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7 09:58
本研究利用有机页岩、油渣和无机化肥研制的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扩蓄增容肥,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扩蓄增容肥的不同施用量、扩蓄增容材料和传统施肥(无机化肥)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及0-160cm土层水分和无机氮分布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小麦和玉米季,施肥处理都能显著提高土壤表层的土壤含水量,添加扩蓄增容材料对于土壤含水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施肥能显著提升0-100cm土层含水量,降低100-160cm土层含水量,有效的减少上层土壤水分向深层土壤的流失,给作物提供了适宜的水土环境,其中添加扩蓄增容材料对于0-160cm土层含水量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小麦玉米全生育期0-160cm土壤贮水量的分析得出,小麦土壤水库表现为“水分支出”,玉米土壤水库表现为“水分收入”,施肥能提升土壤水库的贮水量,其中添加扩蓄增容材料对于土壤水库贮水量的提升有增强的作用。(2)土壤NO3--N含量受施氮量的影响很大,施氮量越高,土壤NO3--N的含量也越高,扩蓄增容材料对于NO3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凸显
1.1.2 水资源短缺及农业用水效率低下
1.1.3 肥料施用不合理及其利用率低下
1.1.4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土壤改良剂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2.2 土壤改良剂的种类
1.2.3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肥力各因素的影响
1.2.4 土壤改良剂新品-土壤扩蓄增容肥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水分影响
1.4.2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4.3 扩蓄增容肥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5 本试验拟解决的问题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采集及测定
2.3.1 土壤和植株样品采集
2.3.2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2.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扩蓄增容肥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3.1 扩蓄增容肥对大田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冬小麦表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3.1.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水分的垂直分布变化
3.1.3 冬小麦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
3.2 扩蓄增容肥对大田夏玉米土壤水分的影响
3.2.1 夏玉米表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3.2.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水分的垂直分布变化
3.2.3 夏玉米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
3.3 小结
第四章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1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影响
4.1.1 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分布
4.1.2 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
4.1.3 玉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分布
4.1.4 玉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
4.2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剖面铵态氮的影响
4.2.1 小麦收获后土壤铵态氮分布
4.2.2 小麦收获后土壤铵态氮累积
4.2.3 玉米收获后土壤铵态氮分布
4.2.4 玉米收获后土壤铵态氮累积
4.3 扩蓄增容肥对小麦玉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4 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土壤pH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扩蓄增容肥对作物产量及WUE的影响
5.1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1.1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5.1.2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秸秆产量的影响
5.1.3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生物量及千粒重的影响
5.2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5.2.1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5.2.2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秸秆产量的影响
5.2.3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生物量和百粒重的影响
5.3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夏玉米WUE的影响
5.3.1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WUE的影响
5.3.2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WUE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培肥地力的重要性及途径[J]. 张凤彤. 种子科技. 2017(01)
[2]浅谈如何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J]. 吴国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2)
[3]土壤最好的状态——团粒结构[J]. 大豆科技. 2016(06)
[4]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建设方案——以西北旱区为例[J]. 张青峰,张翔,田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9)
[5]利用工业化好氧发酵工艺生产新型腐植酸土壤改良剂[J]. 王楷,张陇利,许艇,李季. 腐植酸. 2016(04)
[6]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J]. 康绍忠,霍再林,李万红. 中国科学基金. 2016(03)
[7]长期定位施肥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积累特征及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J]. 南镇武,刘树堂,袁铭章,刘锦涛,辛励,陈晶培. 华北农学报. 2016(02)
[8]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李文华,成升魁,梅旭荣,刘某承,洪传春. 中国工程科学. 2016(01)
[9]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赵洪伟,李振和,白金宝. 吉林农业. 2016(01)
[10]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风险[J]. 冯伟,马铭泽,蔡海燕,刘忠宽,杜晓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16(01)
硕士论文
[1]硅钙镁磷钾肥对双季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韩科峰.浙江农林大学 2015
[2]有机肥复合肥不同配比及土壤改良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D]. 李洁.山东农业大学 2014
[3]扩蓄增容肥对作物产量效应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D]. 潘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施用PAM对天津滨海吹填土改良效果的研究[D]. 赖羽寒.西南大学 2014
[5]几种矿物源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孙蓟锋.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6]土壤改良剂对旱作燕麦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D]. 刘慧军.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7]中国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及决定因素研究[D]. 李晶瑜.合肥工业大学 2012
[8]固体废弃物矿物组分特征及其改良土壤的实验研究[D]. 汪彪.成都理工大学 2010
[9]南方酸性坡耕地土壤改良剂应用效果的研究[D]. 严超.甘肃农业大学 2009
[10]土壤微生物与栽培作物对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响应[D]. 张旭霞.兰州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29231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凸显
1.1.2 水资源短缺及农业用水效率低下
1.1.3 肥料施用不合理及其利用率低下
1.1.4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土壤改良剂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2.2 土壤改良剂的种类
1.2.3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肥力各因素的影响
1.2.4 土壤改良剂新品-土壤扩蓄增容肥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水分影响
1.4.2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4.3 扩蓄增容肥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5 本试验拟解决的问题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采集及测定
2.3.1 土壤和植株样品采集
2.3.2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2.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扩蓄增容肥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3.1 扩蓄增容肥对大田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冬小麦表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3.1.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水分的垂直分布变化
3.1.3 冬小麦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
3.2 扩蓄增容肥对大田夏玉米土壤水分的影响
3.2.1 夏玉米表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3.2.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水分的垂直分布变化
3.2.3 夏玉米土壤贮水量的动态变化
3.3 小结
第四章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1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影响
4.1.1 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分布
4.1.2 小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
4.1.3 玉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分布
4.1.4 玉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
4.2 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剖面铵态氮的影响
4.2.1 小麦收获后土壤铵态氮分布
4.2.2 小麦收获后土壤铵态氮累积
4.2.3 玉米收获后土壤铵态氮分布
4.2.4 玉米收获后土壤铵态氮累积
4.3 扩蓄增容肥对小麦玉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4 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土壤pH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扩蓄增容肥对作物产量及WUE的影响
5.1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1.1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5.1.2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秸秆产量的影响
5.1.3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生物量及千粒重的影响
5.2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5.2.1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5.2.2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秸秆产量的影响
5.2.3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生物量和百粒重的影响
5.3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夏玉米WUE的影响
5.3.1 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WUE的影响
5.3.2 扩蓄增容肥对夏玉米WUE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培肥地力的重要性及途径[J]. 张凤彤. 种子科技. 2017(01)
[2]浅谈如何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J]. 吴国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2)
[3]土壤最好的状态——团粒结构[J]. 大豆科技. 2016(06)
[4]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建设方案——以西北旱区为例[J]. 张青峰,张翔,田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9)
[5]利用工业化好氧发酵工艺生产新型腐植酸土壤改良剂[J]. 王楷,张陇利,许艇,李季. 腐植酸. 2016(04)
[6]旱区农业高效用水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J]. 康绍忠,霍再林,李万红. 中国科学基金. 2016(03)
[7]长期定位施肥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积累特征及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J]. 南镇武,刘树堂,袁铭章,刘锦涛,辛励,陈晶培. 华北农学报. 2016(02)
[8]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李文华,成升魁,梅旭荣,刘某承,洪传春. 中国工程科学. 2016(01)
[9]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赵洪伟,李振和,白金宝. 吉林农业. 2016(01)
[10]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风险[J]. 冯伟,马铭泽,蔡海燕,刘忠宽,杜晓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16(01)
硕士论文
[1]硅钙镁磷钾肥对双季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韩科峰.浙江农林大学 2015
[2]有机肥复合肥不同配比及土壤改良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D]. 李洁.山东农业大学 2014
[3]扩蓄增容肥对作物产量效应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D]. 潘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施用PAM对天津滨海吹填土改良效果的研究[D]. 赖羽寒.西南大学 2014
[5]几种矿物源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孙蓟锋.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6]土壤改良剂对旱作燕麦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D]. 刘慧军.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7]中国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及决定因素研究[D]. 李晶瑜.合肥工业大学 2012
[8]固体废弃物矿物组分特征及其改良土壤的实验研究[D]. 汪彪.成都理工大学 2010
[9]南方酸性坡耕地土壤改良剂应用效果的研究[D]. 严超.甘肃农业大学 2009
[10]土壤微生物与栽培作物对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响应[D]. 张旭霞.兰州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29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292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