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甘蓝型油菜和特早熟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细胞遗传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21:17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具产量高、品质好等优良特性,是油菜的主栽类型,其A、C基因组分别来源于原始二倍体物种“甘蓝”和“白菜”,但在长期的进化中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驯化历史短,遗传资源匮乏等,使得甘蓝型油菜的遗传改良受限。通过甘白种间杂交,可在甘蓝型油菜中转入白菜型油菜有利性状,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甘蓝型油菜和特早熟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早期世代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期望为甘白杂交快速获得新型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比以特早熟白菜型油菜为母本的反交组合,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正交组合更易获得杂交种。正交组合获得的F1植株花粉育性较差,细胞学观察染色体为预期的29条,花粉母细胞(PMCs)中染色体配对以二价体为主,数目介于9~14个之间,后期I分离方式以15/14为主,并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2.F1植株整体形态上偏甘蓝型油菜;F2植株形态变异广泛,大致可分为偏甘蓝型、中间型、偏白菜型和其他,其中偏甘蓝型油菜植株最多;偏甘蓝型油菜的F2植株自交后代F3植株形态均偏甘蓝型油菜。田间调查发现F1植株花期介于双亲之间,F2和F3群体中... 

【文章来源】:青海大学青海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甘蓝型油菜的起源与A、B、C基因组间亲缘关系
        1.1.1 甘蓝型油菜的起源进化
        1.1.2 A、B、C基因组间亲缘关系
    1.2 芸薹属近缘物种及在油菜中的应用
        1.2.1 芸薹属近缘种质资源
        1.2.2 芸薹属近缘种的应用
    1.3 甘白种间杂交研究进展及应用
        1.3.1 甘白杂交的亲和性研究
        1.3.2 甘白杂交后代遗传学研究
        1.3.3 甘白杂交后代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1.4 远缘杂交种后代的研究方法
        1.4.1 形态学
        1.4.2 分子标记技术
        1.4.3 普通细胞学
        1.4.4 同工酶
        1.4.5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甘白杂种F1的细胞学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甘白杂交亲和性分析
        2.3.2 甘白杂种F1的遗传分析
    2.4 讨论
        2.4.1 甘白杂交正反交组合的差异
        2.4.2 甘白杂种F_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异常
第3章 甘白杂交后代F_2、F_3遗传表现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甘白杂交后代花粉育性的变异
        3.3.2 甘白杂交后代形态学分析
        3.3.3 甘白杂交后代开花期分析
        3.3.4 甘白杂种后代细胞学分析
    3.4 讨论
        3.4.1 甘白杂交后代广泛分离
        3.4.2 甘白杂交后代早花材料的获得
        3.4.3 甘白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行为
第4章 特早熟白菜型油菜遗传物质在杂交后代的渗入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AFLP及 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4.3.2 杂交后代材料中白菜型油菜遗传物质的渗入与变异
        4.3.3 白菜型油菜A基因组的渗入与变异
        4.3.4 甘蓝型油菜C基因组的变异
    4.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J]. 赵彩霞,唐琳,袁玉婷,王晋雄,李施蒙.  广东农业科学. 2018(12)
[2]甘白杂交创制早熟油菜新种质的研究[J]. 王学芳,田建华,张耀文,张彦锋,李殿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2)
[3]我国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和种质创新研究进展[J]. 王爱凡,康雷,李鹏飞,李再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5)
[4]白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渗入甘蓝型油菜的研究[J]. 虎满林,余青兰,尚国霞,柳海东,赵志刚.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5)
[5]甘蓝型与白菜型冬油菜杂交F1代植物学性状及自交亲和性分析[J]. 赵艳宁,米超,孙万仓,刘自刚,武军艳,方彦,李学才,刘海卿,董云.  草业学报. 2016(03)
[6]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的创建及后代株系鉴定[J]. 张锦芳,郑本川,李浩杰,蒲晓斌,崔成,柴靓,蒋俊,蒋梁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6)
[7]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杂交后代抗寒性与植物学特性[J]. 王丽萍,杨刚,孙万仓,张正丽,王月,董红业,赵艳宁,孔德晶,鲁美宏,杨宁宁,刘自刚,方彦,武军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04)
[8]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的新甘蓝型油菜保持系的应用潜力[J]. 王艳花,姚艳梅,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03)
[9]甘蓝型油菜分枝数QTL定位及其候选基因预测[J]. 张凤启,程晓辉,刘越英,童超波,董彩华,于景印,黄军艳,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01)
[10]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拓宽甘蓝型油菜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的研究[J]. 王艳花,柳海东,姚艳梅,杜德志.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甘蓝型油菜遗传结构分析和选择驯化研究[D]. 魏大勇.西南大学 2015
[2]甘蓝型油菜株型与角果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漆丽萍.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基因的定位[D]. 赵尊康.华中农业大学 2013
[4]甘蓝型油菜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分子遗传基础研究[D]. 付东辉.华中农业大学 2011
[5]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后代的遗传学研究[D]. 赵志刚.华中农业大学 2008
[6]高油酸的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新材料的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D]. 马霓.华中农业大学 2006
[7]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的研究[D]. 钱伟.华中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初步研究[D]. 荣答.湖南农业大学 2018
[2]甘蓝型油菜株高遗传及株高和开花时间的QTL定位[D]. 刘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芥菜型油菜多室基因Bjln2定位的研究[D]. 陈翠萍.青海大学 2016
[4]芥菜型油菜多室基因Bjln1定位的研究[D]. 赵会彦.青海大学 2014
[5]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人工渗入白菜型油菜的研究[D]. 牛妍.青海大学 2014
[6]白菜型冬油菜与甘蓝型冬油菜远缘杂交研究[D]. 何丽.甘肃农业大学 2013
[7]白菜与黑芥种间异源四倍体的获得及其植物学特性研究[D]. 孙龙涛.浙江大学 2012
[8]甘蓝EST-SSR标记开发及应用[D]. 陈琛.青岛农业大学 2011
[9]大白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及杂种的细胞遗传学分析[D]. 乔海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10]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D]. 姚艳梅.青海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27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27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