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固定道垄作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08 18:58
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方式,它将固定道耕作、垄作、沟灌和少、免耕、秸秆覆盖等各种耕作方式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改善土壤与作物生长的环境关系,有效地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可以使小麦的边行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小麦个体生长更加健壮、穗长、穗大、粒重、粒多,有利于实现小麦产量的增加。土壤水分下限一般是指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低土壤水分含量。它主要是通过确定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来确定灌水量的。将土壤水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使作物更好的生长,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本实验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传统耕作(CT)和固定道垄作(PRB)两种栽培方式,副区为40%、55%、70%和85%4个土壤水分下限水平。在固定道垄作耕作方式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下限条件下春小麦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固定道垄作栽培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土壤水分下限在70%时,小麦穗干重的干物质的积累量最大,籽粒的重量和分配比例也最大,有利于小麦籽粒干物质的积累。随着土壤水分下限的提高,小麦的叶...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水分下限对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小麦拔节期光合参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灌区固定道耕作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马忠明,张立勤,吕晓东,潘艳华.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7)
[2]水、氮供应对玉米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J]. 王丽梅,李世清,邵明安.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3)
[3]多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结构的影响[J]. 陈浩,李洪文,高焕文,王晓燕,何进,李问盈,王庆杰. 农业工程学报. 2008(11)
[4]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 王建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05)
[5]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J]. 李素娟,李琳,陈阜,张海林. 华北农学报. 2007(S1)
[6]高温下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和物质转运的影响[J]. 赵辉,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2)
[7]关于冬小麦水分利用规律的初步探讨[J]. 雍友玉. 河南水利. 2006(10)
[8]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 江晓东,王芸,侯连涛,李增嘉,王雪,郭志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06(05)
[9]花后干旱或渍水逆境下氮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范雪梅,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植物生态学报. 2006(01)
[10]灌水控制下限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寄阳,孙景生,肖俊夫,李晓东,刘小飞,申孝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05(11)
本文编号:3729007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水分下限对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不同土壤水分下限对小麦拔节期光合参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旱灌区固定道耕作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马忠明,张立勤,吕晓东,潘艳华.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7)
[2]水、氮供应对玉米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J]. 王丽梅,李世清,邵明安.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3)
[3]多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结构的影响[J]. 陈浩,李洪文,高焕文,王晓燕,何进,李问盈,王庆杰. 农业工程学报. 2008(11)
[4]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 王建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05)
[5]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J]. 李素娟,李琳,陈阜,张海林. 华北农学报. 2007(S1)
[6]高温下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和物质转运的影响[J]. 赵辉,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2)
[7]关于冬小麦水分利用规律的初步探讨[J]. 雍友玉. 河南水利. 2006(10)
[8]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 江晓东,王芸,侯连涛,李增嘉,王雪,郭志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06(05)
[9]花后干旱或渍水逆境下氮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范雪梅,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植物生态学报. 2006(01)
[10]灌水控制下限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寄阳,孙景生,肖俊夫,李晓东,刘小飞,申孝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05(11)
本文编号:3729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290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