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甘蔗对甘蔗养分吸收及转录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02 12:40
甘蔗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当前,我国甘蔗产业生产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为了追求高产长期过量施肥,并且主产蔗区普遍采用单一多年连作的栽培方式,造成蔗田土壤酸化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甘蔗产量和品质下降等。如何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甘蔗产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甘蔗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是一类专性共生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研究表明(AM)真菌可以促进宿主植物养分吸收,增强抗性、同时还可改善土壤结构,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等。本研究拟利用蔗区优势AM真菌,侵染大棚盆栽甘蔗。探讨不同菌种及不同施肥水平下AM真菌对甘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探讨AM真菌侵染甘蔗对甘蔗养分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为提高甘蔗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早日实现甘蔗AM菌剂的科学发展及规模化应用打下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接种AM真菌可以影响甘蔗的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的菌种类型及不同的施肥水平下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能够促进甘蔗地上部分植株生物量及株高的生长发育,提...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RNA-Seq测序流程[90]
结果与分析18图3-1不同处理对甘蔗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Fig.3-1Dynamicchangesofchlorophyllcontentofsugarcane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Gm为Glomusmosseae真菌、Ge为Glomusetunicatum真菌、As为Acaulosporascrobiculata真菌、Mx为三者的等比例混合菌剂。横坐标各处理名称最后一位数字1表示第一次采样,2表示第二次采样,3表示第三次采样。N为正常施肥(0.75g/盆),R为减量施肥(0.375g/盆)。小写字母表示同一采样时期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如图3-2所示,各处理甘蔗叶片类黄酮指数随三个采样时期总体上呈现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在每个采样时期中,在每个施肥水平下,各处理的类黄酮指数总体上低于空白对照且正常施肥的类黄酮指数普遍低于减量施肥。在第一个采样时期中,各处理的类黄酮指数在正常和减量施肥水平下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且AsN显著低于AsR(P<0.05)。在第二个采样时期中,正常施肥水平下的GeN和MxN均显著低于CKN(P<0.05)。且GmN显著低于GmR、GeN显著低于GeR、MxN显著低于MxR(P<0.05)。在第三个采样时期中,正常施肥水平下的GeN和MxN均显著低于CKN(P<0.05)。在减量施肥水平下,AsR和MxR均显著低于CKR(P<0.05)。图3-2不同处理对甘蔗叶片类黄酮指数的动态变化Fig.3-2Dynamicchangesofflavonoidindexofsugarcaneleave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Gm为Glomusmosseae真菌、Ge为Glomusetunicatum真菌、As为Acaulosporascrobiculata
结果与分析18图3-1不同处理对甘蔗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Fig.3-1Dynamicchangesofchlorophyllcontentofsugarcane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Gm为Glomusmosseae真菌、Ge为Glomusetunicatum真菌、As为Acaulosporascrobiculata真菌、Mx为三者的等比例混合菌剂。横坐标各处理名称最后一位数字1表示第一次采样,2表示第二次采样,3表示第三次采样。N为正常施肥(0.75g/盆),R为减量施肥(0.375g/盆)。小写字母表示同一采样时期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如图3-2所示,各处理甘蔗叶片类黄酮指数随三个采样时期总体上呈现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在每个采样时期中,在每个施肥水平下,各处理的类黄酮指数总体上低于空白对照且正常施肥的类黄酮指数普遍低于减量施肥。在第一个采样时期中,各处理的类黄酮指数在正常和减量施肥水平下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且AsN显著低于AsR(P<0.05)。在第二个采样时期中,正常施肥水平下的GeN和MxN均显著低于CKN(P<0.05)。且GmN显著低于GmR、GeN显著低于GeR、MxN显著低于MxR(P<0.05)。在第三个采样时期中,正常施肥水平下的GeN和MxN均显著低于CKN(P<0.05)。在减量施肥水平下,AsR和MxR均显著低于CKR(P<0.05)。图3-2不同处理对甘蔗叶片类黄酮指数的动态变化Fig.3-2Dynamicchangesofflavonoidindexofsugarcaneleave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Gm为Glomusmosseae真菌、Ge为Glomusetunicatum真菌、As为Acaulosporascrobiculat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 孙志祥,韩上,武际,李敏,王慧,程文龙,唐杉,朱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9)
[2]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生长与次生代谢的影响[J]. 张敏瑜,王明元,侯式贞,刘建福,林萍,李雨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0(01)
[3]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苜蓿生长影响[J]. 张延旭,毕银丽,郭楠,宋子恒,李向磊,苗春光. 煤炭学报. 2019(12)
[4]不同土壤pH下AM真菌对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J]. 邓杰,李芳,古丽君,段廷玉. 草业科学. 2019(11)
[5]丛枝菌根真菌对碱胁迫下紫花苜蓿耐碱性的影响[J]. 才华,董理,邢易梅,杨圣秋,宋婷婷,许慧慧.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0)
[6]接种4种丛枝菌根对中华润楠苗木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郑明轩,林伟通,吴永彬. 南方林业科学. 2019(05)
[7]菲和芘胁迫下AMF和PGPR对高羊茅生理生态的响应[J]. 李文彬,宁楚涵,李伟,李峰,郭绍霞. 草业学报. 2019(08)
[8]丛枝菌根与土壤碳截获的研究进展[J]. 李艳红,李艳凤.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2)
[9]草地早熟禾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PTR FAMILY 5.8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陈阳,金一锋,张学通,刘宇琦,林媛媛,张博学.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3)
[10]丛枝菌根真菌对矿质养分活化作用研究进展[J]. 屈明华,俞元春,李生,张金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2)
博士论文
[1]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分子机理的研究[D]. 陈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钾转运体KUP7参与拟南芥响应低钾胁迫的功能研究[D]. 韩敏.中国农业大学 2015
[3]不同农业措施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侵染效应的影响[D]. 张贵云.南京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硒吸收、积累的机理研究[D]. 陈雪.广西大学 2019
[2]不同施肥对高粱生长及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 崔佩佩.山西大学 2018
[3]谷子与狗尾草基因组比较及落粒相关基因PT2的鉴定与分析[D]. 李燕.山西农业大学 2018
[4]丛枝菌根真菌对大豆硒吸收的影响机制[D]. 牟迪.湖北民族学院 2017
[5]采煤塌陷区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李倩.山西农业大学 2017
[6]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水分胁迫下茶树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D]. 许平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7]离体培养环境下AM真菌次生孢子产生条件的优化[D]. 冉海燕.贵州大学 2016
[8]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施钾对宁夏枸杞响应干旱胁迫的交互影响[D]. 韦素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9]广西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研究[D]. 廖楠.广西师范大学 2016
[10]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紫穗槐菌根差异表达基因[D]. 刘璇.黑龙江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28462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RNA-Seq测序流程[90]
结果与分析18图3-1不同处理对甘蔗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Fig.3-1Dynamicchangesofchlorophyllcontentofsugarcane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Gm为Glomusmosseae真菌、Ge为Glomusetunicatum真菌、As为Acaulosporascrobiculata真菌、Mx为三者的等比例混合菌剂。横坐标各处理名称最后一位数字1表示第一次采样,2表示第二次采样,3表示第三次采样。N为正常施肥(0.75g/盆),R为减量施肥(0.375g/盆)。小写字母表示同一采样时期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如图3-2所示,各处理甘蔗叶片类黄酮指数随三个采样时期总体上呈现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在每个采样时期中,在每个施肥水平下,各处理的类黄酮指数总体上低于空白对照且正常施肥的类黄酮指数普遍低于减量施肥。在第一个采样时期中,各处理的类黄酮指数在正常和减量施肥水平下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且AsN显著低于AsR(P<0.05)。在第二个采样时期中,正常施肥水平下的GeN和MxN均显著低于CKN(P<0.05)。且GmN显著低于GmR、GeN显著低于GeR、MxN显著低于MxR(P<0.05)。在第三个采样时期中,正常施肥水平下的GeN和MxN均显著低于CKN(P<0.05)。在减量施肥水平下,AsR和MxR均显著低于CKR(P<0.05)。图3-2不同处理对甘蔗叶片类黄酮指数的动态变化Fig.3-2Dynamicchangesofflavonoidindexofsugarcaneleave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Gm为Glomusmosseae真菌、Ge为Glomusetunicatum真菌、As为Acaulosporascrobiculata
结果与分析18图3-1不同处理对甘蔗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Fig.3-1Dynamicchangesofchlorophyllcontentofsugarcane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Gm为Glomusmosseae真菌、Ge为Glomusetunicatum真菌、As为Acaulosporascrobiculata真菌、Mx为三者的等比例混合菌剂。横坐标各处理名称最后一位数字1表示第一次采样,2表示第二次采样,3表示第三次采样。N为正常施肥(0.75g/盆),R为减量施肥(0.375g/盆)。小写字母表示同一采样时期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如图3-2所示,各处理甘蔗叶片类黄酮指数随三个采样时期总体上呈现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在每个采样时期中,在每个施肥水平下,各处理的类黄酮指数总体上低于空白对照且正常施肥的类黄酮指数普遍低于减量施肥。在第一个采样时期中,各处理的类黄酮指数在正常和减量施肥水平下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且AsN显著低于AsR(P<0.05)。在第二个采样时期中,正常施肥水平下的GeN和MxN均显著低于CKN(P<0.05)。且GmN显著低于GmR、GeN显著低于GeR、MxN显著低于MxR(P<0.05)。在第三个采样时期中,正常施肥水平下的GeN和MxN均显著低于CKN(P<0.05)。在减量施肥水平下,AsR和MxR均显著低于CKR(P<0.05)。图3-2不同处理对甘蔗叶片类黄酮指数的动态变化Fig.3-2Dynamicchangesofflavonoidindexofsugarcaneleave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Gm为Glomusmosseae真菌、Ge为Glomusetunicatum真菌、As为Acaulosporascrobiculat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 孙志祥,韩上,武际,李敏,王慧,程文龙,唐杉,朱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9)
[2]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生长与次生代谢的影响[J]. 张敏瑜,王明元,侯式贞,刘建福,林萍,李雨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0(01)
[3]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苜蓿生长影响[J]. 张延旭,毕银丽,郭楠,宋子恒,李向磊,苗春光. 煤炭学报. 2019(12)
[4]不同土壤pH下AM真菌对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J]. 邓杰,李芳,古丽君,段廷玉. 草业科学. 2019(11)
[5]丛枝菌根真菌对碱胁迫下紫花苜蓿耐碱性的影响[J]. 才华,董理,邢易梅,杨圣秋,宋婷婷,许慧慧.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0)
[6]接种4种丛枝菌根对中华润楠苗木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 郑明轩,林伟通,吴永彬. 南方林业科学. 2019(05)
[7]菲和芘胁迫下AMF和PGPR对高羊茅生理生态的响应[J]. 李文彬,宁楚涵,李伟,李峰,郭绍霞. 草业学报. 2019(08)
[8]丛枝菌根与土壤碳截获的研究进展[J]. 李艳红,李艳凤.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2)
[9]草地早熟禾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PTR FAMILY 5.8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陈阳,金一锋,张学通,刘宇琦,林媛媛,张博学.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3)
[10]丛枝菌根真菌对矿质养分活化作用研究进展[J]. 屈明华,俞元春,李生,张金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2)
博士论文
[1]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沙葱萤叶甲成虫夏滞育分子机理的研究[D]. 陈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钾转运体KUP7参与拟南芥响应低钾胁迫的功能研究[D]. 韩敏.中国农业大学 2015
[3]不同农业措施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侵染效应的影响[D]. 张贵云.南京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硒吸收、积累的机理研究[D]. 陈雪.广西大学 2019
[2]不同施肥对高粱生长及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 崔佩佩.山西大学 2018
[3]谷子与狗尾草基因组比较及落粒相关基因PT2的鉴定与分析[D]. 李燕.山西农业大学 2018
[4]丛枝菌根真菌对大豆硒吸收的影响机制[D]. 牟迪.湖北民族学院 2017
[5]采煤塌陷区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李倩.山西农业大学 2017
[6]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水分胁迫下茶树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D]. 许平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7]离体培养环境下AM真菌次生孢子产生条件的优化[D]. 冉海燕.贵州大学 2016
[8]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施钾对宁夏枸杞响应干旱胁迫的交互影响[D]. 韦素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9]广西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研究[D]. 廖楠.广西师范大学 2016
[10]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紫穗槐菌根差异表达基因[D]. 刘璇.黑龙江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28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284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