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R分子标记预测甜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7 10:32
本试验利用甜玉米的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玉米8份亲本(自交系)及28份子代(F1代)的遗传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及主成分分析,计算子代的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及杂种优势指数,从而对玉米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进行综合性评价,得到的结果如下:1、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将亲本材料分为两大类群,其中第I大类群包含了7个亲本,第II大类群只含有1个亲本。第I大类群又可以划分为两个亚类群,第一亚类群含有P2、P4、P6和P8四个亲本,第二亚类群只包含了P1、P3和P7三个亲本。第II大类群只含有P5一个亲本,综上所述,P5亲本与其它7个亲本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2、选用10对SSR引物扩增亲本及子代的基因组DNA,共获得SSR分子标记54个位点,均是多态性位点,亲本及子代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划分成六类群,其中第六类群又分为四个亚类,其中一个类群含有5个亲本,且P1和P7基本不存在差异;第二类群由两个亲本组成,分别是P2和P3。第五类群中含有P8一个亲本,P8与其它几个亲本之间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各F1子代之间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表明杂种F1子代扩大了...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甜玉米
1.2 DNA分子标记
1.3 玉米杂种优势研究
1.3.1 有关杂种优势的主要假说
1.3.2 玉米杂种优势研究概况
1.3.3 玉米杂种优势分析
1.4 玉米杂种优势预测
1.4.1 系谱分析法
1.4.2 数量遗传学方法
1.4.3 同工酶方法
1.4.4 分子标记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农艺性状观测
2.2.3 玉米基因组DNA提取
2.2.4 SSR标记检测所用引物
2.2.5 PCR扩增体系
2.2.6 PCR产物检测
2.3 数据统计和分析
2.3.1 农艺性状统计
2.3.2 SSR分子标记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农艺性状分析
3.1.1 农艺性状平均值分析
3.1.2 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3.2 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3.2.1 SSR分子标记垂直电泳
3.2.2 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
3.2.3 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3.2.4 SSR分子标记主成分分析
3.3 杂种优势观察
3.3.1 农艺性状的均值及变化幅度分析
3.3.2 杂种优势表现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2.1 亲本及子代的农艺性状遗传距离分析和聚类结果
4.2.2 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
4.2.3 杂种优势分析结果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shrunken2的序列变异解析[J]. 索海翠,郑锦荣,张小兰,李智军,李武,胡建广,韩福光,王科翰,王丽,李余良.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5)
[2]早熟区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对播期和施肥方式的响应[J]. 张冬梅,姜春霞,黄学芳,刘恩科,闫六英,刘化涛,陈琼,张伟,韩彦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4)
[3]SSR和SNP两种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比较分析[J]. 李雪,田红丽,王凤格,赵久然,李云伏,王蕊,扬扬,易红梅. 分子植物育种. 2014(05)
[4]SSR分子标记分析60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J]. 王兵伟,覃嘉明,黄安霞,覃永嫒,郑加兴,秦洪波,时成俏.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4)
[5]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苹果加工品质评价[J]. 公丽艳,孟宪军,刘乃侨,毕金峰.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6]美国玉米种质中BSSS与Reid的区别与联系[J]. 吴权明. 玉米科学. 2014(03)
[7]利用SSR技术分析我国16种甜玉米的遗传特性[J]. 黄华如,梁凯光,蚁珩鑫,梁雪莲.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5)
[8]中美玉米种植成本与收益比较研究[J]. 范少玲,史建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1)
[9]92份甜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胡俏强,张晓林,陈舜权,戴惠学. 江苏农业学报. 2013(05)
[10]不同耐盐碱性玉米自交系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J]. 董扬,李旭业,杨晓杰,梁虹,曲忠诚,许健,于海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9)
博士论文
[1]聚类分析中的相似性度量及其应用研究[D]. 白雪.北京交通大学 2012
[2]用分子标记预测植物和动物杂种优势的研究[D]. 吴晓林.湖南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D]. 李秀秀.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2]表型聚类和SSR聚类对甜玉米自交系类群的划分及杂种优势分析[D]. 李娟.吉林农业大学 2014
[3]中国北方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D]. 吴玥.吉林农业大学 2014
[4]甜玉米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D]. 王思予.吉林农业大学 2014
[5]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 赵旭.甘肃农业大学 2013
[6]聚类分析的算法及应用[D]. 许丽利.吉林大学 2010
[7]利用SRAP分子标记划分河南省常用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D]. 赵新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研究[D]. 张鹏.南京理工大学 2004
[9]利用SSR标记划分我国北方主要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D]. 陈华.新疆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6263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甜玉米
1.2 DNA分子标记
1.3 玉米杂种优势研究
1.3.1 有关杂种优势的主要假说
1.3.2 玉米杂种优势研究概况
1.3.3 玉米杂种优势分析
1.4 玉米杂种优势预测
1.4.1 系谱分析法
1.4.2 数量遗传学方法
1.4.3 同工酶方法
1.4.4 分子标记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农艺性状观测
2.2.3 玉米基因组DNA提取
2.2.4 SSR标记检测所用引物
2.2.5 PCR扩增体系
2.2.6 PCR产物检测
2.3 数据统计和分析
2.3.1 农艺性状统计
2.3.2 SSR分子标记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农艺性状分析
3.1.1 农艺性状平均值分析
3.1.2 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3.2 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3.2.1 SSR分子标记垂直电泳
3.2.2 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
3.2.3 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3.2.4 SSR分子标记主成分分析
3.3 杂种优势观察
3.3.1 农艺性状的均值及变化幅度分析
3.3.2 杂种优势表现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4.2.1 亲本及子代的农艺性状遗传距离分析和聚类结果
4.2.2 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
4.2.3 杂种优势分析结果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shrunken2的序列变异解析[J]. 索海翠,郑锦荣,张小兰,李智军,李武,胡建广,韩福光,王科翰,王丽,李余良.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5)
[2]早熟区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对播期和施肥方式的响应[J]. 张冬梅,姜春霞,黄学芳,刘恩科,闫六英,刘化涛,陈琼,张伟,韩彦龙.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4)
[3]SSR和SNP两种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比较分析[J]. 李雪,田红丽,王凤格,赵久然,李云伏,王蕊,扬扬,易红梅. 分子植物育种. 2014(05)
[4]SSR分子标记分析60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J]. 王兵伟,覃嘉明,黄安霞,覃永嫒,郑加兴,秦洪波,时成俏.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4)
[5]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苹果加工品质评价[J]. 公丽艳,孟宪军,刘乃侨,毕金峰.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6]美国玉米种质中BSSS与Reid的区别与联系[J]. 吴权明. 玉米科学. 2014(03)
[7]利用SSR技术分析我国16种甜玉米的遗传特性[J]. 黄华如,梁凯光,蚁珩鑫,梁雪莲.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5)
[8]中美玉米种植成本与收益比较研究[J]. 范少玲,史建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1)
[9]92份甜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胡俏强,张晓林,陈舜权,戴惠学. 江苏农业学报. 2013(05)
[10]不同耐盐碱性玉米自交系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J]. 董扬,李旭业,杨晓杰,梁虹,曲忠诚,许健,于海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9)
博士论文
[1]聚类分析中的相似性度量及其应用研究[D]. 白雪.北京交通大学 2012
[2]用分子标记预测植物和动物杂种优势的研究[D]. 吴晓林.湖南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D]. 李秀秀.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2]表型聚类和SSR聚类对甜玉米自交系类群的划分及杂种优势分析[D]. 李娟.吉林农业大学 2014
[3]中国北方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D]. 吴玥.吉林农业大学 2014
[4]甜玉米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D]. 王思予.吉林农业大学 2014
[5]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 赵旭.甘肃农业大学 2013
[6]聚类分析的算法及应用[D]. 许丽利.吉林大学 2010
[7]利用SRAP分子标记划分河南省常用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D]. 赵新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8]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研究[D]. 张鹏.南京理工大学 2004
[9]利用SSR标记划分我国北方主要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D]. 陈华.新疆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6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562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