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密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5 05:0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早稻材料,泰优390和湘晚籼13为晚稻材料,设置不施氮常密(CK0)、不施氮高密(CK1)、常氮常密(D0N0)、低氮高密(D1N1)4种氮肥密度组合,研究低氮密植对机插早、晚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0N0相比,D1N1更有利于构建水稻优良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分蘖数和主要生育期干物质含量,且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群体生长率等群体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D1N1协调穗数与粒数的矛盾,提高群体总颖花量,维持结实率和千粒重,保持产量稳定;D1N1还可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但对氮收获指数影响较小。低氮密植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因品种、稻季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减收风险。综合考虑,低氮密植可兼顾水稻产量的稳定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且氮肥投入的减少有利于环保。
【文章来源】:作物杂志.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氮肥密度处理下机插早稻群体分蘖动态
对于晚稻,如图2所示,N1D1处理下浏阳和衡阳V3和V4单位面积分蘖数均分别明显高于N0D0处理。说明N1D1处理前期减氮并未导致水稻群体分蘖数下降,通过增密甚至可以提高水稻群体分蘖数。2.2 不同氮肥密度处理机插双季稻SPAD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肥运筹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 周婵婵,陈海强,王术,刘丽华,董立强,高光杰. 中国稻米. 2019(05)
[2]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J]. 吴培,陈天晔,袁嘉琦,黄恒,邢志鹏,胡雅杰,朱明,李德剑,刘国林,张洪程.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3)
[3]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对钵苗机插杂交籼稻C两优华占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管正策,冯跃华,许桂玲,黄佑岗,张佳凤,牟桂婷,欧达,王玲莉,苏卫.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8)
[4]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季红娟,董长生,赵步洪,陈刚,郑青松,陶文斌,张小祥,李育红,肖宁,潘存红,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02)
[5]施氮量对机穴播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董洋阳,贾晴晴,朱新春,刘章生,王雅凤. 中国稻米. 2018(03)
[6]密度和施氮量对早熟晚粳通粳981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 周根友,汪波,夏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3)
[7]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J]. 李应洪,孙永健,李玥,吕腾飞,蒋明金,严奉君,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6)
[8]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旌优127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蒋鹏,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核农学报. 2017(10)
[9]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秦俭,蒋开锋,张涛,熊洪,徐富贤,郑家奎,蒋鹏. 中国稻米. 2017(04)
[10]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陈佳娜,曹放波,谢小兵,单双吕,高伟,李志斌,黄敏,邹应斌. 作物学报. 2016(08)
博士论文
[1]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 朱相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硕士论文
[1]不同双季水稻品种对施氮量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 邓婕.江西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7940
【文章来源】:作物杂志.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氮肥密度处理下机插早稻群体分蘖动态
对于晚稻,如图2所示,N1D1处理下浏阳和衡阳V3和V4单位面积分蘖数均分别明显高于N0D0处理。说明N1D1处理前期减氮并未导致水稻群体分蘖数下降,通过增密甚至可以提高水稻群体分蘖数。2.2 不同氮肥密度处理机插双季稻SPAD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肥运筹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 周婵婵,陈海强,王术,刘丽华,董立强,高光杰. 中国稻米. 2019(05)
[2]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J]. 吴培,陈天晔,袁嘉琦,黄恒,邢志鹏,胡雅杰,朱明,李德剑,刘国林,张洪程.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3)
[3]施氮量和机插密度对钵苗机插杂交籼稻C两优华占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管正策,冯跃华,许桂玲,黄佑岗,张佳凤,牟桂婷,欧达,王玲莉,苏卫.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8)
[4]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季红娟,董长生,赵步洪,陈刚,郑青松,陶文斌,张小祥,李育红,肖宁,潘存红,李爱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02)
[5]施氮量对机穴播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董洋阳,贾晴晴,朱新春,刘章生,王雅凤. 中国稻米. 2018(03)
[6]密度和施氮量对早熟晚粳通粳981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 周根友,汪波,夏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3)
[7]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J]. 李应洪,孙永健,李玥,吕腾飞,蒋明金,严奉君,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6)
[8]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旌优127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蒋鹏,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核农学报. 2017(10)
[9]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秦俭,蒋开锋,张涛,熊洪,徐富贤,郑家奎,蒋鹏. 中国稻米. 2017(04)
[10]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陈佳娜,曹放波,谢小兵,单双吕,高伟,李志斌,黄敏,邹应斌. 作物学报. 2016(08)
博士论文
[1]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 朱相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硕士论文
[1]不同双季水稻品种对施氮量的敏感性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 邓婕.江西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7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079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