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育秧盘对机插双季稻株型与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5 09:55
  【目的】旨在阐明不同育秧盘对机插双季稻株型与产量的影响。【方法】以4个早、晚稻品种为材料,设置毯状盘(CK)、钵体盘(D1)和钵体毯状盘(D2)3种育秧盘试验,系统测定了不同育秧盘处理下早、晚稻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结构。【结果】1)不同秧盘处理秧苗素质表现为CK>D1>D2;机插时,D2处理下秧苗整体机插质量最优,表现在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D2均优于CK,提高了栽插质量;2)D2处理下秧苗返青快,拔节期后分蘖快,孕穗期分蘖数D2>D1>CK,有效促进了茎蘖成穗,直接影响产量;从SPAD值看,早晚稻孕穗期时,D2处理下秧苗叶片SPAD值比D1处理平均高出3.2%,比CK处理平均高出9.2%,可有效促进光合作用,为增产提供了营养保障;3)产量数据显示,早晚稻均以D2处理产量最高,早稻分别比CK和D1增产13.04%和1.65%,晚稻分别增产30%和19%,平均比对照(CK)育秧机插增产20%;具体表现在D2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高,有效穗数多,结实率和千粒重指标好。【结论】与毯状盘和钵体盘相比,钵体毯状盘可提高秧苗素质和产量,在江西双季稻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秧苗素质测定
        1.2.2 机插质量测定
        1.2.3 分蘖动态测定
        1.2.4 叶绿素含量测定
        1.2.5 产量和产量结构测定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晚稻秧苗素质
    2.2 早、晚稻机插质量
    2.3 早、晚稻分蘖动态
    2.4 早、晚稻叶绿素含量
    2.5 产量结构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J]. 钟雪梅,黄铁平,彭建伟,卢文璐,康兴蓉,孙梦飞,宋思明,唐启源,陈裕新,湛冬至,周旋.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5)
[2]不同株距下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对机插杂交稻的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王海月,张桥,武云霞,严奉君,郭长春,孙永健,徐徽,杨志远,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5)
[3]光谱对水稻灌浆期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李江鹏,刘海俊,黄志午,刘晓英,尤杰,徐志刚.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6)
[4]我国水稻机插育秧发展现状[J]. 周晚来,王朝云,易永健,谭志坚,汪洪鹰,杨媛茹,余旺,易镇邪.  中国稻米. 2018(05)
[5]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J]. 郭长春,孙知白,孙永健,殷尧翥,武云霞,唐源,杨志远,向开宏,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5)
[6]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机插秧技术[J]. 宋建农.  当代农机. 2018(05)
[7]生物降解秧盘及播种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史鸿志,朱德峰,张玉屏,向镜,张义凯,朱从桦,武辉,陈惠哲.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4)
[8]双季稻机插技术在江西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推广对策[J]. 吴青香,曾勇军,程慧煌,成臣,石庆华,潘晓华.  中国稻米. 2017(04)
[9]水稻低叶绿素含量突变对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J]. 顾骏飞,周振翔,李志康,戴琪星,孔祥胜,王志琴,杨建昌.  作物学报. 2016(04)
[10]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胡志华,金千瑜.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机插产量形成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 宋云生.扬州大学 2017
[2]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联分析及冠层温度和叶绿素含量对产量的影响[D]. 张冬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硕士论文
[1]寒地超高产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D]. 杨玲.东北农业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726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26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