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冬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2-04-23 11:43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不同冬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差异,为新疆南疆高产品种选择及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新冬60号为材料,研究4个品种群体动态变化、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生育期总茎数较高,但茎蘖成穗率较低;新冬60号茎蘖成穗率高于其它品种。新冬60号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向籽粒的分配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新冬60号开花后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79%;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收获穗数高于新冬60和新冬57号,新冬60号穗粒数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千粒重新冬57号>新冬60号、新冬40号>新冬20号,产量和容重新冬60号高于其它品种。【结论】新冬60号成穗率高,开花后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向籽粒的分配率较高,获得较高的穗粒数,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最终获得高产。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指标
1.2.2.1 群体动态
1.2.2.2 植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1.2.2.3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茎蘖成穗率
2.2 不同小麦品种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
2.3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干物质在各个器官中的分配
2.4 不同小麦品种花前花后干物质的分配及对籽粒的贡献率
2.5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小麦周年氮肥运筹对砂浆黑土区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 吕广德,王瑞霞,牟秋焕,米勇,亓晓蕾,李宁,吴科,钱兆国.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8)
[2]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特性分析[J]. 王立红,张宏芝,王重,李剑峰,高新,时佳,焦阳,韩雪,樊哲儒,赵奇.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5)
[3]不同产量潜力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差异[J]. 唐兴旺,骆兰平,于振文,石玉. 山东农业科学. 2020(03)
[4]低纬高原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旱地小麦新品种(系)产量形成及其群体动态特征差异[J]. 乔祥梅,王志伟,程加省,王志龙,杨金华,杨俊华,宗兴梅,于亚雄. 麦类作物学报. 2019(12)
[5]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特点[J]. 高玉红,吴兵,崔红艳,刘宏胜,常瑜,田雪梅,牛俊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5)
[6]宽幅播种提高不同播期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J]. 石玉华,初金鹏,尹立俊,贺明荣,邓淑珍,张良,孙晓乐,田奇卓,代兴龙.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7)
[7]养分优化管理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构建[J]. 张艺,黄成东,廖丹,刘全清,张朝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8(13)
[8]冬小麦高产高效群体的年际间稳产性能[J]. 马鑫,代兴龙,王晓婧,董述鑫,王月超,徐海成,朱元刚,贺明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2)
[9]四川盆地单产9000 kg hm-2以上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与干物质积累特点[J].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吴晓丽,黄钢,何刚. 作物学报. 2014(01)
[10]基于归一化法的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预测模型[J]. 刘娟,熊淑萍,杨阳,翟清云,王严峰,王静,马新明. 生态学报. 2012(17)
本文编号:3647109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指标
1.2.2.1 群体动态
1.2.2.2 植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1.2.2.3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茎蘖成穗率
2.2 不同小麦品种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
2.3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干物质在各个器官中的分配
2.4 不同小麦品种花前花后干物质的分配及对籽粒的贡献率
2.5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小麦周年氮肥运筹对砂浆黑土区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 吕广德,王瑞霞,牟秋焕,米勇,亓晓蕾,李宁,吴科,钱兆国.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8)
[2]新疆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特性分析[J]. 王立红,张宏芝,王重,李剑峰,高新,时佳,焦阳,韩雪,樊哲儒,赵奇. 麦类作物学报. 2020(05)
[3]不同产量潜力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差异[J]. 唐兴旺,骆兰平,于振文,石玉. 山东农业科学. 2020(03)
[4]低纬高原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旱地小麦新品种(系)产量形成及其群体动态特征差异[J]. 乔祥梅,王志伟,程加省,王志龙,杨金华,杨俊华,宗兴梅,于亚雄. 麦类作物学报. 2019(12)
[5]不同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特点[J]. 高玉红,吴兵,崔红艳,刘宏胜,常瑜,田雪梅,牛俊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5)
[6]宽幅播种提高不同播期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J]. 石玉华,初金鹏,尹立俊,贺明荣,邓淑珍,张良,孙晓乐,田奇卓,代兴龙.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7)
[7]养分优化管理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构建[J]. 张艺,黄成东,廖丹,刘全清,张朝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8(13)
[8]冬小麦高产高效群体的年际间稳产性能[J]. 马鑫,代兴龙,王晓婧,董述鑫,王月超,徐海成,朱元刚,贺明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2)
[9]四川盆地单产9000 kg hm-2以上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与干物质积累特点[J].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吴晓丽,黄钢,何刚. 作物学报. 2014(01)
[10]基于归一化法的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预测模型[J]. 刘娟,熊淑萍,杨阳,翟清云,王严峰,王静,马新明. 生态学报. 2012(17)
本文编号:3647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471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