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节胺对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4 12:40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作为棉花大田生产的重要栽培措施,是影响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养分吸收与利用、光合产物形成与转运,及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揭示种植密度和缩节胺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实现棉花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3-2014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120° 34’E,33° 24’N)进行,设置品种、缩节胺和种植密度三个因素,采用再裂区设计,主区为缩节胺,副区为品种,副副区为种植密度,设置清水和常规用量两个缩节胺水平,泗抗1号和泗杂3号两个品种,1.35、2.55、3.75、4.95万株/hm2四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缩节胺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花产量品质,生物量累积与分配,养分吸收与利用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产量品质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品种、缩节胺与种植密度对棉株生物量、籽棉产量、马克隆值和纤维整齐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提高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降低铃重,而喷施缩节胺能够提高铃重和籽棉产量。不喷施缩节胺条件下,纤维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变劣,...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产量的影响??Fig.?2-1?Effects?of?DPC?on?Cotton?Yield?at?Different?Density??
一l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株氮素浓度动态
2.2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植株磷素变化的影响??2.2.1不同密度及缩节胺处理下棉株憐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图3-3可以看出,各密度及缩节胺处理下,棉株磷浓度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降低趋势,同一生育时期内,棉株磷浓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回归分析显??示(表3-3),棉株磷浓度随时间的下降趋势可用负指数函数方程(y=ae_bx)很好的??拟合。随种植密度增加方程中a?(初始值)值及b?(下降速率)值均呈下降趋势,即??磷浓度及下降速率降低。泗杂3号的a值及b值均高于洒抗1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植密度与缩节胺(DPC)对麦后直播机采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杨长琴,张国伟,刘瑞显. 江苏农业学报. 2016(06)
[2]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调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J]. 杨长琴,张国伟,刘瑞显,张雷,周关印. 棉花学报. 2016(04)
[3]杂交棉低密度种植与常规棉高密度种植模式差异探讨[J]. 高培喜,陈玉波. 中国棉花. 2015(12)
[4]花铃期干旱对不同部位棉铃对位叶糖代谢及铃重的影响[J]. 杨长琴,刘瑞显,杨富强,张国伟,徐立华,周治国. 棉花学报. 2014(05)
[5]两种类型棉花品种主要性状差异研究[J]. 杨磊,李桂珍,张晓元,涂祈钧. 棉花科学. 2014(04)
[6]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刘燕,原保忠,张献龙,聂以春,付小勤,柯昌煌,叶胜池. 农学学报. 2013(06)
[7]缩节胺(DPC)对干旱区杂交棉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调节[J]. 冯国艺,姚炎帝,杜明伟,田景山,罗宏海,张亚黎,张旺锋. 棉花学报. 2012(01)
[8]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 杨勇,刘强,宋海星,官春云,荣湘民,彭建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9]机采稀植杂交棉栽培技术[J]. 王洪彬,郑本明. 新疆农业科技. 2011(06)
[10]缩节胺(DPC)对不同密度下棉花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性状的影响[J]. 罗宏海,赵瑞海,韩春丽,张旺锋. 棉花学报. 2011(04)
硕士论文
[1]棉花机采模式下行距变化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王聪.石河子大学 2015
[2]棉花缩节胺处理与整枝效应的研究[D]. 刘燕.华中农业大学 2013
[3]种植密度对抗虫杂交棉生育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文俊.安徽农业大学 2013
[4]种植密度对杂交棉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徐娇.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花铃期遮荫对不同播种期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D].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南京农业大学 2013
[6]种植密度对棉花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史伟.南京农业大学 2012
[7]冀中南棉区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D]. 王志才.河北农业大学 2011
[8]棉花不同密度效应研究[D]. 骆雪姣.华中农业大学 2010
[9]棉花、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棉蚜相互作用的研究[D]. 周运刚.石河子大学 2010
[10]种植密度对棉铃(纤维、棉籽)品质形成的影响[D]. 朱丽丽.南京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24573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产量的影响??Fig.?2-1?Effects?of?DPC?on?Cotton?Yield?at?Different?Density??
一l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株氮素浓度动态
2.2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植株磷素变化的影响??2.2.1不同密度及缩节胺处理下棉株憐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图3-3可以看出,各密度及缩节胺处理下,棉株磷浓度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降低趋势,同一生育时期内,棉株磷浓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回归分析显??示(表3-3),棉株磷浓度随时间的下降趋势可用负指数函数方程(y=ae_bx)很好的??拟合。随种植密度增加方程中a?(初始值)值及b?(下降速率)值均呈下降趋势,即??磷浓度及下降速率降低。泗杂3号的a值及b值均高于洒抗1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植密度与缩节胺(DPC)对麦后直播机采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杨长琴,张国伟,刘瑞显. 江苏农业学报. 2016(06)
[2]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调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J]. 杨长琴,张国伟,刘瑞显,张雷,周关印. 棉花学报. 2016(04)
[3]杂交棉低密度种植与常规棉高密度种植模式差异探讨[J]. 高培喜,陈玉波. 中国棉花. 2015(12)
[4]花铃期干旱对不同部位棉铃对位叶糖代谢及铃重的影响[J]. 杨长琴,刘瑞显,杨富强,张国伟,徐立华,周治国. 棉花学报. 2014(05)
[5]两种类型棉花品种主要性状差异研究[J]. 杨磊,李桂珍,张晓元,涂祈钧. 棉花科学. 2014(04)
[6]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刘燕,原保忠,张献龙,聂以春,付小勤,柯昌煌,叶胜池. 农学学报. 2013(06)
[7]缩节胺(DPC)对干旱区杂交棉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调节[J]. 冯国艺,姚炎帝,杜明伟,田景山,罗宏海,张亚黎,张旺锋. 棉花学报. 2012(01)
[8]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 杨勇,刘强,宋海星,官春云,荣湘民,彭建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9]机采稀植杂交棉栽培技术[J]. 王洪彬,郑本明. 新疆农业科技. 2011(06)
[10]缩节胺(DPC)对不同密度下棉花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性状的影响[J]. 罗宏海,赵瑞海,韩春丽,张旺锋. 棉花学报. 2011(04)
硕士论文
[1]棉花机采模式下行距变化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王聪.石河子大学 2015
[2]棉花缩节胺处理与整枝效应的研究[D]. 刘燕.华中农业大学 2013
[3]种植密度对抗虫杂交棉生育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文俊.安徽农业大学 2013
[4]种植密度对杂交棉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徐娇.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花铃期遮荫对不同播种期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D].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南京农业大学 2013
[6]种植密度对棉花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史伟.南京农业大学 2012
[7]冀中南棉区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D]. 王志才.河北农业大学 2011
[8]棉花不同密度效应研究[D]. 骆雪姣.华中农业大学 2010
[9]棉花、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棉蚜相互作用的研究[D]. 周运刚.石河子大学 2010
[10]种植密度对棉铃(纤维、棉籽)品质形成的影响[D]. 朱丽丽.南京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24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245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