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小麦远缘杂交现状、抗病基因转移及利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5-10 18:34
  小麦近缘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抗逆和抗虫等基因,是小麦育种的优异基因源。通过远缘杂交可以将近缘植物优异基因转移给小麦,创制包括双二倍体或部分双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等在内的小麦-近缘植物异染色体系。这些含小麦近缘植物血缘的异染色体系是研究物种染色体行为与进化、基因定位与作图的重要素材,也是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抵御小麦重要病虫害、增加小麦产量和提升小麦品质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小麦远缘杂交概况及小麦近缘植物抗病基因向小麦的转移,也为今后小麦远缘杂交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文中对小麦族物种分类、小麦远缘杂交的定义与意义、小麦族山羊草属、黑麦属、偃麦草属、簇毛麦属、冰草属、大麦属、披碱草属、赖草属、新麦草属以及旱麦草属物种与小麦远缘杂交现状和异染色体系创制情况进行了概括,并对来源于小麦近缘植物被正式命名的17个抗条锈病基因、35个抗叶锈病基因、30个抗秆锈病基因、41个抗白粉病基因、3个抗赤霉病基因、1个抗麦瘟病基因、1个抗叶枯病基因、1个抗颖枯病基因、4个抗褐斑病基因、2个抗眼斑病基因、1个抗梭条花叶病基因、2个抗线条花叶病基因和2个抗禾谷类黄矮病基因向小麦的...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1 小麦族分类
2 小麦远缘杂交现状
3 小麦-近缘植物异染色体系创制情况
4 近缘植物抗病基因向栽培小麦转移情况
    4.1 抗条锈病基因向小麦转移情况
    4.2 抗叶锈病基因向小麦转移情况
    4.3 抗秆锈病基因向小麦转移情况
    4.4 抗白粉病基因向小麦转移情况
    4.5 抗赤霉病基因向小麦转移情况
    4.6 其他抗病基因向小麦转移情况
5 小麦近缘植物抗病基因的利用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Whea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Pm64 derived from wild emmer (Triticum turgidum var.dicoccoides) is tightly linked in repulsion with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5[J]. Deyun Zhang,Keyu Zhu,Lingli Dong,Yong Liang,Genqiao Li,Tilin Fang,Guanghao Guo,Qiuhong Wu,Jingzhong Xie,Yongxing Chen,Ping Lu,Miaomiao Li,Huaizhi Zhang,Zhenzhong Wang,Yan Zhang,Qixin Sun,Zhiyong Liu.  The Crop Journal. 2019(06)
[2]高大山羊草Pm13染色体片段对小麦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郭军,李家前,李豪圣,王灿国,刘爱峰,程敦公,曹新有,刘建军,赵振东,宋健民.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4)
[3]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 韩德俊,康振生.  植物保护. 2018(05)
[4]普通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衍生新品种抗赤霉病基因的分子鉴别[J]. 刘新伦,王超,牛丽华,刘志立,张录德,陈春环,张荣琦,张宏,王长有,王亚娟,田增荣,吉万全.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0)
[5]山东省12个主栽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J]. 张林,张梦雅,高颖,许换平,刘成,刘建军,闫红飞,刘大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4)
[6]中国小麦主栽品种抗条锈性评价与基因分析[J]. 薛文波,许鑫,穆京妹,王琪琳,吴建辉,黄丽丽,康振生,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8)
[7]一个黑麦碱基因Sec-1表达缺失的抗白粉病新材料的鉴定和抗源分析[J]. 钱鹏,刘汉梅,陈洋尔,罗培高,唐宗祥,杜小刚,任正隆,张怀渝.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7)
[8]小麦叶锈病新抗源筛选[J]. 刘成,闫红飞,宫文萍,李光蓉,刘大群,杨足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05)
[9]小麦-簇毛麦T4DL·4VS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王海燕,赵仁慧,袁春霞,张守忠,肖进,王秀娥.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6)
[10]“川农号”系列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相关分析(英文)[J]. 张彭良,郝艳玲,杨洁,骆耀,任正隆.  Chinese Seed. 2012(00)

硕士论文
[1]普通小麦辉县红—荆州黑麦异染色体系的选育及其梭条花叶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D]. 李爱霞.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52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52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7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