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平衡对刺五加生长代谢的生物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28 05:15
刺五加是我国珍贵的东北道地药材,是我国最重要的中药材产业品种之一,随着近几十年开采力度增大导致其种群日渐濒危,人工栽培刺五加已成为其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刺五加栽培田间管理措施研究甚少,目前也没有关于其植物营养相关深入研究。平衡施肥作为科学的养分管理方式在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起到调控药用植物的产量与品质的作用,同时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会通过改变土壤养分转化、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形成、土壤肥力保持、营养元素的转化等方式进而调控刺五加生长。因此本文针对刺五加养分管理问题重点研究了氮磷钾营养元素及配合施用对刺五加生长、代谢和土壤微生态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氮处理相关研究中N2(60g/m2)处理组将刺五加幼苗死亡率降至最低;钾处理相关研究中K2(60g/m2)处理组将刺五加幼苗死亡率降至最低;磷处理相关研究中P4(200g/m2)处理组将刺五加幼苗死亡率降至最低。(2)氮元素补充更利于刺五加幼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磷元素补充更利于刺五加幼苗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从生物...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刺五加样点分布图
技术路线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0序号名称线性方程R2线性范围(mg·ml-1)9金丝桃苷Y=2.46×106X-2.79×1050.99930.0068~0.273810槲皮素Y=4.38×106X-3.16×1050.99900.0040~0.16103.2.5.6重复性试验取刺五加根、茎、叶各6份,在上述条件下测定含量,并计算RSD。测得刺五加幼苗中根、茎、叶中各组分的RSD值见表3-6、3-7、3-8。图3-1液相色谱图(A混合对照品溶液B根C茎D叶)Figure3-1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AmixedreferencesolutionBrootCstemDleaf)表3-6刺五加幼苗中根重复性试验RSD(n=6)Table3-6RepeatabilitytestRSD(n=6)序号名称含量mg·ml-1RSD%根1L-苯丙氨酸0.1895±0.00120.652原儿茶酸0.6100±0.01101.803紫丁香酚苷0.0362±0.00041.134绿原酸0.7113±0.00330.465咖啡酸0.1560±0.00241.576刺五加苷E0.1120±0.00221.967异嗪皮啶0.2173±0.00411.888芦丁0.0303±0.00051.7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刺五加种子中胚率、内源激素和酶活力的相关性[J]. 付士朋,沈宏伟,王谦博,李俊萍,王聪,张爽,刘悦,郭盛磊,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4)
[2]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 金司阳,刘寒,杨立学,王谦博,徐明远,李俊萍,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4)
[3]氮肥对刺五加幼苗碳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刘寒,金司阳,杨立学,王谦博,郭盛磊,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4)
[4]施氮量对刺五加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刘寒,金司阳,杨立学,王谦博,郭盛磊,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4)
[5]基于MaxEnt模型评估刺五加在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布[J]. 王书越,潘少安,王明睿,王明馨,叶吉. 生态学报. 2019(09)
[6]内生真菌对刺五加种子萌发过程激素及酶含量变化的影响[J]. 沈宏伟,张爽,付士朋,李佳宾,刘悦,崔红花,郭盛磊,王振月. 中草药. 2019(03)
[7]不同浓度的外源NO对刺五加种子激素及酶含量变化的影响[J]. 沈宏伟,张爽,李佳宾,刘悦,付士朋,崔红花,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03)
[8]刺五加苗木繁育技术探析[J]. 李丽业. 种子科技. 2018(05)
[9]HPLC法分析刺五加茎中原儿茶酸及苯丙素类成分动态累积规律研究[J]. 张爽,付士朋,刘悦,沈宏伟,王振月,郭盛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08)
[10]刺五加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及品质生态学研究[J]. 徐燃,吴杰,董林林,徐江,陈平,刘淼,黄林芳,陈士林. 药学学报. 2018(02)
博士论文
[1]不同作物与施肥对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 李晓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
[2]平衡施肥对桑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施肥模型的建立[D]. 刘刚.西南大学 2012
[3]膜荚黄芪营养特性及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D]. 王渭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氮磷钾配施对黄芪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宋庆燕.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刺五加关键栽培技术研究及质量评价[D]. 冉宪飞.吉林农业大学 2015
[3]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结构与紫丁香苷含量研究[D]. 杨棕贺.吉林农业大学 2015
[4]栀子GAP基地药材质量研究[D]. 周妹.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5]人工栽培濒危药用植物川贝母鳞茎质量研究[D]. 郑军.四川农业大学 2009
[6]刺五加资源及质量研究[D]. 罗周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
[7]刺五加种质资源及评价研究[D]. 杨卫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3779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刺五加样点分布图
技术路线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0序号名称线性方程R2线性范围(mg·ml-1)9金丝桃苷Y=2.46×106X-2.79×1050.99930.0068~0.273810槲皮素Y=4.38×106X-3.16×1050.99900.0040~0.16103.2.5.6重复性试验取刺五加根、茎、叶各6份,在上述条件下测定含量,并计算RSD。测得刺五加幼苗中根、茎、叶中各组分的RSD值见表3-6、3-7、3-8。图3-1液相色谱图(A混合对照品溶液B根C茎D叶)Figure3-1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AmixedreferencesolutionBrootCstemDleaf)表3-6刺五加幼苗中根重复性试验RSD(n=6)Table3-6RepeatabilitytestRSD(n=6)序号名称含量mg·ml-1RSD%根1L-苯丙氨酸0.1895±0.00120.652原儿茶酸0.6100±0.01101.803紫丁香酚苷0.0362±0.00041.134绿原酸0.7113±0.00330.465咖啡酸0.1560±0.00241.576刺五加苷E0.1120±0.00221.967异嗪皮啶0.2173±0.00411.888芦丁0.0303±0.00051.7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刺五加种子中胚率、内源激素和酶活力的相关性[J]. 付士朋,沈宏伟,王谦博,李俊萍,王聪,张爽,刘悦,郭盛磊,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4)
[2]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 金司阳,刘寒,杨立学,王谦博,徐明远,李俊萍,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4)
[3]氮肥对刺五加幼苗碳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刘寒,金司阳,杨立学,王谦博,郭盛磊,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4)
[4]施氮量对刺五加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刘寒,金司阳,杨立学,王谦博,郭盛磊,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4)
[5]基于MaxEnt模型评估刺五加在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布[J]. 王书越,潘少安,王明睿,王明馨,叶吉. 生态学报. 2019(09)
[6]内生真菌对刺五加种子萌发过程激素及酶含量变化的影响[J]. 沈宏伟,张爽,付士朋,李佳宾,刘悦,崔红花,郭盛磊,王振月. 中草药. 2019(03)
[7]不同浓度的外源NO对刺五加种子激素及酶含量变化的影响[J]. 沈宏伟,张爽,李佳宾,刘悦,付士朋,崔红花,王振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03)
[8]刺五加苗木繁育技术探析[J]. 李丽业. 种子科技. 2018(05)
[9]HPLC法分析刺五加茎中原儿茶酸及苯丙素类成分动态累积规律研究[J]. 张爽,付士朋,刘悦,沈宏伟,王振月,郭盛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08)
[10]刺五加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及品质生态学研究[J]. 徐燃,吴杰,董林林,徐江,陈平,刘淼,黄林芳,陈士林. 药学学报. 2018(02)
博士论文
[1]不同作物与施肥对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 李晓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
[2]平衡施肥对桑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施肥模型的建立[D]. 刘刚.西南大学 2012
[3]膜荚黄芪营养特性及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D]. 王渭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氮磷钾配施对黄芪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宋庆燕.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刺五加关键栽培技术研究及质量评价[D]. 冉宪飞.吉林农业大学 2015
[3]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结构与紫丁香苷含量研究[D]. 杨棕贺.吉林农业大学 2015
[4]栀子GAP基地药材质量研究[D]. 周妹.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5]人工栽培濒危药用植物川贝母鳞茎质量研究[D]. 郑军.四川农业大学 2009
[6]刺五加资源及质量研究[D]. 罗周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
[7]刺五加种质资源及评价研究[D]. 杨卫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3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237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