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龙薯蓣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4:18
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属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为多年生草质藤本。该种的根状茎具极高的药用价值,由于人类不断采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为了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本研究选取穿龙薯蓣幼嫩带节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已初步建立了穿龙薯蓣茎段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外植体消毒:穿龙薯蓣茎段以75%酒精处理30s,再以0.1%HgCl2浸泡5min,消毒效果最好,成活率达83.33%。(2)初代培养: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2mg/L+6-BA 2mg/L,腋芽萌发率为 86.67%。(3)继代培养: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3mg/L,增殖系数为4.58;以30d为一个继代周期效果最好;第三次继代效果最好,最适继代次数以3次为宜。(4)生根培养:不同培养基培养产生的新根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生根率为73.34%;最佳蔗糖浓度为20g/L。(5)炼苗及移栽:炼苗10d后移栽,以...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试验技术路线??
穿龙薯孩第二次继代培养MS十NAA0.2mg/L+6-BA3mg/L
穿龙薯预生根培养I/2MS+NAAI/2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木薯组培苗壮苗生根技术研究[J]. 曾文丹,陆柳英,谢向誉,严华兵. 南方农业学报. 2015(10)
[2]白芨组培快速繁殖体系研究[J]. 鲁光耀,杨仙,蒋瑞彬,蒋福升,钱朝东,丁志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5)
[3]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颜色特征的关系[J]. 费丽君,蔡月芹.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4]天然产物薯蓣皂苷的研究进展[J]. 许丽娜,卫永丽,彭金咏. 中国中药杂志. 2015(01)
[5]培养环境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汪一婷,吕永平,牟豪杰,周迪江,陈志,陈利萍,陈剑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7)
[6]参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J]. 夏赟,谭文丽,陈银华,黄小龙,谢俊,黄东益. 热带生物学报. 2012(03)
[7]薯蓣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J]. 李朝炜,姚彬,王琳珊,黄亚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5)
[8]手掌参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 杨爽,方江平,王勇.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1)
[9]穿龙薯蓣开发历史及资源现状[J]. 孟祥才,邹云峰,李庆峰,王勋,董林强,张宇飞,杨平,王喜军. 中国现代中药. 2011(12)
[10]响应面法优化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的提取[J]. 李长田,李江楠,赵伟.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8)
博士论文
[1]湖北麦冬资源品质与不育机理研究[D]. 周群.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穿龙薯蓣的快速繁育、RAPD鉴定及有效成分分析的研究[D]. 陈凤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盾叶薯蓣三倍体和二倍体试管苗生物学性状比较[D]. 龚玉佳.河南师范大学 2012
[2]柚木再生体系构建的初步研究[D]. 郭彦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3]盾叶薯蓣和菊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 张蓉.陕西师范大学 2010
[4]穿龙薯蓣微块茎的低成本离体快繁及林下栽培的研究[D]. 王花琴.东北师范大学 2009
[5]光叶楮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研究[D]. 刘中兵.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中草药穿龙薯蓣的组织培养研究[D]. 张数鑫.山东农业大学 2006
[7]佛手山药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D]. 刘金英.华中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48635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试验技术路线??
穿龙薯孩第二次继代培养MS十NAA0.2mg/L+6-BA3mg/L
穿龙薯预生根培养I/2MS+NAAI/2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木薯组培苗壮苗生根技术研究[J]. 曾文丹,陆柳英,谢向誉,严华兵. 南方农业学报. 2015(10)
[2]白芨组培快速繁殖体系研究[J]. 鲁光耀,杨仙,蒋瑞彬,蒋福升,钱朝东,丁志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5)
[3]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颜色特征的关系[J]. 费丽君,蔡月芹.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4]天然产物薯蓣皂苷的研究进展[J]. 许丽娜,卫永丽,彭金咏. 中国中药杂志. 2015(01)
[5]培养环境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汪一婷,吕永平,牟豪杰,周迪江,陈志,陈利萍,陈剑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7)
[6]参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J]. 夏赟,谭文丽,陈银华,黄小龙,谢俊,黄东益. 热带生物学报. 2012(03)
[7]薯蓣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J]. 李朝炜,姚彬,王琳珊,黄亚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5)
[8]手掌参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 杨爽,方江平,王勇.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1)
[9]穿龙薯蓣开发历史及资源现状[J]. 孟祥才,邹云峰,李庆峰,王勋,董林强,张宇飞,杨平,王喜军. 中国现代中药. 2011(12)
[10]响应面法优化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的提取[J]. 李长田,李江楠,赵伟.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8)
博士论文
[1]湖北麦冬资源品质与不育机理研究[D]. 周群.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穿龙薯蓣的快速繁育、RAPD鉴定及有效成分分析的研究[D]. 陈凤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盾叶薯蓣三倍体和二倍体试管苗生物学性状比较[D]. 龚玉佳.河南师范大学 2012
[2]柚木再生体系构建的初步研究[D]. 郭彦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3]盾叶薯蓣和菊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 张蓉.陕西师范大学 2010
[4]穿龙薯蓣微块茎的低成本离体快繁及林下栽培的研究[D]. 王花琴.东北师范大学 2009
[5]光叶楮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研究[D]. 刘中兵.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中草药穿龙薯蓣的组织培养研究[D]. 张数鑫.山东农业大学 2006
[7]佛手山药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D]. 刘金英.华中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48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486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