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玉米间作的种间作用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7 21:55
间作是一种集约化利用资源的种植方式,可缓解土壤由于常年连作导致的土传病害的发生,对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以马铃薯间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2017-2018年连续定位试验下,开展了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的种间效应及土壤细菌对不同栽培方式的响应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间作栽培地下部土壤细菌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18年间作马铃薯的初始荧光值(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显著高于单作马铃薯87.24%、49.38%,说明间作马铃薯叶片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时的荧光产量及热耗散能力高于单作马铃薯,间作玉米的Fv/Fm、qp、ΦPSⅡ、Fv’/Fm’值高于单作玉米栽培。连续两年间作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单作玉米,在2017年达到显著的差异性;2018年单作马铃薯的蒸腾速率显著高于间作马铃薯54.07%。2.间作玉米茎叶、籽粒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在连续两年定位栽培试验中均高于单作。2017年间作玉米籽粒中的全磷显著高于单作0.14%,2018年间作玉米籽粒的全氮和茎叶的全磷含量也显著高于单作玉米栽培17.12%...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间作栽培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有关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年度降雨量的分布特征
2.3 试验设计
2.4 取样方法
2.5 测定方法
2.6 分析方法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作物的影响
3.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植株叶绿素含量与荧光特性的影响
3.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植株养分的影响
3.3 作物产量及间作的种间竞争关系
3.4 讨论
第四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的影响
4.1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4.2 作物产量与土壤化学性状的皮尔森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5.1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5.2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下土壤细菌的T-RFLP分析
5.3 不同栽培模式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高通量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个人概况
论文发表
本文编号:3680009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间作栽培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有关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年度降雨量的分布特征
2.3 试验设计
2.4 取样方法
2.5 测定方法
2.6 分析方法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作物的影响
3.1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植株叶绿素含量与荧光特性的影响
3.2 马铃薯、玉米间作对植株养分的影响
3.3 作物产量及间作的种间竞争关系
3.4 讨论
第四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的影响
4.1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4.2 作物产量与土壤化学性状的皮尔森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5.1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5.2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下土壤细菌的T-RFLP分析
5.3 不同栽培模式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高通量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个人概况
论文发表
本文编号:3680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800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