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春玉米品种氮效率差异及其对深松减氮的响应机制

发布时间:2022-02-14 16:06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合理施用氮肥成为研究热点。玉米主产区由于多年采用不合理耕作方式,导致耕层浅实少,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差,根系下扎阻力增加,影响玉米对深层养分的吸收利用,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进而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本试验以筛选的四类不同氮效率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深松40cm和旋耕15cm条件下,配施300kg/hm2、150kg/hm2和0kg/hm2 3个施氮量。以土壤-根系结构-冠层生理-产量为主线,系统研究了不同春玉米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对深松减氮响应的机制。研究结果为内蒙古平原灌区利用适宜的氮效率品种,采取深松减氮措施,实现春玉米丰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按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将30个玉米品种分成吸收效率高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双高型)、吸收效率高利用效率低的品种(高低型)、吸收效率低利用效率高(低高型)和吸收效率低利用效率低的品种(双低型)等4类。(2)不同氮效率类型品种氮效率差异主要在于地下部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地上部SPAD值、吐丝期叶面积、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春玉米品种氮效率差异及其对深松减氮的响应机制


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玉米氮效率聚类分析树状图

土壤紧实度,深松,土层,吐丝期


表 4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层土壤容重(g/cm3)Table 4 Variation of Subsoil bulk densensity of different treatmengts写字母表示在 5%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下同。owercase letters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t at 5% level,the same below.土壤紧实度深度(cm)oil Tillage处理Treaments播前before seeding吐丝期Silkingstage0-20浅旋 1.44a 1.45a 深松 1.37b 1.38b 20-40浅旋 1.42a 1.46a 深松 1.35b 1.39b 40-60浅旋 1.43a 1.46a 深松 1.39a 1.42a

土壤含水量,土层,深松,方式


不同春玉米品种氮效率差异及其对深松减氮的响应机制由图 3 可知,不同耕作处理下各土层的土壤紧实度差异显著。深松各土层实度低于浅旋处理,在 5-30cm 土层差异显著。5-30cm 土层在深松、浅旋下土紧实度分别为 542-2264kpa、832-2400kpa。说明深松有效的打破犁底层,降低壤的紧实度。2.3 土壤含水量由图 4 可见,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两耕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随土的加深土壤含水量提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含水量降低,且各土层土壤含水均表现为深松处理显著高于浅旋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氮效率玉米根系时空分布与氮素吸收对氮肥的响应[J]. 屈佳伟,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胡树平,孙继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2]不同供氮水平对苦苣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马亚东,刘慧英,张筱茜,司鑫雨,刁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3]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氮素利用差异的分析[J].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张捷,杜盼,吴懿鑫,马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2)
[4]冬小麦–夏玉米与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产量及光温资源利用特征比较[J]. 周宝元,王志敏,岳阳,马玮,赵明.  作物学报. 2015(09)
[5]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的调控[J]. 马存金,刘鹏,赵秉强,张善平,冯海娟,赵杰,杨今胜,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4)
[6]深松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J]. 梁熠,马琨,朱海燕,齐华,刘明.  玉米科学. 2014(02)
[7]高产春玉米灌浆期碳氮积累、转运及叶片衰老特性对深松深度的响应[J]. 尹斌,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孙继颖,胡树平,苏治军,谢岷,王水霞,吕佳雯.  玉米科学. 2014(02)
[8]休闲期耕作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孙敏,白冬,高志强,任爱霞,邓妍,赵维峰,赵红梅.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1)
[9]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and Leaf Gas Exchange in Naked Oat[J]. LIN Ye-chun,HU Yue-gao,REN Chang-zhong,GUO Lai-chun,WANG Chun-long,JIANG Ying,WANG Xue-jiao,Phendukani Hlatshwayo,ZENG Zhao-ha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12)
[10]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干物质与氮素运移特性的研究[J]. 崔超,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孙继颖,胡树平,苏治军,谢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6)

博士论文
[1]玉米冠层—根系—土壤系统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品种差异及生理机制[D]. 屈佳伟.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
[2]江苏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规律及技术研究[D]. 杜永林.南京农业大学 2014
[3]深松和施氮与土壤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D]. 刘明.沈阳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演变规律及其与根系的关系[D]. 刘梅.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不同基因型春玉米氮效率差异比较研究[D]. 刘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
[3]氮肥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李强.四川农业大学 2014
[4]夏玉米花后叶片光合衰老的调控技术途径及其产量效应[D]. 孙雪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5]控释肥和深松对玉米氮水利用、生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胡恒宇.山东农业大学 2012
[6]不同施肥方式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和源库代谢的影响[D]. 张超男.河南农业大学 2008
[7]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李淑文.河北农业大学 2004
[8]玉米氮高效指标鉴定及其遗传研究[D]. 周联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24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24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