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素需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1 22:54
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素需求特征,可为小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在江苏开展的多年多点不同品种、氮肥水平以及播期播量的小麦试验,构建不同产量水平的实测数据集,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单位籽粒需氮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氮浓度(植株氮浓度、秸秆氮浓度、籽粒氮浓度)、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和氮营养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单位籽粒需氮量无显著差异,中低产的单位籽粒需氮量最高,其值为27.8 kg t–1;低产水平最低,其值为24.8 kg t–1。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植株氮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不同产量水平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期—拔节期、拔节期—开花期和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均随着产量的提高而提高,但不同生育阶段的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氮积累占比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秸秆和籽粒氮浓度均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高产水平下的秸秆氮浓度与中产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中低产和低产水平;而对于籽粒氮浓度,除中产和中低产水平外均存在显著差异。收获指数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提高,其变化范围为0.39...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分布
2.2 稻茬小麦氮素需求随产量变化特征
2.3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氮浓度变化特征
2.4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籽粒和秸秆氮浓度变化特征
2.5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营养指数变化特征
3 讨论
3.1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素需求特征
3.2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氮浓度及氮营养指数变化特征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雨养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J]. 刘海红,徐学欣,吴姗姗,於思益,石岩,赵长星. 华北农学报. 2019(06)
[2]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研究进展[J]. 曹强,田兴帅,马吉锋,姚霞,刘小军,田永超,曹卫星,朱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3]旱地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J].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王贺正,陈明灿,付国占.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2)
[4]华北地区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J]. 张青松,卢殿君,岳善超,占爱,崔振岭. 中国农业科学. 2018(20)
[5]不同产量类型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J]. 李瑞珂,汪洋,安志超,武庆慧,王改革,仝瑞芳,叶优良. 麦类作物学报. 2018(11)
[6]氮肥利用率的问题与改进[J]. 田昌玉,孙文彦,林治安,赵秉强,李志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4)
[7]豫中地区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与氮营养指数模型的建立[J]. 岳松华,刘春雨,黄玉芳,叶优良. 作物学报. 2016(06)
[8]关中平原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和氮营养指数研究[J]. 李正鹏,冯浩,宋明丹. 农业机械学报. 2015(10)
[9]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J].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刘梦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5)
[10]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kg群体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J]. 丁锦峰,杨佳凤,王云翠,陈芳芳,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华北平原冬小麦高产高效群体动态特征与氮营养调控[D]. 卢殿君.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小麦推荐施肥方法研究[D]. 串丽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硕士论文
[1]不同基肥供氮水平下氮肥形态对小麦植株氮浓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D]. 安志超.河南农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705899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分布
2.2 稻茬小麦氮素需求随产量变化特征
2.3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氮浓度变化特征
2.4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籽粒和秸秆氮浓度变化特征
2.5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营养指数变化特征
3 讨论
3.1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素需求特征
3.2 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氮浓度及氮营养指数变化特征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雨养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J]. 刘海红,徐学欣,吴姗姗,於思益,石岩,赵长星. 华北农学报. 2019(06)
[2]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研究进展[J]. 曹强,田兴帅,马吉锋,姚霞,刘小军,田永超,曹卫星,朱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3]旱地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的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J].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王贺正,陈明灿,付国占.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2)
[4]华北地区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J]. 张青松,卢殿君,岳善超,占爱,崔振岭. 中国农业科学. 2018(20)
[5]不同产量类型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J]. 李瑞珂,汪洋,安志超,武庆慧,王改革,仝瑞芳,叶优良. 麦类作物学报. 2018(11)
[6]氮肥利用率的问题与改进[J]. 田昌玉,孙文彦,林治安,赵秉强,李志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4)
[7]豫中地区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与氮营养指数模型的建立[J]. 岳松华,刘春雨,黄玉芳,叶优良. 作物学报. 2016(06)
[8]关中平原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和氮营养指数研究[J]. 李正鹏,冯浩,宋明丹. 农业机械学报. 2015(10)
[9]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J].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刘梦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5)
[10]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kg群体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J]. 丁锦峰,杨佳凤,王云翠,陈芳芳,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华北平原冬小麦高产高效群体动态特征与氮营养调控[D]. 卢殿君.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小麦推荐施肥方法研究[D]. 串丽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硕士论文
[1]不同基肥供氮水平下氮肥形态对小麦植株氮浓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D]. 安志超.河南农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70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058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