因及预防[J]. 高红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13(05)
[7]施氮量、播期、密度对扬麦16产量影响效应[J]. 朱冬梅,汪尊杰,高德荣.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2(04)
[8]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群体特征[J]. 张洪程,赵品恒,孙菊英,吴桂成,徐军,端木银熙,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2)
[9]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研究——基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农户调研数据[J]. 韩洪云,杨增旭.  中国农业科学. 2011(23)
[10]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李瑞奇,李雁鸣,何建兴,李国春,郝秀钗,王芳.  麦类作物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形成机理与调控[D]. 丁锦峰.扬州大学 2013
[2]氮素营养调控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D]. 丁艳锋.南京农业大学 1997

硕士论文
[1]不同施氮量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D]. 曹利强.扬州大学 2015
[2]丘陵地区稻麦周年施肥组合探析及应用[D]. 冷亚麟.扬州大学 2014
[3]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群体形成特性与密肥调控[D]. 杨佳凤.扬州大学 2014
[4]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带状种植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王秀芳.四川农业大学 2012
[5]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D]. 张健.安徽农业大学 2012
[6]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株型指标与调控[D]. 朱冬梅.扬州大学 2005
[7]弱筋小麦宁麦9号优质高效群体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研究[D]. 李春燕.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8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98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