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灌区地膜利用方式与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协同效应
发布时间:2022-01-08 18:38
通过不同地膜利用方式(NT:前茬玉米覆膜收获后免耕,次年直接播种;RT:秋免耕春覆膜;CT:传统耕作覆膜)和不同灌水水平(I1:全生育期灌水450 mm;I2:495 mm;I3:540 mm)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响应规律,揭示地膜利用方式和灌溉量调控玉米产量形成的机制,为覆膜种植玉米集成利用免耕和限量灌溉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NT和RT覆膜免耕处理降低了玉米吐丝期前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分别较传统耕作覆膜处理平均降低32.4%和45.9%,但吐丝期后使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分别提高7.4%和32.6%;灌水减量至495 mm未造成干物质累积量和生长率降低。NT和RT覆膜免耕处理使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和百粒重较传统耕作覆膜处理平均分别提高13.4%和6.6%,进而使3 a平均产量提高5.4%;灌水减量至495 mm并未引起减产。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有限灌水条件下覆膜免耕玉米主要通过增加双穗数和增大百粒重来提高籽粒产量。可见,集地膜覆盖和免耕为一体的覆膜免耕技术是干旱地区玉米生产较为理想的种植技术。
【文章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3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地膜利用方式与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收获指数
表1 不同灌水处理的灌溉制度/mmTable 1 Irrigation schedule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Treatment 苗期Seeding 拔节期Jointing 大喇叭口期Big trumpet 开花期Flower 灌浆期Filling 灌溉总额Irrigation quota I1 90 90 90 90 90 450 I2 90 105 105 105 90 495 I3 90 120 120 120 90 5402.1.2 群体生长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方式与施肥对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张明君,李玲玲,谢军红,任金虎,Lamptey Shirley.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1)
[2]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赵财,陈桂平,柴强,于爱忠,殷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3]不同灌水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徐剑,赵经华,黄红建,马英杰,杨磊. 节水灌溉. 2017(01)
[4]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齐智娟,冯浩,张体彬,周立峰. 农业工程学报. 2016(20)
[5]前茬小麦秸秆处理方式对河西走廊地膜覆盖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J]. 殷文,陈桂平,柴强,赵财,冯福学,于爱忠,胡发龙,郭瑶.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5)
[6]不同灌水水平下一膜两年覆盖间作农田耗水特征及经济效益研究[J]. 赵财,柴强,冯福学,殷文,胡发龙,周文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6)
[7]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轮作玉米干物质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殷文,冯福学,赵财,于爱忠,柴强,胡发龙,郭瑶. 作物学报. 2016(05)
[8]供水与地膜覆盖对干旱灌区玉米产量的影响[J]. 于爱忠,柴强. 作物学报. 2015(05)
[9]灌水量对制种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马兴祥,陈雷,王鹤龄,丁文魁,李英,任丽雯.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9)
[10]覆膜抑制土壤呼吸提高旱作春玉米产量[J]. 高翔,龚道枝,顾峰雪,郝卫平,梅旭荣.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6)
本文编号:3577075
【文章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3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地膜利用方式与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收获指数
表1 不同灌水处理的灌溉制度/mmTable 1 Irrigation schedule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Treatment 苗期Seeding 拔节期Jointing 大喇叭口期Big trumpet 开花期Flower 灌浆期Filling 灌溉总额Irrigation quota I1 90 90 90 90 90 450 I2 90 105 105 105 90 495 I3 90 120 120 120 90 5402.1.2 群体生长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方式与施肥对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张明君,李玲玲,谢军红,任金虎,Lamptey Shirley.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1)
[2]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赵财,陈桂平,柴强,于爱忠,殷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3]不同灌水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徐剑,赵经华,黄红建,马英杰,杨磊. 节水灌溉. 2017(01)
[4]覆膜耕作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齐智娟,冯浩,张体彬,周立峰. 农业工程学报. 2016(20)
[5]前茬小麦秸秆处理方式对河西走廊地膜覆盖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J]. 殷文,陈桂平,柴强,赵财,冯福学,于爱忠,胡发龙,郭瑶.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5)
[6]不同灌水水平下一膜两年覆盖间作农田耗水特征及经济效益研究[J]. 赵财,柴强,冯福学,殷文,胡发龙,周文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6)
[7]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轮作玉米干物质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殷文,冯福学,赵财,于爱忠,柴强,胡发龙,郭瑶. 作物学报. 2016(05)
[8]供水与地膜覆盖对干旱灌区玉米产量的影响[J]. 于爱忠,柴强. 作物学报. 2015(05)
[9]灌水量对制种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马兴祥,陈雷,王鹤龄,丁文魁,李英,任丽雯.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9)
[10]覆膜抑制土壤呼吸提高旱作春玉米产量[J]. 高翔,龚道枝,顾峰雪,郝卫平,梅旭荣.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6)
本文编号:3577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770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